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薇
摘要:鋼琴曲《思戀》是一首優(yōu)秀的現代鋼琴獨奏作品,作品旋律優(yōu)美生動、富有層次感和濃厚的思想情感。本文主要從作品曲式結構、演奏技巧、意境等多方面分析這首作品,以供學術界對鋼琴曲《思戀》研究的參考。
關鍵詞:鋼琴曲《思戀》? ?演奏分析
中圖分類號:J624.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5-0077-03
一、奏出“游子之心”
(一)作曲家介紹
但昭義先生是我國著名教育家、作曲家。從教五十余年,培養(yǎng)出了李云迪、陳薩、張昊辰等27個鋼琴世界冠軍,被譽為“鋼琴教父”的著名鋼琴教育家冠軍導師。鋼琴曲《思戀》收錄于《但昭義鋼琴作品選集》,此曲旋律優(yōu)美,情緒飽滿,層次豐富,被廣泛學習和演奏。
(二)作品背景介紹
鋼琴曲《思戀》是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先生的一首優(yōu)秀的鋼琴作品,這首鋼琴曲是我國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由作曲家谷建芬創(chuàng)作的歌曲《那就是我》改編創(chuàng)作的一首鋼琴曲?!赌蔷褪俏摇穭?chuàng)作于1982年這首歌曲是一首思想曲,在眾多演唱版本中筆者更傾向廖昌永老師在中法友誼之夜中這首歌曲的演唱,他唱出了海外僑胞思戀祖國母親那真摯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對比歌曲《那就是我》,鋼琴曲改編部分沒有很多。還是保留了原本的音樂旋律。這首曲子有層次感,和聲豐富。
(三)曲式分析
鋼琴曲《思戀》是一首單三部曲式,開頭引子(1~2)小節(jié)。A樂段是(3~14)小節(jié),第(3~8)小節(jié)是a樂句,(9~14)小節(jié)是b樂句。這是一個二句類、方整性的、非重復材料的、收攏性的樂段。在#F羽調式上進行。節(jié)奏從第6小節(jié)開始由之前3/4變成4/4拍,在第10小節(jié)又轉回3/4拍。是三聲部的寫作手法,主旋律在中聲部,上下兩個聲部相呼應。
A1樂段是(15~25)小節(jié),這里高八度變化再現了A樂段的材料,中聲部主旋律八度進行豐富了和聲發(fā)展,節(jié)拍也從3/4轉到4/4拍。26小節(jié)是連接。
B樂段是(27~40)小節(jié),可分為兩個樂句。c句是(27~35)小節(jié),這里是新材料的進行。b1句是(36~40)小節(jié),這里變化再現了A段b句的材料。c句是左手伴奏是用柱式三連音和弦的進行,這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節(jié)奏頻繁的變換。(28、32)小節(jié)是2/4拍,(27、29~31、33~35)小節(jié)是3/4拍。b1句是4/4拍發(fā)展兩小節(jié)后換3/4拍發(fā)展。
第(41~45)小節(jié)是連接,A2段是第(46~57)小節(jié),也是A段的變化再現。這一段與A段的音響相似,減少了和聲的發(fā)展,收尾呼應。最后尾聲是第(58~60)小節(jié)。
(四)演奏分析
鋼琴曲《思戀》這首作品是有著濃厚思鄉(xiāng)之情的抒情鋼琴作品,主調是#F羽調式。這首曲子是一個單三部曲式,循序漸進、逐漸推向高潮。筆者將從演奏技巧和情感處理分析這首作品。
在開頭的引子(1~2)小節(jié)聲音不斷持續(xù)進行,仿佛是鏡頭不斷拉進,出現游子內心的家鄉(xiāng)。第3~14小節(jié)主題出現,高低聲部是伴奏聲部,這里強調下低聲部的處理不能蓋過中聲部主旋律的聲音。這里的低聲部仿佛游子在大山里呼喚家鄉(xiāng)傳出的陣陣回響。在演奏時要注意用“揉”“推”等來演奏,因為鋼琴是打擊樂器,而這首又是聲樂改編的作品。如果就按照我們正常的觸鍵,得出來的聲音是生硬的,要彈奏出演唱者延綿的氣息,就需要換一種觸鍵的方法。比如第5小節(jié),歌詞是“還有河邊吱吱呀呀唱歌的水磨”中“還有”,在演奏中不容易連起來,這就需要我們用“推”的一些觸鍵方法來演奏。這首曲子開頭第1~14小節(jié)十分重要,在演奏過程中往往會小心翼翼地演奏,聲音沒有傳得很遠很遠。沒有傳到家鄉(xiāng)的母親耳朵里,所以在演奏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們更需要集中手指,快速下鍵。達到清晰而流暢的音色。我們在演奏P、PP這些弱音色的時候就容易把手指力度減弱,其實這跟“穿針引線”是一個道理,我們的手指要足夠的集中才能更好地控制這樣的音響。從15小節(jié)-20小節(jié),這里又是另一個片段。低聲部伴奏織體的流暢婉轉,加上高聲部裝飾的聲音,豐富了主旋律的和聲進行。
