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戲劇表演中,角色的臺詞是具有行動性的,作為演員,需要通過自己的處理將臺詞的行動性表現(xiàn)出來,并結合肢體動作配合語言,將行動性的臺詞展示給觀眾。本文根據(jù)分析臺詞片段《蒲田進行曲》中男主角安次的獨白,著重分析安次的臺詞中最具有行動性的句子,結合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根據(jù)臺詞進行的語言處理和添加的肢體動作,簡單闡述如何將具有行動性的臺詞和肢體動作進行有機結合。
關鍵詞:臺詞;行動性;肢體動作;有機結合
一、臺詞中的行動性語言對角色塑造的重要性
在演員塑造角色的過程中,主要依靠演員使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xiàn)劇本人物性格,演員塑造角色的基本手段是臺詞語言和肢體動作。作為最基礎的交流手段,角色的語言總是與角色的內心活動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這就賦予了臺詞語言以行動性。通過臺詞我們可以完成角色心理活動的外化,靠的就是行動性的語言。那么演員在塑造角色的時候就需要發(fā)現(xiàn)角色具有行動性的語言,并將其著重處理,完成角色內心活動的外化。不同性格的角色有不同的語言狀態(tài),在舞臺上,戲劇事件的產(chǎn)生會導致演員舞臺行動產(chǎn)生變化,包括肢體動作和語言動作。戲劇事件大多是通過角色的獨白對白來描述給觀眾的,也就是說演員需要通過對手在語言上給予的信息,接受規(guī)定情境下發(fā)生的戲劇事件,針對同演者的狀態(tài)變化,適應性的產(chǎn)生符合人物角色的心理上的轉變,從而調整語言節(jié)奏,完成心理狀態(tài)變化的外部表達,使角色形象更加真實且生動。
在臺詞片段《蒲田進行曲》中,龍?zhí)籽輪T安次為了讓小夏和孩子過上好日子,接受了九死一生的滾樓梯合同,在醉酒后他回到家,絕望的他對小夏發(fā)泄怒火。這段臺詞獨白是極具語言行動性的。
安次:“我說你啞巴了嗎?我為什么簽合同?還不是為了你和孩子?你那孩子并不是我的,是那阿吟的……和我安次有什么關系?你說,你說!(摔東西,發(fā)泄地)這么多年來,我為什么挨他們的打罵?連他們拋棄的女人和孩子都要我來承受……為什么?為什么!?”
這段獨白中,安次滿心歡喜的回到家,因為他可以讓心愛的女人過上好日子了,即便這個好日子是用他自己的生命換來的他也不后悔,為了心愛的小夏他愿意獻出自己的一切。可是小夏對他的冷漠讓他怒火中燒,他知道小夏不愛自己,但是安次為了小夏,付出了自己的一切,自己的尊嚴、自由、甚至是生命,可換來的卻是小夏的冷眼旁觀。這讓安次很絕望,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這段時間受到的屈辱、對小夏的愛、對自己命運的悲哀等等這些復雜的情緒在此刻爆發(fā)。這使得這段臺詞在處理上極有難度,需要找到臺詞中的行動性語言進行著重處理。比如“還不是為了你和孩子?你那孩子并不是我的,是那阿吟的……和我安次有什么關系?”這段話目的就是發(fā)泄自己的不滿,并哭訴自己的悲慘遭遇。本來安次可以有更好的更正常的生活,但是小夏的出現(xiàn)讓他的一生都毀了,在外面拼命賺錢,養(yǎng)著一個不愛自己的女人和別人的孩子,隨著在一起生活的越來越久,安次愛上了小夏,可小夏不滿足于這種貧窮的生活,看不起安次,認為他沒出息,是個廢物。今天安次簽了一份協(xié)議,去參加九死一生的滾樓梯表演,就是為了獲得大筆獎金讓小夏過上富裕的生活,回到家卻還是面對著對他不聞不問的小夏,安次徹底的爆發(fā)了。他的這段臺詞,首先是調整人物狀態(tài),醉酒的且知道自己快要死了;面對小夏的冷漠,安次的語言狀態(tài)是暴躁的、癲狂的,語氣很強硬,節(jié)奏也較快,掌握好這些,基本可以完成較為準確的人物語言處理。
具有行動性的臺詞語言能更好的反映角色性格和心理活動,能推動故事劇情的發(fā)展,他產(chǎn)生于角色人物的戲劇沖突之中,能夠揭示角色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行動性的臺詞語言能為演員在塑造角色時提供準確有機的舞臺行動。
二、行動性語言與肢體動作的有機結合
