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個體與群體:《安武臣墓志》所見唐代洛陽粟特人的居住空間

      2020-10-15 13:28:46李森煒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10期
      關(guān)鍵詞:南市粟特人首領(lǐng)

      李森煒,朱 海

      (武漢大學 歷史學院,湖北 武漢430072)

      唐代的洛陽城居住著許多粟特人,他們來自中亞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珊河流域,是溝通絲綢之路的重要民族。洛陽作為唐朝的東都,經(jīng)濟繁榮,社會生活多姿多彩,是粟特人重要的居住城市。

      中外學者對在華粟特人的居住空間多有研究。其中,日本學者池田溫利用敦煌縣從化鄉(xiāng)差科簿,從聚落的由來、 消亡、 居民等方面研究敦煌的粟特人聚落。[1]140-220榮新江研究北朝隋唐時期的粟特聚落,分析了粟特人在洛陽的居住特點,主要集中在南市附近,個別人家在北市附近。[2]85-90毛陽光通過分析墓志等石刻資料,認為洛陽粟特人相對集中的居住地在南市及其周邊地區(qū)。[3]

      新出《安武臣墓志》提供了洛陽粟特人一處首見的居住地,呈現(xiàn)出與以往不同的居住特點,筆者試圖對之加以探究,對唐代洛陽粟特人相關(guān)問題的研究有所推進。

      一、 《安武臣墓志》考釋

      墓志收錄于《西南大學新藏墓志集釋》,出土于陜西省西安市郊區(qū),志拓片高59.5厘米,寬59厘米,志文18行,滿行18字,正書,有淺線縱橫界格。此志是磨去武周時期果州南充縣令李及(653—692)的舊志改刻而成,原刻文字多可見。志蓋高、 寬均61厘米,陰文篆書,題“大唐故安府君墓志銘”,四煞鐫刻纏枝卷葉紋飾。墓志全文如下[4]344-346:

      大唐故云麾將軍行右屯衛(wèi)翊府中郎將安侯墓志銘并序

      公諱武臣,字游藝,契吳人也。祖姜子,皇朝任云麾將軍,行左武衛(wèi)中郎將、 上柱國、 雕陰郡公。父爰,未筮仕,奄歸幽壤。公智擅六奇,謀不濫發(fā)。射包五善,矢不虛飛。氣蘊龍韜,陣無堅敵。功齊燕頷,績著窮兇。懋效克昭,厚秩攸及。永淳年,以平突厥功,釋褐授右豹韜衛(wèi)翊府右郎將。圣歷年,以和蕃功,進授云麾將軍,行本府中郎將。公孝悌純至,友于惇睦,家不累產(chǎn),室養(yǎng)孤遺,可謂惠而能周,積而能散矣。既而災(zāi)纏二豎,疾遘膏肓。危露俄飄,繁滋遽委。嗚呼哀哉!奄以神龍二年七月廿三日薨于東都之從政里,春秋卌有。歸葬于京兆原,禮也。銘曰:

      高勛弈葉,懋績芬芳。壯哉威武,美矣珪璋。穎睿機神,優(yōu)游談戲。志必于禮,心專于義。幽幽玄帳,寂寂夜臺?;乃碛篱],壟戶無關(guān)。撫孤惸兮增泫,望丘樹兮添哀。