作品第21~25小節(jié)和旋分解的伴奏型,仿佛是游子思想的焦慮心情,這里需要突出旋律音,不能被左手伴奏的聲音蓋住,左手伴奏的旋律也要注意節(jié)拍。第23~25小節(jié)三次音階上行與低聲部柱式和弦,要準確的演奏“2~3”的復節(jié)奏型。第26小節(jié)是這首曲子最妙的地方,用八度音階的進行推向高潮,承上啟下完美的銜接。這仿佛就像是游子的腦海里不斷的重復美好的童年,在最后那一刻帶著眼淚吶喊……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聲音的控制,做一個漸強的處理。第27~36小節(jié)是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ff力度不僅僅是突出右手的主旋律,左手的低音及旋律音層也要突出。這里在彈奏時要注意節(jié)奏的變化,手臂要放松“推”的方式來奏,手指力量集中突出高聲部的吶喊。在36小節(jié)的突弱,要突出主旋律的最高音,像是痛哭后久久不能平靜的抽泣,這里的演奏手指需要集中不能松散,左手還是三連音和弦進行,但是不能遮蓋右手主旋律聲部的聲音。所以這里也算是一個技巧點,手指集中但是不能用力。第40小節(jié)有三個加花,第一是雙手琶音上行,第二是八度琶音下行,最后是琶音上行跑動。這里需要單獨的拿出來練習,聲音不斷的變強。第二個八度琶音下行時可以由慢到快的演奏。
作品第41~45小節(jié)譜面上是“tranquillo meno mosso”安靜的、慢些的音響,像是暴風雨過后還下著小雨。46、52小節(jié)的主題再現,這里突出了游子久久不能平復的思鄉(xiāng)之情,仿佛嘴邊還在呢喃著那兒時學的歌謠。最后58~60小節(jié)的音色其實與開頭引子有著相同點。引子如果是故事的開頭,那最后的尾聲就是故事的結尾,像是把人從畫卷拉回現實。
(五)踏板運用
上述提到的運用變化觸鍵方式來彈奏出歌曲的延音,我們還可以借助踏板的運用來增強這首曲子。這首曲子是由聲樂作品《那就是我》改編,所以在踏板運用上不僅是觀察和聲進行,還需要多仔細的聆聽演唱者在換氣的地方。比如:引子的兩小節(jié),需要演奏出干凈且飄渺的音色,弱又不能含糊。這里的可以輕踩延音踏板。高聲部手指還是需要快速且集中的觸健;第4小節(jié)就不需要換踏板,在聲樂演唱這里是一個加花似的轉音;第26小節(jié)只用踩一個延音踏板,但是要控制手指的力度;第27~37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左手的柱式和弦的跑動是一個難點,踏板運用不對聲音會不干凈。這里雖然情緒飽滿,但還是需要一個干凈且飽滿的聲音,所以在左手伴奏旋律的最高音換音后踏板,突出每個小節(jié)第一個音。這樣不僅流暢的跑動左手伴奏,還能烘托出情緒;第40小節(jié)分三次琶音的跑動,踏板只用踩三次,踩三分之二的踏板,延音不能模糊了旋律;第41~45小節(jié)這里譜面左手伴奏是跳音,右手旋律是連線進行,所以這里不需要頻發(fā)的換踏板,一個小節(jié)換一個音后踏板即可。
二、奏出故鄉(xiāng)“畫卷”
(一)“游子”意境
這首作品既是整體又是獨立的個體,上述情景結合,把該曲整體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處理細致地分析。在這首作品里我們即可以把它當做不同的部分,又能從中找到想聯系的因素。是一首多層次且豐富的作品。筆者將從不同的角度剖析,使得大家更能清楚的理解該曲的結構,通過解讀其意境幫助演奏者更好地進入到演奏的狀態(tài)。
這首曲子可以比喻成是是游子記憶中四幅家鄉(xiāng)“畫卷”。演奏者可以通過歌詞出現的詞語,在腦海里勾勒出“畫卷”。第一幅“畫卷”是第1~14小節(jié),在歌詞中出現了“故鄉(xiāng)小河”“河邊水磨”。引子就像是故事的開頭,像是游子在訴說家鄉(xiāng)的美景。這一部分可以像是敘說故事開頭,聲音安靜而清晰。第二幅“畫卷”是15~26小節(jié),這部分出現了“炊煙”、“牛車”,這里的意境就像是游子回憶起童年在牛背上唱歌和母親在家燒飯做菜的場景。這一部分起到一個增加情感的作用,為高潮發(fā)展而鋪墊;第三幅“畫卷”是第27~40小節(jié),這部分出現了“漁火”“沙灘”“海螺”??梢韵胂笥巫拥募亦l(xiāng)是一個靠海的小漁村,這里是整曲高潮的部分,所以通過用大海驚濤駭浪來比喻游子內心無法回到故鄉(xiāng)那悲傷的情緒;第四幅“畫卷”是第41~60小節(jié),在歌詞中出現了“明月”“倒影”“山歌”。最后一部分其實才是最精彩的部分,它不同于高潮那樣喧囂。而是在痛苦后用明月來寄托思鄉(xiāng)之情。每一部分都是一幅幅游子對家鄉(xiāng)記憶的“畫卷”,通過這些“畫卷”的想象,深刻的去體會曲譜表達的思想情感,更容易進入演奏的狀態(tài)。
