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
現(xiàn)在,看到有很多人工智能的廠商在中小學借助自己的產(chǎn)品推廣“人工智能教育”,我想起40年前計算器在中國還是個新奇事物時,父親單位的同事送了計算器給我們兄弟幾個幫助學習,卻被父親嚴詞拒絕。工具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僅僅是幫助人擺脫勞動這么簡單,要么訓練的是機器,要么訓練的是人,而訓練人“思維邏輯的算法和算例”在青少年神經(jīng)和肌肉記憶力沒有長成的時候,是不能省事的。
無論是從現(xiàn)在的孩子要掌握人工智能內在的知識、技能、體驗的體系以適應未來的世界,還是從人工智能70年來從人的學習中得到的寶貴經(jīng)驗來看,我們今天都要重新認識教育和學習這件事,人工智能與學科的改革互動,是下一輪從技術邏輯層面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人工智能所需要的形式邏輯、計算思維、編程思維、組合數(shù)學、從意念到語言的教育,也為今后的教育提供了一個技術框架。
形式邏輯:通俗意義上的三段論、邏輯四個范式,不僅存在于科學領域,而且是現(xiàn)代哲學的基礎,更是帶來科技和文藝復興的文學名著的根基。然而,對比科技強國,我們的孩子在科學哲學邏輯訓練上都不專業(yè)、不具體,也沒有比較好的系統(tǒng)研究和推薦。
計算思維:中國教育的分科比較嚴重,而人工智能是一個交融的學科,要把各種學科變成可以計算的數(shù)據(jù)輸入到程序解決問題。計算思維中經(jīng)常見到的表示、回歸、迭代、近似、試探、圖論等都需要通過信息學科進行整合,而目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更多的是計算機課程,與計算思維的關系需要更加緊密。
編程思維:過濾式思維、遞進式思維、創(chuàng)造式思維、試探式思維、逆向式思維,這幾個詞匯在一般人眼中是形容詞,而在程序設計師眼中是工程化的訓練。值得指出的是,我們傳統(tǒng)上所說的書呆子,基本上是因為人與生俱來都有的能力由于讀書偏食而喪失的結果。所以,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啟示是避免訓練出書呆子。
組合數(shù)學:組合計數(shù)、組合設計、組合矩陣、最佳組合等,甚至包含圖論和數(shù)獨,這些在傳統(tǒng)的數(shù)學學習中要到大學才進行或者根本不進行,但在計算機領域卻是基礎的基礎、根基的根基。在奧數(shù)全面取消選拔功能后,如何填補人工智能所需要的組合數(shù)學的童子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好在程序設計和人工智能學習的目的是帶有非常強烈的場景特點的,建議盡可能地減少程序訓練難度而聚焦在人工智能所需要的組合數(shù)學的邏輯訓練上。
從意念到語言:意念可以直接編程語言;低一個層面的是自然語言,再低一點的是視窗語言最低的是代碼語言。從使用者角度來講,越接近意念和圖像語言,越方便學習和使用,但從“專業(yè)運動員”的角度來講,越接近抽象的邏輯語言,則離邏輯和運算越近,對大腦的訓練就越真實和完整??旌吐且粚γ埽谌斯ぶ悄芙逃I域,要通過“漫長”的文字、代碼、邏輯、手腳五官肌肉訓練的魔方、數(shù)獨、甚至“狼人殺”、數(shù)學訓練,將人腦訓練成能快速反應,并在激素的作用下形成大腦的長期記憶,這就是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