      神龍三年二月十五日葬。

      墓志記載安武臣的年齡是“春秋卌有”,此處當有脫文。安武臣的歲數(shù)應(yīng)介于41—49之間,根據(jù)卒年神龍二年(706)推算,他出生于658—666年之間,即顯慶三年至乾封元年。安武臣籍貫是契吳,《元和郡縣圖志》卷四載:“契吳山,在縣(朔方縣)北七十里?!妒鶉呵铩吩唬汉者B勃勃北游契吳,嘆曰:‘美哉,臨廣澤而帶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馬領(lǐng)以北,大河以南,未之有也!’”[5]100-101赫連昌因山而筑契吳城。契吳城建于大夏時期,唐朝屬夏州朔方縣,此地水草豐美,適合游牧民族生活。一些粟特人的墓志以祖先發(fā)源地的名山大川來標識出身,安武臣的先祖可能生活在契吳山一帶。安武臣祖父安姜子,官任云麾將軍、 行左武衛(wèi)中郎將,受封雕陰郡公。隋大業(yè)二年(606),綏州改為上州,又改為雕陰郡,唐朝改回綏州。契吳、 雕陰兩地相近,在地理位置上臨近唐初安置突厥、 粟特降戶的六胡州。貞觀四年唐朝滅亡東突厥,“(五月)丁丑……其余酋長至者,皆拜將軍、 中郎將,布列朝廷,五品已上百余人,殆與朝士相半,因而入居長安者近萬家”[6]6189。《唐故陸胡州大安君墓志》記載祖先為安國大首領(lǐng)安菩,突厥滅后率衙帳百姓歸附,首領(lǐng)同京官五品,封定遠將軍,便是印證。從安姜子“云麾將軍,行左武衛(wèi)中郎將”來看,他或是突厥內(nèi)粟特部落的酋長。當時入居長安的突厥貴族有近萬家,安姜子一家也不例外,安武臣死后歸葬長安,應(yīng)該是入葬祖塋。

      安武臣在永淳年間以平突厥功釋褐為官。檢閱史籍,永淳元年(682)有“突厥余黨阿史那骨篤祿、 阿史德元珍等招集亡散,據(jù)黑沙城反,入寇并州及單于府之北境,殺嵐州刺史王德茂。右領(lǐng)軍衛(wèi)將軍、 檢校代州都督薛仁貴將兵擊元珍于云州……仁貴因奮擊,大破之,斬首萬余級,捕虜二萬余人”[6]6527,安武臣應(yīng)即跟隨薛仁貴攻打阿史德元珍,在大破突厥中立下戰(zhàn)功。之后,在圣歷年間以“和蕃功”進授云麾將軍,行本府中郎將?!稗睉?yīng)指吐蕃,圣歷二年(699)吐蕃贊普發(fā)兵攻打欽陵、 贊婆兄弟,欽陵兵敗自殺,“四月,贊婆帥所部千余人來降,太后命左武衛(wèi)鎧曹參軍郭元振與河源軍大使夫蒙令卿將騎迎之……十月,丁亥,論贊婆至都,太后寵待賞賜甚厚”[6]6655-6658,安武臣應(yīng)當參與其中,獲得武則天的加官賞賜。

      神龍二年七月,安武臣在洛陽去世,第二年二月歸葬長安祖塋。墓志是磨去武周南充縣令李及的舊志改刻,從可辨認的舊志文字可知,長壽元年(692)十月李及終于雍州,二年正月下葬。舊志改刻的現(xiàn)象在唐代常見,不少改刻的舊石未完全磨盡,可以辨認原石的文字和花紋。李及的墓志埋下不過十四年,志石文字大多清晰,只有邊緣部分磨泐。

      我們注意到,安武臣在洛陽的居所位于從政里。《唐兩京城坊考》載“定鼎門街之西第二街,從南第一曰從政坊”。此前發(fā)現(xiàn)的多方墓志顯示,洛陽粟特人多居住在南市附近,北市周邊也有一些(1)榮新江認為洛陽粟特人主要集中在南市附近,個別人家在北市附近; 毛陽光認為居洛粟特人相對集中的居住地在南市及其周邊地區(qū)。,安武臣是筆者首見居住在定鼎門大街的,頗有進一步探討的余地。

      二、 墓志所見唐代洛陽粟特人的居住空間

      我們根據(jù)《唐代墓志匯編》 《唐代墓志匯編續(xù)集》 《洛陽出土少數(shù)民族墓志匯編》 《洛陽流散唐代墓志匯編》 《洛陽流散唐代墓志匯編續(xù)集》等墓志材料和《河南志》等史籍記載,統(tǒng)計出有明確記錄居住在洛陽的粟特人67名,今制成《唐代洛陽粟特人的居住情況》一表(參見表1)。