(二)作品層次
這首作品是有著緊密聯系的,貫穿整首作品主題四次再現。這與西方作曲技術不同的是,這是常見于歌詞中的“起承轉合”,作曲家巧妙的將這種手法融合在了作品里。
第一次“那就是我”的出現是在第12~14小節(jié),第二次是在第24~26小節(jié),第三次是在37~39小節(jié),第四次是在第55~57小節(jié),起承轉合,不斷推進,是這首曲子最核心的發(fā)展,他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串起整首曲子。仿佛是游子的輕輕呼喚-大聲呼喚-痛苦吶喊-抽泣呢喃。
在加花炫技部分起到了推動情緒的作用。比如第40小節(jié)上行琶音跑動和“2~3”的節(jié)奏,將高潮部分推向了最頂峰。這里的音響從f-ff-fff推進直至雙手顫音結束高潮,作曲家十分巧妙的將音樂從高潮中慢慢褪去。
作品的銜接部分也設計得十分的優(yōu)秀。單獨的把引子、第26、41~45小節(jié)、尾聲56~60小節(jié)拿出來分析發(fā)現。引子兩小節(jié)就能很快的把聽眾帶到一個情景中,第26小節(jié)的八度音階上行推出高潮發(fā)展,像是波瀾壯闊、一飛沖天的震撼音響,第41~45是喧鬧過后的寧靜。像是春風楊柳拂過還帶著毛毛雨那般。尾聲更是與引子首尾呼應,慢慢消失不見。單獨把這幾個樂段挑出來分析,就能很容易的發(fā)現曲譜之間的聯系。這些片段能使得我們更深刻的了解這首曲子的發(fā)展,在演奏時就能很好地拿捏作曲家想要抒發(fā)的情感。
綜上所述,整體的看這首作品可以看做是一個個單獨的片段,又能將每個單獨的片段中相同之處串聯起來。這首作品的“波瀾化”一波又一波的推動發(fā)展。是非常的深刻的,從無到有,充滿變化曲折和生機勃勃的展現手法。這個作品要營造出的意境是需要通過演奏者去表達的。這樣的抒情性小品是需要演奏者進入到音樂里面,深情的演繹。意境是可以通過我們對已知的音樂材料想象來理解的,結合實際生活不僅是局限在游子對故鄉(xiāng)的思戀,也可以是對父母的、愛人的、朋友的思戀。
三、結語
筆者在2019年有幸觀摩了但昭義老師的大師課,更加深了對該作品的理解。鋼琴曲《思戀》這首作品不僅是考驗演奏技巧,更是考驗演奏者對曲子意境的理解。抒情性的曲子更重要的是內容上的表達,能讓聽眾聽出表達的情感才是成功的演奏。這是需要作曲家、演奏家、聽眾達成共鳴的。演奏家在這三者中間充當的是一個媒介的作用。我們不僅僅是把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情感抒發(fā),更是要通過我們的演奏來讓聽眾產生相似的感情。所以我們演奏者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一首好的作品是值得我們花時間去演奏和研究的。
中國優(yōu)秀的鋼琴作品很多,需要的是更多的演奏者去挖掘演奏。這幾年都在提倡文化自信,中國鋼琴界有很多前輩都做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典范。我們的自信是需要我們從小就培養(yǎng)的民族自豪感、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民族音樂的了解。需要更多優(yōu)秀的作曲家、演奏家去研究我們本民族音樂。把這些音樂運用在鋼琴作品中,行成流派。運用我們的民族調式、曲調的鋼琴作品來培育后代。讓后代從一開始接觸鋼琴音樂的同時接觸中國風格的曲子,這樣才是從內到外的文化自信、音樂自信。
參考文獻:
[1]周彥.但昭義鋼琴曲《思戀》演奏論析[J].音樂大觀,2012,(04).
[2]林鑫程.論鋼琴改編曲《思戀》的演奏技法與藝術表現[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年.
[3]劉路遙.近現代鋼琴改編去曲但昭義《思戀》的演奏論析[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7年.
[4]黃燁.淺析但昭義鋼琴曲《思戀》及其演奏[J].音樂大觀,2014,(01).
[5]謝小蘭.《那就是我》音樂分析[J].藝海,2008,(03).
[6]劉黎明.中國藝術歌曲《那就是我》的實踐與認知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8年.
[7]向乾坤.但昭義鋼琴作品民族風格探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0).
[8]但昭義.鋼琴的基本彈奏法──表現音樂的基本要素(一)[J].鋼琴藝術,1998,(04).
[9]王希.但昭義鋼琴教學特色分析與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