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琴
摘要:現(xiàn)代聾生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認為通過信息技術能夠支持聾生開展語文合作學習,而事實上信息技術也確實具備這一功能。在這一條件下,本文將對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聾生語文合作學習展開分析,闡述語文合作學習方法在聾生層面上的應用阻礙、信息技術在聾生語文合作學習中的支撐作用,最后提出信息技術下聾生語文合作學習開展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聾生;語文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762;G633.3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09-0100-02
0 引言
現(xiàn)代語文教學提倡合作學習,此舉可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間接提高語文學習質(zhì)量,因此合作學習方法在語文教學中迅速推廣,但人們很快發(fā)現(xiàn)該方法難以直接應用于聾生語文學習中,原因在于聾生的聽力障礙導致交流受阻,而采用常規(guī)的文字、手語等形式進行交流又會導致學習效率低下,使得聾生學習質(zhì)量無法提升。而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成功破解了語文合作學習與聾生聽力缺陷之間的沖突,使合作學習方法可作用于聾生語文學習中,對此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1 語文合作學習方法在聾生層面上的應用阻礙
1.1 聽力阻礙
聾生聽力極弱或沒有聽力,這一點代表聾生無法通過聽覺來接收信息,而聽力是人與人交流時接收信息的主要能力之一,因此聾生在交流中會受到較大阻礙。這一條件下,語文合作學習方法的核心就在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如果學生能夠正常交流,就可以充分發(fā)揮該學習方法的作用,而對于聾生而言,他們在聽力上的缺陷會導致語文合作學習方法應用受到阻礙,暴露出聾生在學習交流上的問題,因此要讓語文合作學習方法就必須避開聾生的聽力缺陷。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聾生因為聽力上的缺陷難以正常交流,所以他們在交流過程中比較依賴視覺,如果在語文合作學習中強調(diào)視覺交流,就能夠避開聾生聽力缺陷,實現(xiàn)合作學習應用,這是語文合作學習方法在聾生層面上的應用方向[1]。
1.2 心理阻礙
不得不說現(xiàn)代多數(shù)聾生在心理上是比較自卑的,因此他們在信息表達能力上較弱,且不善于與其他學生合作,這種表現(xiàn)就直接對語文合作學習方法應用造成了阻礙,即聾生信息表達能力弱,在合作學習中難以準確表達出自身的想法、觀點等,導致其他學生難以與聾生進行交流,而聾生性格上的特征也使得自身不善于與人交流,在合作關系中容易被孤立,難以促成合作,說明聾生在學習行為開展特點上與語文合作學習方法的主旨相悖,對該方法應用帶來了較大的阻力。這一條件下,如何讓聾生與其他學生順暢進行交流,是解決聾生心理阻礙,落實語文合作學習方法的主要方向,同時如果聾生能與其他學生順暢進行交流,還能逐漸扭轉聾生自卑心理,對其進行情感培育。
2 信息技術在聾生語文合作學習中的支撐作用
2.1 解決現(xiàn)存阻礙問題
針對語文合作學習方法在聾生層面上的“聽力”阻礙、“心理”阻礙,通過信息技術能夠有效處理,具體如下。
(1)信息技術處理聽力阻礙的方式。根據(jù)避開聾生聽力缺陷的要點(強調(diào)視覺交流),以往語文教學中會利用手語、寫字等方法來落實合作學習,但該方法雖然強調(diào)了視覺交流,卻存在交流效率與難度上的問題,即手語或?qū)懽值男畔⑤敵龇绞捷^于口述需要更多的時間,因此效率較慢,同時絕大部分普通學生都不具備手語能力,導致聾生交流難度增長,只得依賴于寫字,而寫字是效率最慢的信息輸出方式。這一條件下,通過信息技術的多種信息傳輸形式,如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等可以在保障效率的條件下強調(diào)視覺交流,即以上除了音頻以外,其他三種交流方式都依賴于人的視覺(視頻同時依賴聽覺與視覺,但可以在視頻中添加圖片或文字,促使人即使只通過視覺也能接收完整信息),且信息輸出效率極快,因此借助這三種形式能夠讓語文合作學習方法應用于聾生學習中。
(2)信息技術處理心理阻礙的方式。聾生心理方面的問題形成與其以往生活,來源于聾生本身,要解決這一問題,全面落實語文合作學習就必須讓聾生處于一個與常人無異的環(huán)境中,長期如此才能扭轉聾生心理,對此以往語文教學中都是由教師進行心理干預來實現(xiàn)目的,有效性較低,因為聾生在生活中依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使其認為自身與他人不同,所以自卑心理總是反復,說明聾生所處環(huán)境并未發(fā)生改變,教師的干預行為最多只起到了抑制作用。這一條件下,通過信息技術就能夠改變聾生的交流環(huán)境,在語文合作學習中聾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便捷地向他人發(fā)送信息,而其他人也可以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方式與其進行交流,說明聾生與其他學生的交流變得順暢,在聾生心理感知上能夠改變他對周邊環(huán)境的體會,實現(xiàn)心理扭轉目的,同時語文合作學習方法也全面落實[2]。
2.2 構建多元化語文合作學習體系
