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悅
摘 要:在電影字幕翻譯中,直譯與意譯經(jīng)常被人們反復比較探討,這關(guān)系到一部電影的臺詞是否能夠深入人心,成為點睛之筆。電影《怦然心動》深受中國觀眾喜愛,其中的經(jīng)典臺詞被拿出來反復討論研究。本文將以電影《怦然心動》為例來探討電影字幕翻譯中的直譯與意譯的比較。
關(guān)鍵詞: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翻譯策略;直譯與意譯
近年來,中國市場不斷開放,中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不斷深入,國外電影大量引進國內(nèi),在此過程中,電影字幕翻譯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讓字幕翻譯出來既能充分表達電影想要展現(xiàn)的內(nèi)容又能符合中國文化習慣為人們?nèi)罕娝猜剺芬姡@是從事電影字幕翻譯時必須考慮的問題。本文就將從電影字幕翻譯中的直譯與意譯的比較來探討如何翻譯更符合上述兩種期待。
1 字幕翻譯與信息表達
字幕翻譯是指在影視作品原有音頻不變的情況下,將源語言翻譯為目的語言并使其出現(xiàn)在屏幕下方的文字。(李祥慧 馬瑞賢 “淺析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的策略”《電影文學》2013年10期)因中西方語言文化的差異性,在字幕翻譯時,必然會出現(xiàn)影視作品原聲字幕與譯文字幕出現(xiàn)語意偏差的情況。而進行字幕翻譯的譯者就是要將差異縮小,在盡量還原源語言特點的基礎(chǔ)上,使其更加流暢連貫,通俗易懂。這就要去考慮影響字幕翻譯準確的因素有哪些。
2 影響字幕翻譯的因素
影響翻譯效果的因素很多,翻譯作為一種復雜的語言轉(zhuǎn)換活動,免不了受到所處文化、所在語境等因素的影響。在特定場景、文化背景的電影字幕翻譯中更是如此。
2.1 文化因素
傅雷先生曾就中西方文化差異做過一番表述,“東方人與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東方人重綜合,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則重分析,細微曲折,挖掘唯恐不盡”(陳偉豐,“談傅雷的翻譯” 《中國翻譯》1983年第5期7-11)。我們不難看出中西方文化上最明顯的區(qū)別就是,中國人表情達意講究委婉含蓄,而西方人喜歡直抒胸臆。這種區(qū)別不僅表現(xiàn)在中西方語言文化的差異中,在繪畫音樂中都有所體現(xiàn)。所以,想要將兩種不同文化的語言轉(zhuǎn)換好,弄清楚兩種語言各自的特點及文化差異是很有必要的。
2.2 語境因素
語境,即語言環(huán)境,翻譯時考慮話語發(fā)出時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是非常必要的。同樣一句話放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下所表達的內(nèi)容或許就是截然相反的。這在要求故事性強、主題突出、矛盾交錯的電影情節(jié)中更顯得尤為重要。語境不僅影響著對原文意思的理解,而且也影響著翻譯策略的選擇。我們接下來就談?wù)劮g策略的選擇。本篇文章中,我們著重探討的翻譯策略是在電影字幕翻譯里,直譯與意譯的比較。
3 直譯與意譯
翻譯一句話時,翻譯策略是選擇直譯還是意譯,到底是直譯更好還是意譯更好,爭議一直不斷,在電影字幕翻譯過程中,關(guān)于直譯與意譯的選擇也值得我們研究。下面我們將從電影《怦然心動》(Flipped)的字幕翻譯入手,截取幾個例子,對直譯與意譯進行比較探討。我選取的字幕翻譯示例是“人人影視”翻譯的版本,比較譯本將根據(jù)具體示例選取網(wǎng)絡(luò)上采用度較高或爭議較大的版本,具體落實到每個示例再進行單獨標注。
例1 原文: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
譯文1(人人影視譯):我們中有的人暗淡無光,有的色澤艷麗,有的則光彩照人。但是偶爾,你也會遇到色彩斑斕的人。當你真遇到時,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
譯文2(作家韓寒譯):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銹。世人萬千種,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這句話是整部電影的點睛之句,也是直譯與意譯的典型對比例證。從翻譯的準確性和完整度來看,兩個版本都很好地完成了這句話的翻譯。而比較兩個譯文來看,譯文1屬于明顯的直譯,其詞句的使用也十分流暢自然,已經(jīng)很好的將此句原意呈現(xiàn)出來給觀眾。但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更傾向于譯文2,譯文2相較于譯文1是明顯的意譯。這就是我們前文討論過的,在翻譯過程中,文化因素和語境的影響。首先,譯文2的表達文學性比較強,中國文化講究意境與含蓄且表意需深,譯文2的表達會更貼近于中國人對于語言審美的習慣。再看語境因素,此句話出現(xiàn)的語境是男主角布萊斯(Bryce)的外公在跟布萊斯晚間散步時的有感而發(fā),想象一位老者站在夜色里對自己的孫輩感慨往昔,譯文2的翻譯似乎更能觸發(fā)人們對此情此景的共鳴。所以,在直譯與意譯都將原文內(nèi)容很好地呈現(xiàn)出來時,在這句話中,似乎意譯的譯本更勝一籌。但并不是每句話都是如此。讓我們再來看下面這句示例。
示例2 原文:Some days the sunsets would be purple and pink. And some days they were a blazing orange setting fire to the clouds on the horizon. It was during one of those sunsets that my father's idea of the whole being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moved from my head to my heart.
譯文1(人人影視譯):有時候落日是紫色和粉色的。有時候則是熾烈的桔黃色,燃燒著地平線上的云。有一次看著這樣的落日,我突然領(lǐng)悟了爸爸所說的那個概念,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譯文1(選自網(wǎng)絡(luò)):有時落日泛起紫紅的余暉,有時散發(fā)出橘紅色的火光燃起天邊的晚霞。在這絢爛的日落景象中,我慢慢領(lǐng)悟了父親所說的整體勝于局部總和的道理。
此例中,拋開電影情節(jié)和語境不談,單看兩個譯本,似乎譯文2的文學性更高,用詞構(gòu)句也更高級。但是回扣本文原旨,我們討論的范圍是在電影字幕翻譯中,直譯與意譯的比較探討。所有這些譯本的前提就是要為電影服務(wù)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切合電影。我們再來看一下此句在電影中的出處以及它的語境,是女主角朱莉(Juli)在回憶最喜歡爬上去看風景的大梧桐樹時的內(nèi)心獨白。是一位小姑娘的內(nèi)心闡述,表達感情的對象也是一棵日常朝夕相處的樹。所以她的獨白用詞應(yīng)該更口語以及生活化,表達的是最真實樸素的情感。相比較而言,譯文1在這點上做的就要更好一些。采用直譯的方法,也沒有選用什么高級形容詞匯,更符合小女孩的日??谡Z用語也更貼合劇中情感和人物形象。相比之下,譯文2雖更優(yōu)美些,但卻更像書面語,像散文朗誦,單做賞析時表達很美,但放到此段的電影字幕翻譯中,就略顯突兀。在這句話中,直譯比意譯更好些。
4 總結(jié)
在電影字幕的翻譯中,我們有時用到直譯的方法,有時或許用意譯的方法又更好些。但是直譯與意譯采用哪種,通過本文的比較探討,我們發(fā)現(xiàn)這并無定論。要根據(jù)具體電影情節(jié)綜合各種情況來進行選擇,需要考慮到具體語境、文化差異等各個因素,因時因地的選用最符合所處情節(jié)的方法,直譯與意譯并不拘泥于一種,這才能譯出相對精彩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