向德進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采取有效的途徑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促使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為今后的學習與成長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意義;對策
1.前言
素質教育需要重點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而數學教學又是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重要學科。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需要強化對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2.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意義
2.1可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興趣
學習興趣是促使小學生出現自主學習意識的一種動力。小學教育階段,是小學生認知世界和接觸世界的一個重要階段,對小學生人格形成和健康發(fā)展均有重要影響。塑造小學生人格,促進小學生健康發(fā)展,是在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引導下,是在與同學長期接觸的互動中,而逐漸實現的。如果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必須強化師生間的互動和同學間的互動,由數學教師營造良好的數學教學氛圍,以此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興趣,進而逐步引導小學生運用數學思想,以簡單邏輯思維能力,理解數學知識。
2.2可促進小學生身心獲得健康發(fā)展
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身心健康獲得有益發(fā)展。這就需要數學教師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組織更多帶有趣味性的數學教學活動,用以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熱情與興趣。新課改提倡的素質教育,其中之一的要求,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生好奇心較強,活躍度也較高。當數學教師以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施以數學課堂教學,則會給小學生帶來愉快的學習情緒,令小學生身心愉悅,在輕松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數學知識。比如,教師在教學《圖形的認識》這一課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形式,向小學生展示出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等幾種圖形,要求學生用這些圖形拼出一個“房子”圖形,看看都能用到哪些圖形。以這樣的趣味性教學方式,讓小學生親自感知一些圖形。
3.提高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
3.1抓住關鍵,培養(yǎng)習慣
就像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樣,與其他人相比,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來學習這種事情可以取得明顯的穩(wěn)定和有效的結果。學習習慣對小學生來說甚至更為重要和必不可少。對于小學生,必須學習許多習慣。顯然,在短時間內養(yǎng)成如此多的習慣是困難且難以實現的。考慮到小學生的現狀,特別需要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實際上,在數學課上,學生只有真正思考才能真正發(fā)現并從心底得到體驗,真正得到學習效果的提升[1]。
3.2營造氛圍,悉心呵護
自學活動模式要求根據特定過程執(zhí)行相關活動。相對而言,此類過程通常相對固定,可以幫助學生獨立進行相關活動并完成相關學習任務。但是,在檢查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時始終會出現“意外”情況。必須謹慎處理這些意外情況。這樣,就不會損害學生的自學氛圍。對教師和學生而言,“時間表問題”的教學可能是一項重大挑戰(zhàn)。無論如何教授此內容,有些學生仍然不知道該如何操作。但是有時候不同的學生行為會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老師的態(tài)度是關鍵。既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他們的觀點。相反,我們需要學會傾聽并讓他們得到充分表達。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并在輕松和開放的氛圍中發(fā)展,我認為學生喜歡這種氣氛。
3.3增強學生的數學知識整理能力
要引導學生針對數學知識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并注重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整理能力,引導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脈絡,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數學教師要將教學任務作為依據,并結合數學教材,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框架進行深入思考,實現對數學知識脈絡的全面把握,并通過順序圖串聯數學知識體系,實現對數學知識框架的完整架構。要引導學生基于課堂教學知識脈絡,適當結合課外數學知識,對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進行完善,促進學生有效提升其數學認知水平。
3.4設計操作活動,加深對知識的感知
操作活動以其直觀性和操作性的優(yōu)勢能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讓他們借助操作過程和操作結果來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感知,深刻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中的重點內容設計操作活動,讓學生借助操作分析教材中的數學概念,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意義,在操作中深化所學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2]。例如,在教學“圖形的平移”時,教師設計操作,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的位置,當他們學習平移時,僅改變圖形的位置而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平移前后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必須相同。通過操作活動,學生可以體驗圖形翻譯活動,進一步體驗圖形翻譯的運動過程,加深對平移特征的理解,發(fā)展他們的觀察和比較等思維能力,并初步具有空間概念。
3.5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充分依據教學內容、學生能力和特點以及教學具體需求,合理的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有效培養(yǎng)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講解《圖形的運動》這一課時其中涉及到軸對稱圖形的知識,教師就可先為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對軸對稱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而后組織學生在組內展開合作學習。學生在組內積極踴躍的發(fā)言和討論,最終向老師匯報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對軸對稱圖形的定義進行總結和分析。學生在組內互相探討和交流的過程中會主動思考、表達和探究,讓學生自主思維、認知、思考及創(chuàng)新能力獲得有效培養(yǎng)和提升,從而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3.6運用游戲教學方式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以游戲方式組織實現課堂活動,既可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興趣,又可有效幫助小學生更好理解與運用相關數學知識,為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奠定基礎。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能力,需要循序漸進,通過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逐漸積累,達成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逐漸積累,才能較好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數學教師運用的游戲教學方式,既是積累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方式,又是幫助小學生積累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方式。
4.結束語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對數學教學效果的有效改善和課堂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彪香.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8):25
[2]黃德概.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教師,2019(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