      由表1可知有11名粟特人居住在嘉善坊,章善坊、 思順坊、 福善坊各有5名粟特人居住。我們發(fā)現(xiàn),數(shù)量最多的幾個坊都位于洛陽南市周邊,再加上有2名粟特人居住在南市旗亭里,南市周邊的修善坊住有2人,惠和坊住有2人,延福里住有2人,共有34名粟特人居住在南市及周邊諸里坊(2)周邊諸里坊包括有嘉善坊、 章善坊、 思順坊、 福善坊、 修善坊、 惠和坊和延福里。,占總數(shù)的50.75%。整體來看,洛陽粟特人的居住特點是集聚于南市及周邊諸里坊。在這個區(qū)域之外的陶化里、 溫柔里、 從善里等也有粟特人居住,呈發(fā)散狀。而在洛陽的北城,有3人住在敦厚里,1人住在歸義里,1人住在毓財里,1人住在審教里,在北城形成了一個以北市為中心的居住次中心,有部分粟特人居住于此。

      從整體上看,洛陽粟特人的居住地分布,是以南市及周邊諸里坊為中心向外擴散,同時在北市周圍出現(xiàn)次中心。筆者分析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或有以下四點:首領(lǐng)遷徙、 商業(yè)貿(mào)易、 宗教文化和客館制度。(3)關(guān)于貿(mào)易、 宗教對洛陽粟特人居住地的影響,前人有不少論述,如陳海濤認為洛陽的粟特人聚落屬于商業(yè)型粟特人聚落; 榮新江指出粟特人集中在南市附近,而這一地區(qū)也是洛陽祆祠所在地; 毛陽光同樣指出南市及周邊里坊有祆教徒舉行宗教活動的祆祠,而且修善坊有以粟特人為主要信徒的大秦寺。

      表1 唐代洛陽粟特人的居住情況

      續(xù)表

      粟特人遷入唐朝境內(nèi)居住,往往不是個人行為,而是跟隨首領(lǐng)遷徙的結(jié)果?!犊凳夏怪俱憽酚涊d“夫人康國大首領(lǐng)之女也……夫子即安國之首領(lǐng),以皇風憬扇,帝道遐融,恐后越常,希先肅慎,傾宗舉族,稽顙來王”[7]353。康氏的丈夫是安國首領(lǐng),跟隨他朝貢唐朝的除了妻兒,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同宗族粟特人。《安菩墓志》記載“君諱菩字薩,其先安國大首領(lǐng)。破匈奴,衙帳百姓歸中國……領(lǐng)衙帳部落,獻域西京”[8]1104-1105。安菩是生活在東突厥的粟特人,領(lǐng)有自己的粟特部落。東突厥滅亡后,安菩率領(lǐng)族人歸順唐朝,入居長安。在安菩去世后,“其先何大將軍之長女”的妻子何氏攜子移居洛陽惠和坊。當這些粟特人首領(lǐng)進入唐朝,居住在洛陽之后,其余的粟特人如果在洛陽居住,往往會跟隨首領(lǐng),在周邊居住下來。這可以從西域粟特人聚落的形成過程得到佐證,敦煌寫本S.367《沙州伊州地志》記載“石城鎮(zhèn),東去沙州一千五百八十里……貞觀中,康國大首領(lǐng)康艷典東來居此城,胡人隨之,因成聚落,亦曰典合城”[9]197。典合城能夠形成,和首領(lǐng)康艷典的選擇、 粟特人跟隨首領(lǐng)遷居有很大關(guān)系。所以,當出身粟特貴族、 作為首領(lǐng)妻子的何氏和康氏移居洛陽時,應(yīng)當會影響到其他粟特人。

