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
摘 要: 本文首先對食品檢驗技術相關背景知識進行了簡要的論述,其次對食品檢驗中微生物檢驗技術的應用現(xiàn)狀予以了詳盡的分析。旨在提升食品檢驗中微生物檢驗的技術水平,從源頭上保證食品衛(wèi)生質量。
關鍵詞: 微生物;檢測技術;食品檢驗;應用
【中圖分類號】TS207.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3733(2020)11-0224-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有著顯著的提升。而從近些年來,其中以微生物因素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最為多見。據相關調查表明,全球每年因使用不潔食物而造成的腹瀉致死病例中,有近7成是因微生物毒性因素所致[1]。從上述數據來看,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控制中的重要節(jié)點,需要重點予以把控。
1 食品檢驗技術相關背景知識
1.1 食品檢驗入門操作技術
選取目標檢測食品,按照以下流程開展操作:樣本的采集→樣本原始狀態(tài)的保持→檢驗標本的制備→樣本檢測前的預處理→選擇相匹配的檢測技術。這其中涉及到的任何一個操作環(huán)節(jié),一旦出現(xiàn)操作失誤都將對結果造成些許的影響。首先,在樣本的采集過程中,要按照檢驗食物類型的不同,選擇最為匹配的采樣位點,保證所采集的樣本能代表整體水平,在這期間,要防止因外界因素的變化,造成檢測結果的偶然性誤差[2];其次,樣本原始狀態(tài)的保持。為防止采樣內其他與檢測無關的物質影響檢驗精準度,需對檢驗樣本予以針對性的提純,并保證所檢驗樣本的原始狀態(tài)不發(fā)生改變。通常來看,當前檢驗中所采用的提純方式主要包括:層析、透析、蒸餾、濃縮干燥等;最后,對于試驗檢測結果最關鍵的階段,即選擇相匹配的檢測技術是試驗精準度控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技術操作人員需嚴格根據所制備樣本的形狀,物質所屬等特性,選擇作為匹配的檢驗技術。
1.2 食品檢驗開展急迫性原因
俗話說的好,食品安全,事關萬家。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追求都有著同一目標,不限階層。是影響社會穩(wěn)定運行的保持因素,這正是食品檢驗工作為什么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隨著當前食品監(jiān)管體系與檢測技術的不斷完善,在當前的食品質量與安全評價,食品市場監(jiān)管與產品貿易等環(huán)節(jié),都廣泛的應用了最新的食品檢驗技術。正因如此,食品安全檢驗水平的提升,不僅僅是社會的要求,更是食品檢測的必然趨勢[3]。
2 食品檢驗中微生物檢驗技術的應用現(xiàn)狀
從微生物檢測的角度來看,可將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及致病菌作為檢驗食品安全程度的敏感指標。這三項指標中的任何一項,都與人們的身體健康安全密切相關。每一項,所代表的檢驗意義也有著一定的區(qū)別,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指標參數的變化,從而大致確定食品的安全與新鮮程度。
(1)熒光顯色法與色譜分析法:每一類細菌所反射出的波長長度都是不相同的,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實時監(jiān)測微生物產物光譜的變化情況,來確定出目標菌。另外一類的光譜監(jiān)測法是通過監(jiān)測微生物新陳代謝后的產物光譜變化,從而順著線索間接的確定出微生物種類的目的。通常來看,檢驗飽和脂肪酸的是最常見的;其次,熒光顯色法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其監(jiān)測的原理是通過在菌體中輸入特定放射性熒光物質,如C12[4]。通過抗原抗體相互反應后,即可產生特異性檢驗物質,通過觀察分析熒光物質含量及分布情況,從而確定出微生物的含量,判斷出樣品的微生物含量是否正常;技術人員也可經由監(jiān)測光散射信號的程度及形式,確定出細胞的體積,再根據熒光顯像的程度,從而對微生物的分布情況進行更詳細的的預測。
(2)生物傳感器法;其檢測的原理是通過對微生物自身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生化反應進行捕捉,并將捕捉到的信號經由加工處理,轉換為電信號,根據信號傳遞的強弱及頻次,確定分析物的濃度水平。生物傳感器技術,是科學技術發(fā)展下的衍生技術,其融合了多學科知識的精髓,能夠對目標檢驗的物質進行靈敏的追蹤,在檢驗的準確性上,是遠優(yōu)于傳統(tǒng)技術的。得益于其檢驗物質的專一性較強,受到其他產物反應的干擾較小,故在復雜樣本檢驗時,其有著廣泛的應用。
(3)電阻電導測定法:我們知道,微生物在進行無絲分裂時,需要相關產物提供能量,才可保證細菌的有效繁殖。通過追蹤上述供能產物如糖類、蛋白質等物質代謝后的產物,如有機酸氨基酸等物質的含量,及含量分布高峰,對應不同菌種的繁殖世代時間,即可對微生物的數量,及種類進行明確。而上述小分子物質的的監(jiān)測,是通過監(jiān)測器電導率進行的。通過將培養(yǎng)液中的導電度進行調整,隨后對培養(yǎng)液中的導電度及電阻率變化情況進行測量,與以往的監(jiān)測數據進行對比,即可確定出預原始樣本中的菌體數量,實現(xiàn)檢驗的目的。當前在食品檢測行業(yè)中,最廣泛應用的全自動微生物檢測技術儀器就是借助了此原理。近些年來,相關檢驗儀器不斷的衍生迭代,目前行業(yè)中最前沿的全自動微生物檢測儀器,可通過測定代謝產物的繁殖速率,結合生長環(huán)境中的溫濕度因素,對一段時間內的菌體含量及菌體數目進行預測,從而在檢測食品安全的同時,也能對食品的保質期進行更為精準的確定[5]。
結束語:當前針對食品中微生物控制的最佳方法即為提前對微生物含量進行監(jiān)測與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從傳統(tǒng)的微生物檢測技術來看,在檢測技術原理上,更加注重的對微生物的形態(tài)學與培養(yǎng)特性進行監(jiān)測。但這樣的監(jiān)測方法未免太過于局限,且在檢測方式上,也過于繁瑣,一旦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錯誤,將導致最終檢驗結果的失真。而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被更多的投入了應用,通過針對不同類型的檢測樣本,選取不同的檢測方案,在減少工作流程的過程中,能更為快速的獲得更準確的檢驗結果。可有效的實現(xiàn)可以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提高食品衛(wèi)生質量以及保證食品安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蓉.微生物檢測技術在食品檢驗中的應用探析[J].食品安全導刊,2019,(15):125.
[2] 劉亞芬.食品微生物檢測的方法及質量控制分析[J].食品安全導刊,2020,(9):64-65.
[3] 曹敬慧.食品檢驗中如何利用微生物檢測技術[J].科學與財富,2019,(12):20.
[4] 宋爽.食品微生物檢驗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食品安全導刊,2020,(6):166-168.
[5] 趙冰,馬國靜.分析微生物檢測技術在食品檢驗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8,18(3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