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潛
摘? 要:“課程思政”概念日益為很多人熟知,針對此術語所開設的講座、課程等卻鳳毛麟角,可建設性的方案也不具系統(tǒng)性。無獨有偶,在大力推行“課程思政”的今天,難免存在激進、功利等情況。要向更多人普及正確的“課程思政”概念,不僅需要我們建立科學的教學體系,而且需要我們提升育人意識,確立共同奮斗的目標以及方向。
關鍵詞:課程思政? 思政課程? 思想政治課程
“課程思政”概念于2014年在上海提出,在上海市高校探索過程中,通過整合各個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充分發(fā)揮了相關課程的育人功能。而引發(fā)教育部乃至全國關注后,湖北省成為第二個吃“螃蟹”的人,在湖北經(jīng)濟學院成功建設“課程思政”后,華中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紛紛效仿。目前,“課程思政”推廣還面臨許多挑戰(zhàn),需要我們對“課程思政”的概念、挑戰(zhàn)、策略等進行深層次、系統(tǒng)性研究。
一、“課程思政”的概念
“課程思政”包括“課程”和“思政”兩個主要部分?!罢n程”,是指在不同的學術文化知識背景下,人們?yōu)榱诉_到不同的學術或者人生目標,所設立或開展的可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活動。課程種類有很多,如工科類課程、商科類課程、語言類課程等?!八颊保梢圆榈降尼屃x并不多。“思政”全稱為“思想政治教育”,如“思政專業(yè)”“思政活動”“思政作業(yè)”對應的全稱分別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思想政治教育作業(yè)”。另一種全稱是“思想政治”。但當這兩種全稱與“課程思政”聯(lián)系起來時,專指“思想政治教育”這一社會實踐活動。
綜上,課程思政的概念可概括為: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或專業(yè)課為載體而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推廣并普及一個概念不僅需要理論上的熏陶,而且需要實踐的輔助。這里的“輔助”不是指實踐的重要性次于理論,實踐也同等重要。
二、“課程思政”的重要性
(一)培養(yǎng)并激發(fā)青少年的愛國情懷及社會責任感
疫情期間,廣大青年眾志成城,迸發(fā)出了巨大正能量。他們走上防疫一線,為祖國奉獻了自己的熱血與青春,留學生們也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由此可見,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青年不僅要有淵博的學識,更要有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二)提升教師育人意識,提高教師整體教育素質(zhì)
教師不僅是辛勤的園丁,更是在教育改革中的橋梁紐帶乃至中流砥柱。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希望各級教師齊心協(xié)力搞好“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共同開創(chuàng)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教育新局面。
三、“課程思政”實施中的挑戰(zhàn)
(一)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不足,理論基礎不扎實
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會有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總要經(jīng)受外界批評、質(zhì)疑以及不理解。同樣,“課程思政”作為新生事物,人們對它認知不足,相應實踐能力也會缺乏。另外由于我國學生的課業(yè)繁重,學生們只能亦步亦趨,缺乏創(chuàng)新空間和創(chuàng)新動力?!罢n程思政”在尚未形成可復制、可推廣方案的今天,“課程思政”的成長顯得舉步維艱。
(二)從眾心理的萌生
各地學校將“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潮流,標新立異地打造自己所謂的“特色”課程,但是“課程思政”的推廣需要的是高素質(zhì)的教師隊伍、濃厚的學術氛圍、科學的管理體系。有的學校思想建設質(zhì)量堪憂,教師教學質(zhì)量參差不齊,學生大都是“被動”學習而不是“主動”學習,形式化、同質(zhì)化明顯。從眾心理是萬萬要不得的。
(三)規(guī)劃具有不完整性,設計創(chuàng)新性不足
“課程思政”如果離開馬克思主義學說,就像泉水離開源頭變得毫無生氣。忽視課程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規(guī)劃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專業(yè)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問題[1]。在學科建設方面,要徹底根除“毛概、馬原等課程是水課”的觀念,讓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在各個學科中“嶄露頭角”,在教材中“亮劍”!各學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課程思政”中要起到領頭羊作用,不僅要架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與人文社科、理工科之間的橋梁,更要形成科學的可量化的建設管理辦法、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與完整的規(guī)劃。
四、展開“課程思政”的策略
(一)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作為突破口,因材施教
以上海市相關高校為例,他們創(chuàng)新了教授思政元素的載體,通過PPT、視頻演講、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方式,巧妙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豐富多彩的課程教學之中。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人體解剖學”是一門醫(yī)學生的基礎課,通過30分鐘的“解剖第一課”詮釋遺體捐獻的意義,增加了對遺體捐獻者感恩的教育內(nèi)容,引導學生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和對醫(yī)學責任意識的審視。[2]
(二)正確看待“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之間的關系
“課程思政”是將毛澤東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政元素融入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中,使專業(yè)課“思政化”。以大學物理為例,核聚變、核裂變,居里夫人發(fā)現(xiàn)鐳元素令人嘆為觀止,我國“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的事跡更值得我們反復品味,要“潤物細無聲”般傳遞到每一位學生心里?!八颊n程”是將思想政治課上出“學術味”。教學過程中旗幟鮮明地指明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指導地位,并積極回答同學們有關“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科學問題。將中央最新指示精神傳遞給學生,將一堂小小思政課變成學術大講堂。
(三)完善“課程思政”評價制度和評價標準
習總書記強調(diào),立德樹人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出發(fā)點以及主要任務。要轉變重科研輕教學的評價體系,以學生個人成長以及發(fā)展為標準,以教學質(zhì)量為標桿,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教師主動找學生做心理輔導,鼓勵大家多多參加趣味競賽、學科競賽等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活動,將其納入教師評價的體系中,調(diào)動教師熱情主動地投入教學全過程。招聘“課程思政”教師要精細化、標準化、嚴謹化,制定“課程思政”教學標準與評價體系,推廣可復制方案,努力彰顯綜合素養(yǎng)課程和專業(yè)課程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趙繼偉.“課程思政”:含義、理念、問題與對策[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19,17(02),114-119.
[2]高燕.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N].中國高等教育報,2017-08-21.
[3]陳華棟,蘇镠镠.課程思政內(nèi)容設計要在六個方面下功夫[OL].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2019.
[4]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