      粟特人在絲綢之路上往來貿(mào)易,被稱為“商胡” “興胡” “興生胡”。許多粟特人進入唐朝從事商業(yè)活動,而聚居在洛陽南市有利于他們的貿(mào)易往來。南市,前身是隋煬帝時期的豐都市,“大業(yè)六年,諸夷來朝,請入市交易,煬帝許之。于是修飾諸行,葺理邸店,皆使甍宇齊正,卑高如一,瑰貨充積,人物華盛”[10]86。隋煬帝吸引大量的西域人來朝交易,其中必有不少粟特胡商,他們長期在南市進行交易,很有可能會在周邊諸里坊住下。到了唐代,南市更加繁榮,據(jù)《唐兩京城坊考》記載“其內(nèi)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貨賄山積”。洛陽南市繁榮發(fā)達,高度國際化,吸引了大批客商在此經(jīng)營,其中就有粟特商人。龍門石窟造像題記《南市香行社供養(yǎng)佛碑》中,記有安僧達、 康惠登、 何難迪、 康靜智四名經(jīng)營香料貿(mào)易的粟特商人,他們很有可能是住在南市或周邊各里坊。而根據(jù)墓志記載,在唐代確有粟特商人居住在南市之內(nèi)。“安公……以儀鳳三年八月廿五日卒于旗亭里……夫人……以垂拱二年六月五日寢疾于旗亭里第”[11]255,旗亭里是南市內(nèi)的住宅區(qū)。集中居住在高度繁榮和國際化的南市及周邊諸里坊,有利于洛陽的粟特人進行商業(yè)活動,這種聚居特點是粟特人經(jīng)商所導致的。同樣地,在北市周圍出現(xiàn)居住次中心應(yīng)該也和粟特人經(jīng)商有關(guān)。龍門石窟造像記《北市絲行像龕》載有康玄智的題名,《北市彩帛行凈土堂》載有史思忠的題名,顯然,他們是在北市中經(jīng)營絲綢貿(mào)易的粟特商人。由此推測,北市活躍著一定數(shù)量的粟特商人,他們的存在與北市次中心的形成有密切關(guān)系。北市設(shè)置時間較晚,顯慶二年十二月才設(shè)置,規(guī)模遠不及南市,南市內(nèi)有書肆、 麩行、 面行、 香行、 馬行,主要經(jīng)營大宗貨物; 而北市以經(jīng)營絲綢等奢侈品為主,貿(mào)易規(guī)模小于南市,聚集的粟特人數(shù)量也不如南市。

      粟特人的文化深受波斯影響,他們信仰的宗教多是祆教和景教。粟特人進入東都洛陽,為洛陽帶來了他們的宗教文化?!冻皟L載》卷三記載“河南府立德坊及南市西坊皆有胡祆神廟。每歲商胡祈福,烹豬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酹神之后,募一胡為祆主,看者施錢并與之”[12]95,這里的“胡祆神廟”就是祆祠。另外在會節(jié)坊也有祆祠,會節(jié)坊在南市的東南方,相隔不遠。這些祆祠每年舉行祭祀儀式,粟特人前往祈福。祆祠的存在一方面表明周邊地區(qū)粟特人眾多,一方面作為宗教中心和精神紐帶,吸引著其他粟特人遷入定居。除了宗教建筑,宗教領(lǐng)袖也發(fā)揮著影響。隋唐時期入華的粟特人中有不少是薩寶,薩寶專門負責管理祆祠,是祆教徒的領(lǐng)袖。這些薩寶的居住選擇,有可能會影響到普通的祆教徒。《翟突娑墓志》記載“君諱突娑,字薄賀比多,并州太原人也。父娑,摩訶大薩寶、 薄賀比多……大業(yè)十一年歲次乙亥正月十八日寢疾卒于河南郡洛陽縣崇業(yè)鄉(xiāng)嘉善里”[13]388。翟突娑的父親是薩寶,而他的字“薄賀比多”是婆羅缽語mgwpt’的對音,意為“祆教牧師”[14],宗教領(lǐng)袖居住在嘉善坊,祆教徒為了方便進行宗教活動,選擇住地傾向于就近原則,或許這就是居住在嘉善坊的粟特人數(shù)量最多的原因。除了祆祠,根據(jù)《河南志》記載,在修善坊有波斯胡寺,即大秦寺。另據(jù)近年出土的景教經(jīng)幢記[15]40,寺廟的寺主是一位米姓僧人,主要的僧人俗姓米、 康,顯然這是一所粟特人的景教寺廟。而且經(jīng)幢還記載了元和年間洛陽的一戶安姓粟特景教徒人家,其中安國安太夫人是經(jīng)幢的主人,太夫人的兒子清素也是大秦寺的僧人。這所粟特人主導的景教寺廟,表明洛陽存在不少信仰景教的粟特人。強烈的宗教信仰影響著粟特人的居住選擇,南市和會節(jié)坊的祆祠、 修善坊的大秦寺以及宗教人員吸引粟特人來此定居,形成集聚南市及周邊諸里坊的居住特點。同樣,北市次中心的形成也與附近立德坊的祆祠關(guān)系密切。

