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會敏
摘要: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yè)在我國高職教育中是一門重要的課程。本專業(yè)要求學生掌握機械設計與制造的基本理論并且運用到實際生活生產中。高職高專院校的教育應該更加貼近實際生產中去,將企業(yè)需求國家需求融入到學生日常教學活動中。下文將對高職院校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yè)的現狀進行分析,然后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機械制造與自動化;高職高專教育;教學現狀
0? 引言
在我國蓬勃發(fā)展的今天,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的進程日益重要,國家以及人民對于制造業(yè)的需求也大大增加,這也造成了對于相關技術人員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要想滿足符合企業(yè)生產需要,服務企業(yè)一線的實用性技術人才,是遠遠達不到的[1]。充分認識到高職教育現狀,如何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充分了解當下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才能進行解決,才能進一步為國家進一步發(fā)展做出貢獻。
1? 現下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yè)教學現狀
1.1 知識體系不清晰
當下高職學生學習的內容偏于抽象,在日常的生活中又很難接觸到這些知識以及專有名詞,學生的自覺性以及自制力較弱,這就導致學生對于所學知識不理解,知識體系不清晰。理論知識是將知識融匯貫通的基礎,清晰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運動,甚至是創(chuàng)新。教師對于構建學生清晰的知識體系不重視,不給予學生這方面的積極引導,學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導致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無法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
1.2 實際操作能力不強
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目的是使其成為實用性技術人才,最終為企業(yè)國家的制造也做出貢獻。高職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應該根據國家當下對于人才的要求進行定向專門的為國家輸送高技能高水平的技術性人才。但是,現在的高職學校中可以供學生進行實驗的地方很少,而且設備落后,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不強,而且學生所學的都是前人已經得到的結論,學生自己不加以思考,不求創(chuàng)新,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不符合現代所需要的人才標準,學生在今后進入社會以后往往不能適應當下新時代的科技環(huán)境,甚至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中,當下先進的技術他們都無從知曉,更談不上改造創(chuàng)新。
1.3 學生學習興趣偏弱
在高職院校中,學生的自制力不強,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求性不強,導致學校整個的學習氛圍不強。在學校中,學校與教師并沒有給與學生真正的壓力以及并沒有讓學生明白當下就業(yè)形式有多困難,有多嚴格,并不明白自身的能力與企業(yè)應聘,國家所需求的能力之間的差距,學生對于自身所處的位置不清楚,不明白當下自己身上的責任。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yè)的學習中,本身專業(yè)課的難度較大,比較枯燥,更加使得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很難有興趣進行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生很難將知識學的很好。
1.4 教學方式傳統(tǒng)
在高職院校中,教師在對待教學方式,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采用填鴨式教學,以自己為主體,不懂得與學生互動,完全將學生置于課堂之外。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不強,這也在某方面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教師所教知識過于陳舊,現代科技發(fā)展十分迅速,一些陳舊的知識早已過時,作為新一代的青年在今后的就業(yè)生涯中所遇到的都是最先進的技術,因此學生更應該吸收更加先進的知識。
2? 教學現狀策略探究
在當下高職的教育環(huán)境中,尤其是在今后對于工作能力要求嚴格的專業(yè)中比如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yè),學校以及教師在日常的生活中應當給予學生壓力,并且客觀真實給學生分析當下就業(yè)形式以及國家企業(yè)對于這方面專業(yè)人才的要求,讓學生有一定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鼓勵學生積極地自主進行學習,再加上學校給與充分地教育資源,就可以有效地解決當下高職教育存在地問題,進而培養(yǎng)出符合國家要求地人才。
2.1 將課堂還給學生
教師應該將課堂的主動性交予學生,讓學生成為主角,充分調動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應該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在學生討論不出來結果時,教師對學生得疑問進行解答,這樣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地思考能力,并且在老師進行講解的時候學生也會專心的進行聽講。教師應該增加與學生得交流,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師都應該與學生積極交流,增進與學生的感情,在交流中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對于教師的課程有什么建議,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課堂的積極性,也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2.2 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
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F在通訊技術十分發(fā)達,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抽象的知識通過動畫的方式進行演繹使得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知識,豐富的動畫演示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在教學中,國外的一些先進技術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可以引用雙語教學,引起學生的好奇感,并且雙語教學中可以很大層度上幫助學生進行英語學習。英文的學習對于學生十分重要,因為在以后工具中的說明書中或者機器機械上有很多都是英文,學生熟練的掌握英文有助于學生更好的了解零件機械的用途功能。雙語教學是未來教學的趨勢,適當的加入雙語教學對于學生吸收新鮮知識有很大幫助。
2.3 增加學生實踐機會
在學生充分熟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增多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動手創(chuàng)新的能力。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落實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高職學生作為技術性人才,更應該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理論知識基礎,真正落實到積極操作才是最應該的。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教授學生已有的技術知識的同時,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創(chuàng)造,大膽創(chuàng)新。學生的潛力是值得激發(fā)的,充分的激勵和鼓勵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潛力??赡軐W生的某些想法看起來不可能實現,但是教師應該給與積極的鼓勵與肯定。
2.4 校企達成合作意向
目前高職學生教育發(fā)展的最佳途徑是校企合作[3]。在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同時,增強企業(yè)新鮮血液的輸入。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yè)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yè),校企達成合作,增加學生實地操作的機會,在企業(y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意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明白自身與企業(yè)要求的差距,當然在學習技術操作的同時,鼓勵學生積極的思考,如何改造機器,提高生產效率,節(jié)約生產成本,使得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當然也有利于企業(yè)進行技術改革。企業(yè)需要人才的輸入,需要相關人才進行改革,而學生需要真正的操作來落實自己所學的知識,校企達成合作,無疑是雙贏的做法。
3? 結束語
教育是在不斷地進步當中得以提高的,但是在進步的過程中路程是曲折的。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師多加了解學生所需要的是什么,自身的教學方式有什么不足,如何進行改進。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yè)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應該是符合當今社會人才需求的,高職學生作為實用型技術性人才,應該時刻關注國家對于此專業(yè)的要求。我國是不斷發(fā)展的,社會是不斷發(fā)展的,作為技術性人才也應該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對自身的素質進行提高。
參考文獻:
[1]韓興國,秦展田,蘇慶勇.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高專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yè)教學體系改革[J].廣西教育,2012(31):135-136.
[2]吳娜.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教學的發(fā)展趨勢探究[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6(5):176.
[3]程福海.探究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yè)模塊化教學的改革[J].考試周刊,20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