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娟
【摘要】本研究將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能力測評設計為15個能力指標,依據(jù)相應指標進行試題命制、測試實施與統(tǒng)計分析,得出:學生對有冗余信息的問題具有較好的篩選意識;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方面表現(xiàn)較好;面對多樣文本呈現(xiàn)的復雜情境,學生信息理解、信息篩選、信息推理的能力較弱;解決問題的策略儲備與經驗缺乏;對結果進行回顧與反思的意識薄弱等相關結論。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解決問題 能力測評
解決問題究竟需要哪些能力?如何通過評價,使解決問題能力結構清晰化,是當前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學研究中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題。
前期,筆者團隊以“解決問題能力測評與教學”為主題展開實證研究,試圖通過對教材各年級“解決問題”的例題分析,對各年級理應達成的能力水平進行細化分解。從中觀層面,對各年級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水平進行測評,并借助測評為教學提供導向與參考。
一、命題設計與測評實施
1.測評框架與指標設計
依據(jù)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我們可以理解為完整的解決問題是一個信息梳理、問題識別、關系表征、擬定計劃、策略運用、方法確定和回顧反思的過程。既然學生需要經歷這些步驟,那么,相應的能力便成為問題是否順利解決的關鍵,也便成為“解決問題”測量與評價的重要指標。
我們參照人教版數(shù)學教材解決問題例題編寫的三個模塊,即“閱讀與理解” “分析與解答”和“回顧與反思”,將這種過程性的能力轉化為更具體的15個二級能力指標,然后對每一個指標的能力水平要求進行詳細描述。這樣的指標細化,不僅為能力測評提供較為明確的依據(jù),也為能力培養(yǎng)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2.試題編制與說明
依據(jù)下表中的能力要素進行試題編制,具體試題將在文中結合測試結果加以闡述。值得說明的是,在編擬試題時,考慮到“解決問題”內容所具有的綜合性特征,每一個測評試題與能力指標間并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一般會有這樣幾種情況:①一個測試材料指向多個能力指標;②一個測試材料重點指向一個能力要點;③部分能力指標用多個材料測試;④測試材料并不覆蓋解決問題能力體系的全部指標。
3.測評樣本與實施辦法
本次測試對象為五年級學生,樣本來自杭州市某區(qū)27所學校,樣本類型涵蓋農村學校、民工子弟學校和城鎮(zhèn)學校,樣本總量為6521人。
“解決問題”能力測評以人教版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教學內容為知識技能基礎,主要內容包括:小數(shù)乘法、小數(shù)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面積、植樹問題等。測試與閱卷由區(qū)教育發(fā)展研究院統(tǒng)一組織,測試組織嚴密,網絡多輪閱卷,數(shù)據(jù)真實有效。
二、試題例舉與情況分析
1.“閱讀理解”能力情況分析
(1)信息解析與篩選整合
“信息解析與篩選整合”能力具體是指在閱讀過程中能對文字、符號和圖表等信息進行正確理解;能發(fā)掘隱蔽信息;能從眾多信息中選擇對解決問題有效的信息;能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信息。
【測試材料1】據(jù)媒體報道:
2019年9月,各省豬肉價格大致相同,約為28元/千克。至2019年12月,我國豬肉價格持續(xù)上漲,華東地區(qū)大部分省份豬肉價格比9月上漲了6元/千克。其中浙江的漲幅更是逼近7元/千克,北方地區(qū)的陜西省漲幅為5元/千克。
杭州某小學食堂12月要購進豬肉40千克,如果按9月的豬肉價格,不改變預算,這筆錢能購進豬肉多少千克?
【測試材料2】下面是某專車的收費標準:
舒適型價格:14元(起步費)+2.6元/千米(里程費)+0.5元/分鐘(時長費)
商務型價格:20元(起步費)+3.5元/千米(里程費)+0.8元/分鐘(時長費)
李老師要坐該專車去某地,百度地圖搜索信息如下:
如果按最省時的方案,李老師到達目的地至少需要付費多少元?
【分析】試題均給出信息多元、呈現(xiàn)方式多樣的真實情境,考查學生能否獲取有效信息,進行數(shù)學運算與問題解決。題1正確率為78%,區(qū)分度為0.54,題2正確率為68%,區(qū)分度為0.53。從結果可見,①學生具有較好的信息篩選意識;②與純文本信息相比,對于用圖、表、文字等綜合文本呈現(xiàn)的真實情境,學生的解讀與篩選能力較弱。
(2)語言互譯與關系表征
問題表征是指問題解決者在閱讀過程中將外部信息轉化為內部信息,明確問題給定的條件、目標和允許的操作,是對具體的問題信息進行感知提取、理解內化、轉換表達的認知過程。具體表現(xiàn)為能用線段圖、幾何直觀圖、象形圖、關系表達式、符號、算式等方式將數(shù)量關系正確、清晰地表達出來。
【測試材料3】奇奇和格格玩游戲,奇奇在A處,格格在B處。游戲開始,他們分別從相距20米的A、B兩地同時沿直線向同一個方向的終點跑去,20秒后奇奇追上格格,已知奇奇跑的速度是6米/秒,格格跑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請用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意思,并解答)
【測試材料4】微信朋友圈中有一個“一元錢去哪了”的小故事:
小明向爸爸媽媽各借錢50元,買書用了97元,剩下的錢,各還父母一元,還欠父母各49元,自己還剩下1元。他算了一下:49元+49元=98元,98元+1元=99元。小明覺得很奇怪,還有一元去哪了?
你覺得小明錯哪了?根據(jù)這個故事情境,請你寫出兩個正確的等量關系:
向父親借的錢+向母親借的錢=買書的錢○ (? ?)
欠父親49元+欠母親49元=()○()
【分析】試題3,給出教材不曾出現(xiàn)的行程問題類型,重點考查學生利用線段圖進行關系表征的能力;試題4利用微信故事作為背景,考查學生用關系式進行問題表征的能力。“線段圖表征”題得分率為62%,“關系式表征”題得分率為67%。從測試結果分析,在未曾見過的新問題解決中,學生無論是用直觀圖,還是用關系式表征題意的能力均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