      我們要特別強調(diào)的是,造成洛陽粟特人聚居南市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北魏以來客館制度的影響。北魏在洛陽城外南郊建有四夷館、 四夷里,用以招待四方使者?!坝罉蛞阅?,圜丘以北,伊洛之間,夾御道,東有四夷館,一曰金陵,二曰燕然,三曰扶桑,四曰崦嵫。道西有四夷里,一曰歸正,二曰歸德,三曰慕化,四曰慕義。吳人投國者,處金陵館。三年已后,賜宅歸正里……西夷來附者,處崦嵫館,賜宅慕義里?!盵16]114-117粟特使者和商人就屬于“西夷來附者”,他們先是居住在崦嵫館,滯留洛陽時間超過三年便定居慕義里。隋煬帝營建新的洛陽城,同樣在城南設(shè)置四方館,招待四方使者。“初煬帝置四方館于建國門外,以待四方使者……東方曰東夷使者,南方曰南蠻使者,西方曰西戎使者,北方曰北狄使者,各一人,掌其方國及互市事?!盵17]798建國門,唐代時更名為定鼎門,是洛陽外郭城南面三門居中的一門。隋朝的四方館沿襲了北魏的四夷館,從西域來的粟特商胡繼續(xù)住在洛陽城南。由于北魏至隋的客館制度,洛陽城南已經(jīng)成為了粟特人的聚居區(qū)。但是,隋代的四方館“量事繁簡,臨時損益”[17]798,不是常設(shè)機構(gòu),粟特人無法像北魏那樣常住其中,那么,當這些粟特人離開四方館,向外尋求定居地的時候,他們的目光自會放到臨近且又相對熟悉的南城。但有一個問題,南城中的定鼎門大街兩側(cè)有許多中央官署,如太仆寺、 太史監(jiān)、 宗正寺等,許多達官貴人置宅于此,是洛陽城的高級住宅區(qū),“族望卑門,賤地寒微”[18]444的粟特人不宜居住于此。而南城東側(cè)的區(qū)域,既水陸交通便利,又有經(jīng)濟繁榮、 商業(yè)發(fā)達的南市,所以不少粟特人會選擇遷居此處。根據(jù)《翟突娑墓志》,他原本是并州太原人,北齊滅亡后遷入洛陽嘉善里。根據(jù)他被授予隋朝散官宣惠尉、 奮武尉的情況,他入洛時間可能是在隋朝。翟突娑是祆教牧師,他的選擇具有一定代表性,表明當時許多粟特人選擇了南市周邊諸坊作為定居地。這一傳統(tǒng)深深影響了隋唐時期洛陽粟特人的居住選擇,以唐代遷入洛陽的康緒為例,《康緒墓志銘并序》載:“府君姓康氏,諱緒,會稽人也。望起本郡,隨大父錫蒞仕累遷名都,潛顧王道。始觀風于洛汭,定宅于成周,今為洛陽人也。……竟以大和八年冬十月十九日寢疾歿于福善里之故第?!盵19]649康緒的祖父應(yīng)在唐中葉遷入洛陽,他選擇的居住地福善里就位于洛陽城南,僅墓志所見此前即已有多戶粟特人家居住在此,包括康國大首領(lǐng)的妻子翟氏。