戲劇臺詞具有行動性,卻不能完全替代舞臺行動,演員在塑造角色的過程中,需要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來配合臺詞語言。如果只是單純的說角色臺詞,沒有相應的肢體動作配合語言,角色的塑造就是不完整的,對觀眾而言,觀感也是不夠的。而角色的舞臺行動需要有心理依據(jù),這個心理依據(jù)來源于對劇本臺詞的理解,就是對角色臺詞行動性的分析和認知。有了對臺詞行動性的理解,才能將肢體動作和角色臺詞有機的結合到一起。以臺詞片段《蒲田進行曲》為例,安次的獨白:“我也不知是怎么啦,以前我都無所謂,不管干什么,我都樂呵呵地去干。我從來也沒有想過死,也不怕死,可今天,小夏,我越是和你在一塊兒生活,我就越覺得離不開你……我越是愛你呀,我這心里就越難受……我越想和你好好生活下去呀,(轉低泣)就越是和你難舍難分……我今天這是怎么啦?我真是……(趴在地上隱泣)”
這段臺詞是安次在情緒爆發(fā),對小夏發(fā)泄自己的憤懣和不滿以及對自己的悲慘生活做了總結發(fā)泄之后的真情流露。表現(xiàn)了安次對小夏濃烈的愛意和依依不舍的眷戀,他真的愛上了這個和他命運一樣悲慘的女人,同時也真的恨這個女人給他帶來的傷痛。這種復雜的情緒讓他不知道該怎么面對小夏,安次的無奈、悲哀、不舍、愛戀,都在這段臺詞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在處理這段臺詞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白上文所說的安次的內心活動,這可以確定這段臺詞的語氣,有了足夠的心理依據(jù),在肢體上就可以做出相應的有機調度。在前面一段爆發(fā)式臺詞之后,說這一段臺詞時的肢體動作就會相對緩和一些,因為這段臺詞描寫的是安次內心絕望的柔情的一面。癱坐在地上,低著頭靜靜的說出這番話,當說到“我就越覺得離不開你”這句時,仿佛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一般抬起頭,眼神放光,身體向前延伸。當說到“我越想和你好好生活下去”,先是有憧憬,而后猛然想起自己的合同,重新回歸絕望。這個心理過程是角色臺詞賦予演員的,演員準確找到臺詞中隱含的行動性之后,通過上述的肢體動作完成對角色的塑造。
總結:
在演員塑造角色的過程中,演員依靠語言和動作來表現(xiàn)劇本人物,包括人物性格、人物關系、對規(guī)定情境和戲劇事件的感受等等。在臺詞的處理中,找到角色行動性的語言并加以分析,再通過肢體動作將二者有機的結合,是演員塑造角色的重要方法,行動性的臺詞語言能給演員的舞臺行動提供心理依據(jù),揭示角色性格命運,展開矛盾沖突,能推動戲劇活動的進行和完成。作為最基礎的交流手段,角色的語言狀態(tài)變化與角色的心理活動變化要做到符合邏輯且能夠有機聯(lián)系起來,通過對劇本臺詞的分析我們可以完成角色心理活動的分析總結。再根據(jù)行動性的臺詞語言將人物心理活動外化。演員要感受規(guī)定情境,明確在規(guī)定情境下發(fā)生的戲劇事件并接受對手給予的刺激作出最真實的符合人物性格的心理反應,從而進行臺詞節(jié)奏、語氣、停頓、音量、音色的變化。配合肢體動作變化,兩者相結合,樹立起鮮明的藝術形象,表現(xiàn)劇本中的戲劇沖突,表達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
參考文獻:
[1]表演藝術語言對白訓練【M】.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年
[2]方偉,周翰文,王明亞.演員藝術語言基本技巧【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
[3]胡愛民.獨白【M】.中國電影出版社,2014年
[4]劉寧.話劇語言訓練教程【M】.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年
[5]林洪桐.表演訓練法【M】.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7年
作者簡介:
余悅,性別:女,籍貫:四川省攀枝花市,學歷:研究生,畢業(yè)于英國利物浦大學,現(xiàn)有職稱:助教,研究方向: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