根據(jù)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中“以人為本”的原則,在語文合作學習中聾生也會產(chǎn)生多種學習需求,如在課堂時間以外聾生可能想要與其他學生交流問題,這時就需要有一個交流平臺來滿足聾生的交流需求,而傳統(tǒng)語文合作學習只在課堂上開展,因此聾生在課堂時間外的需求基本無法滿足,這一條件下,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建立“線上語文合作學習模式”,該模式將于傳統(tǒng)線下課堂結合,形成多元化語文合作學習體系,全面滿足聾生在任意情況下的學習交流需求,以保障聾生語文學習質(zhì)量,充分發(fā)揮語文合作學習方法的作用。
3 信息技術下聾生語文合作學習開展策略
3.1 搭建信息化平臺,設計功能體系
搭建信息化平臺,設計功能體系是開展策略的第一步,即要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聾生語文合作學習中,就必須先搭建一個信息化平臺,該平臺主要以網(wǎng)絡為基礎,借助網(wǎng)絡來支撐聾生與其他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交流,隨后為了避免聾生在網(wǎng)絡交流中因自身聽力缺陷而無法順暢交流,需要在平臺基礎上進行功能設置,設計相關功能體系,這是信息技術條件下聾生語文合作學習開展第一步中的重點。在信息平臺功能體系設計中應當充分考慮聾生信息交流時的特征與需求,在平臺內(nèi)安置多媒體功能,由此對信息進行多形式展示,確保聾生能夠通過視覺來順暢接受信息,同時還應當設置多人交流窗口,這樣聾生與其他學生就能在窗口內(nèi)進行文字、圖片交流,這種方式對于所有學生(包括聾生)而言都是相同的,且強調(diào)視覺,由此避開聾生聽力阻礙,實現(xiàn)語文合作教學。例如某語文合作學習中,教師在信息化平臺基礎上設置了“多人在線視頻”功能,該功能使得聾生與其他學生能夠通過視頻在網(wǎng)絡中會面,并通過聊天窗口來進行交流,聾生在合作學習中并未受到阻礙。此外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智能化發(fā)展趨勢上,還可以在平臺中設置智能翻譯功能,此舉可使聾生借助翻譯功能去讀取音頻,進一步開展語文合作學習模式在聾生層面上的發(fā)展。
3.2 圍繞語文合作學習理論,做好合作學習規(guī)劃
在第一步基礎上聾生與其他學生的交流就已經(jīng)非常順暢,說明在語文合作學習中聾生與其他學生并無二樣,這時為了充分發(fā)揮語文合作學習作用,就要根據(jù)該學習方法理論做好合作學習規(guī)劃工作。一般來說,在語文合作學習當中要先對所有學生進行分組,分組邏輯為: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弱,將學習能力較強、較弱的學生分為一組,這樣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夠為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提供幫扶、引導作用,而學習能力弱的學生也能夠為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提供新的思考方向與看待問題的視角,此舉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時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語文合作學習方法作用。例如某教師根據(jù)學生日常學習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班級內(nèi)某個聾生的學習能力較強,因此將其與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分為一組,這時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為了更好的進行學習經(jīng)常向聾生請教,促成交流,長期如此消除了聾生自卑心理,同時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讓聾生認識到自身看待問題時的不足,逐漸掌握了如何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的方法,促使其與其他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穩(wěn)定提升。
3.3 重視線上線下學習模式銜接工作
根據(jù)以上(2.2)分析可知,信息技術構建的線上教學平臺要與傳統(tǒng)線下課堂銜接,而為了保障兩者銜接關系良好,教師必須做好相關工作。首先教師在線下課堂中可以進行基礎知識教育,同時在教育完結時向聾生與其他學生提出一個引導性主題,促使所有學生在線上課堂中進行合作談論,其次教師應當在信息平臺中導入與引導性主題相關的內(nèi)容,以便于學生討論時參考,可見線上教學平臺要與傳統(tǒng)線下課堂銜接關系良好,聾生與其他學生能更便捷地開展語文合作學習活動。
4 結語
綜上,本文對信息技術支持下聾生語文開展合作學習的策略進行了分析,闡述了語文合作學習方法在聾生層面上的應用阻礙、信息技術的支撐作用、信息技術下聾生語文合作學習開展策略。通過分析可知,語文合作學習難以直接應用于聾生學習中,但通過信息技術可解決這一問題,利用文中策略可實現(xiàn)這一點,信息技術在其中起到了有力支撐,可消除聾生在語文合作學習中的阻礙,促進聾生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提高語文合作學習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黃少華.信息技術下聾生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探究[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2(19):152+180.
[2]趙曼,孫靖瑩.信息技術支持下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的實踐和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25):253.
(責編: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