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作為跨語言交流的翻譯過程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過去人們較多注意語言本身的問題,而現(xiàn)在越來越多地關注語言是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使用的問題,即語境問題,在正確認識語境與翻譯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才能更好更準確的進行翻譯教學。本文對漢維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指出語境理論在翻譯教學中的重要性,以期提高翻譯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翻譯綜合能力不斷提升。
關鍵詞:語境;語境;漢維語言;翻譯教學
馬林諾夫斯基最開始提出了“語境”的概念, 他在和土著人一起生活并學習他們的語言的時候發(fā)現(xiàn), 只有結合使用語言時所處的環(huán)境才能正確理解土著人說話的意思。他提出:“語言基本上植根于說該語言的民族的文化、社會生活和習俗, 不參照這些廣泛的語境便難以正確理解語言?!盵1]翻譯活動不僅是語言之間的轉換過程,同時也是不同文化的傳播移植過程。所以我們在翻譯時不能將翻譯的語言內(nèi)容和文化分割開來。語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同一事物或概念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
一、文化與翻譯
所謂“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而又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地說文化就是一個地區(qū)人們的生活要素形態(tài)的統(tǒng)稱:即人們的衣、食、住、行、冠、文、物等。要想給文化下一個精確而又準確的定義的確很困難。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 它體現(xiàn)、傳播著文化。不同的語言體現(xiàn)了不同的文化, 每一個語言社區(qū)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 每個語言社區(qū)的認知結構、行為方式、思維方式等都會受到自身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 一種語言在翻譯過程中, 其文化也得到了傳播。[2]
所謂“翻譯”是把一種語言的言語產(chǎn)物在保持內(nèi)容、意義不變的情況下改變?yōu)榱硗庖环N語言的言語產(chǎn)物的過程?!蹦芜_指出“翻譯是在接受語中尋找和原語信息盡可能接近、自然的對等話語,首先是意義上的對等,其次才是風格上的對等?!盵3]可見,翻譯作為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首先是意義方面的傳達。在翻譯過程中翻譯與語義密不可分,因此譯者必須正確理解原文內(nèi)容,正確理解原文內(nèi)容是保證翻譯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用譯語完整、確切表達原文的意義,將是評價翻譯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志。
翻譯過程不僅僅是在轉換不同語言之間的言語產(chǎn)物, 更是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翻譯過程中, 譯者充分了解兩種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 明白句子背后的語境,才能夠完整、準確地把原語產(chǎn)物轉化為譯語。
二、語境與翻譯
語境, 即語言使用和存在的環(huán)境, 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語境指“上下文”, 而廣義的語境則包括語言語境和文化語境。盡管人們對對語境進行分類, 但實際上兩種語境之間并沒有非常清晰的界限,往往兩種語境之間是互相交織、相互融合的。[4]
(一)語言語境與文化語境
語言語境是指人們在語言使用交際過程中語言本身所表達的、特定意義的上下文,它包括口語前后語和書面上下文。眾所周知,對語言的理解離不開語言語境, 前者對后者在語言意義表達上具有解釋意義和制約的作用。
文化語境就是在語言使用交際過程中表達特定意義所依賴的主觀因素與非語言符號。文化語境涵蓋語言使用交際當時的政治、科學、民俗、歷史等因素。對兩種語言的翻譯而言,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語境因素主要是自然生態(tài)與社會歷史文化兩種。文化語境是一種語言特有的社會文化背景、思維方式、歷史文化傳統(tǒng)、價值觀念、情知及社會心理等方面的綜合。[4]
(二)語境對翻譯的影響
翻譯過程不僅是在轉換不同的語言, 更是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翻譯中, 只有充分了解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 并且明白句子產(chǎn)生時的文化背景, 才能夠清楚準確地將原語轉化為譯語。因此,文化語境對翻譯具有更高的要求,文化語境對翻譯中的表現(xiàn)手法影響的會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首先,文化語境在翻譯中對詞匯的選擇、句型的選擇以及文本表現(xiàn)手法的選擇都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其次,化語境對翻譯中的表現(xiàn)手法的影響會體現(xiàn)在一些俗語和諺語的翻譯上;再次,文化語境對翻譯中表現(xiàn)手法的影響還會體現(xiàn)在一些隱喻的表達上。不同文化群體有著其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這體現(xiàn)了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在漢維翻譯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到表現(xiàn)手法具有差異性的問題,才使翻譯活動能夠順利進行。除此之外,翻譯中常常還會遇到誤解原文詞匯、譯入語詞匯空缺等情況,譯者在翻譯中經(jīng)常還會面臨直譯還是意譯的問題。因此,譯者遇到此類翻譯問題時必須要對原語和譯語的文化有全面、透徹的認識和了解。[5]
三、重視語境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綜合能力
在翻譯教學中,教師想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想把所傳授的語境理論充分、靈活地應用在翻譯教學中,教師必須將漢維語境思辨能力培養(yǎng)和提升維漢翻譯綜合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語境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 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根據(jù)文本材料翻譯的不同需要,給學生營造適當?shù)哪康恼Z語境,使學生體驗不同語境中進行不同方式的翻譯表達方法。教師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面對不同語境能夠進行隨機應變的能力。
總之,學生對語言的學習,離不開對語言本身所呈現(xiàn)出來的語境的理解。翻譯本身就是對目的語進行深入理解的學習過程,教師通過對語境理論知識的傳授以及引用,學生對目的語語境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 才能保證目的語翻譯能夠擺脫自身所處的母語文化圈,使得學生能夠站在另一種語言思維的立場上進行思考和翻譯。因此,教師注重語境理論知識進行翻譯教學,是實現(xiàn)最有效翻譯教學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胡壯麟, 朱永生.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2]譚慧明,吳畏.文化語境與翻譯[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3)
[3]劉榕.文化語境與翻譯[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5(1)
[4]本雅明.可技術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A].經(jīng)驗與貧乏[C].王炳鈞, 楊勁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9.
[5]冉永平.翻譯中的信息空缺、語境補缺及語用充實[J].外國語,2006(6)
作者簡介:
柳慧(1968-),女,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