      總之,粟特人跟隨首領(lǐng)遷入洛陽,在首領(lǐng)住地周邊居住下來; 南市的繁榮,吸引了經(jīng)商逐利的粟特人來到南市及周邊諸里坊; 宗教信仰影響粟特人的居住選擇,集聚到有祆祠和大秦寺的坊區(qū); 北魏至隋的中央客館制度形成了粟特人聚居洛陽城南的歷史傳統(tǒng),這些因素綜合作用最終造成了粟特人集聚南市及周邊諸里坊的居住特點。

      三、 從政里:居住空間的個例探討

      與多數(shù)粟特人不同,安武臣居住在位于定鼎門大街西側(cè)的從政里。定鼎門大街,連通皇城端門和外郭城定鼎門,皇帝經(jīng)此進出洛陽,相當于長安的朱雀大街,有“天街、 天津街”之稱,不少官廨位于定鼎門大街東西兩側(cè)的里坊,如太仆寺典廄署位于東街的安業(yè)坊; 太史監(jiān)、 宗正寺、 內(nèi)仆局位于東街尚善坊; 國子監(jiān)位于正平坊; 河南縣廨位于西街的寬政坊……定鼎門大街北臨皇城,達官貴族在此置宅者不少,尤其武周時期洛陽成為全國政治中心。最著名的是玄宗圣歷年間出閣,賜第于西街積善坊; 則天朝宰相李嶠置宅宣風坊; 東街樂和坊有建昌郡王武攸寧宅,尚善坊有武三思宅。

      安武臣早年居于長安,永淳年間釋褐右豹韜衛(wèi)翊府右郎將,正五品上,負責宿衛(wèi)宮廷,武周時隨中樞遷入洛陽,圣歷二年(699)進授云麾將軍,從三品散官,職事官是右屯衛(wèi)翊府中郎將,正四品下,并且墓志題為“安侯墓志銘”,表明安武臣不是一般“族望卑門,賤地寒微”的粟特人。安武臣的仕宦經(jīng)歷主要集中在武周時期,他的居住選擇雖與粟特同胞迥然不同,但符合當朝達官貴族的情況。粟特人任職高官的不止一個,開國功臣安修仁官居左武侯將軍,受封申國公,地位顯赫,卻是居住在南市周邊的惠和坊。政治身份是安武臣居住從政里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決定因素。

      從政里既然是洛陽的高級住宅區(qū),那么突厥貴族也會居住?!栋⑹纺歉械履怪尽份d:“可汗諱感德,字尚山,長城陰山人也……曾祖咄苾,頡利可汗……貞觀四年歸順,授右衛(wèi)大將軍,贈歸義郡王,食邑三千戶。祖特勤,本蕃葉護; 父伽那,左衛(wèi)郎將?!构叭隁q次丁亥二月乙未朔十一日乙巳,皇太后若曰……是用命爾為歸義可汗,嗣守蕃葉……永昌元年九月,授右豹韜衛(wèi)將軍……以天授二年正月十八日遘疾,薨于從政里之私第,春秋廿有七?!盵20]根據(jù)墓志,頡利可汗的曾孫阿史那感德居住在從政里,永昌元年(689)任右豹韜衛(wèi)將軍,正是安武臣的上司。前揭安武臣的祖父在貞觀四年(630)隨突厥歸順大唐,身為突厥化粟特人的安武臣與突厥關(guān)系密切,他的選擇同樣符合入洛粟特人跟隨首領(lǐng)遷徙的情況。阿史那感德是頡利可汗的曾孫,垂拱三年(687)被武則天封為歸義可汗,武周建立后更是不斷升遷。另據(jù)《阿史那伽那墓志》[21]392,感德的父親咸亨二年(671)八月卒于洛陽道術(shù)里,即感德原先居住在道術(shù)里,道術(shù)里位于定鼎門東第三街。結(jié)合感德的仕宦經(jīng)歷,遷入從政里應(yīng)不早于命為歸義可汗的垂拱三年。身為突厥首領(lǐng)和上司,阿史那感德的居住選擇或許多少會影響到安武臣,安武臣遷入洛陽從政里,應(yīng)該還受到突厥可汗的影響。

      居洛粟特人中有商人、 中下級武士、 處士、 樂工、 婦女,分析這些人的居住空間,前揭的四點原因基本可以概括。但就安武臣這類高層武將而言,除了以上四點原因,還不能忽略他的政治身份。居住空間是官員身份地位的直觀體現(xiàn),品級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會決定居住地的選擇。

      四、 結(jié)論

      新出《安武臣墓志》記載志主居住在從政里,這是我們首次發(fā)現(xiàn)有洛陽粟特人居住在定鼎門大街兩側(cè)。整體而言,洛陽粟特人的居住分布,是以南市及周邊諸里坊為中心向外擴散,同時在北市周圍出現(xiàn)次中心。造成這種特點的原因有以下四點:首領(lǐng)遷徙、 商業(yè)貿(mào)易、 宗教文化和客館制度。粟特人跟隨首領(lǐng)遷入洛陽,首領(lǐng)的居住地會影響到普通粟特民眾的選擇. 粟特人經(jīng)商逐利的稟性使他們趨向商貿(mào)繁榮的南市; 對祆教、 景教的虔誠信仰使他們聚集到有祆祠的南市和有大秦寺的修善坊; 北魏至隋的中央客館制度形成了粟特人聚居洛陽城南的歷史傳統(tǒng)。

      定鼎門大街素有“天街”之稱,兩側(cè)里坊官署官寺眾多,達官貴人置宅于此。居住空間是官員身份地位的直觀體現(xiàn),安武臣屬于高級官員,選擇從政里不僅符合政治身份,同時還受到突厥首領(lǐng)的影響,他的上司、 歸義可汗阿史那感德同樣居于從政里。宅邸不是簡單的僅僅遮風擋雨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安武臣作為一個兼具政治、 民族、 宗教等復雜身份的個體,在居住空間選擇上,官員身份、 突厥首領(lǐng)與族群的種種復雜關(guān)系給他帶來的現(xiàn)實而又具體的影響。

      猜你喜歡
      南市粟特人首領(lǐng)
      雁首領(lǐng)的信
      觀景臺
      會走路的愛心蘑菇傘
      明朝對西藏地方政教首領(lǐng)的冊封及其演變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22
      北朝石刻壁畫中粟特人物形象探析
      從館藏文物看東西方文化交流
      絲綢之路(2017年20期)2017-10-30 16:24:32
      固原史姓粟特家族多元信仰探討
      絲綢之路(2017年14期)2017-07-29 07:58:49
      唐代西州粟特人貿(mào)易活動考索
      敦煌學輯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10
      東陽南市街道:實現(xiàn)“議政”常態(tài)化
      浙江人大(2016年1期)2016-09-10 07:22:44
      城南洼的變遷
      天津人大(2016年8期)2016-02-02 16:58:23
      无极县| 萝北县| 新余市| 平邑县| 海原县| 望都县| 天祝| 鄂伦春自治旗| 金川县| 禄丰县| 三原县| 安宁市| 蛟河市| 扬中市| 高州市| 炉霍县| 怀化市| 剑川县| 昆明市| 临猗县| 宁蒗| 县级市| 信宜市| 晋中市| 惠东县| 佛冈县| 缙云县| 西和县| 景洪市| 安丘市| 栾城县| 普陀区| 阳江市| 焦作市| 蚌埠市| 荆州市| 景宁| 互助| 佳木斯市| 云南省| 洛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