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推動教學改革時,教師開始重新調(diào)整教學思路,結合學科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著眼于不同的教學邏輯來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分析學生的主體差異性,給予學生方向上的肯定以及鼓勵,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文章以高中物理教學為分析對象,了解教學邏輯視角之下,該學科教學的設計以及思考。
關鍵詞:教學邏輯視角;高中物理;教學設計;曲線運動
一、 曲線運動的教學邏輯分析與案例設計
作為思維形式的規(guī)律性體現(xiàn),教學邏輯在學科實踐中應用得非常普遍,通過對教學邏輯的分析以及研究可以了解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性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積極展示學科教學的主要規(guī)律,保證學生能夠在理論基礎知識學習的前提之上提升個人的學習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關注于學生在情感上的交流,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進而從整體上提升教學質(zhì)量及教學水平。
(一)教學邏輯分析與設計
“曲線運動”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板塊,教學板塊主要以直線運動的簡單模仿為核心。如果以教學邏輯視角來進行分析,那么在學習這一章節(jié)知識時,教師需要以運動學的分析為切入點和落腳點,關注曲線運動的位移以及速度,了解專業(yè)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要求,通過簡單理論基礎的分析以及解讀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以及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分解思想以及合成思想,鼓勵學生結合個人日常生活之中的實踐經(jīng)驗了解曲線運動的動力學特點。
教師需要以曲線運動之中所涉及的物理規(guī)律為基礎,其中牛頓運動定律的分析必不可少。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一章節(jié)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以直線運動之中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等專業(yè)術語為分析切入點,然后過渡到牛頓第二定律,讓學生透過問題表象看到本質(zhì),進而對“受力分析—產(chǎn)生加速度—影響速度”有一個深刻的理解,掌握這幾個物理元素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從而從整體上提升個人的學習能力及學習水平。
(二)主要教學過程設計
與其他學科相比,物理的學習難度偏高,物理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比較復雜,對學生的思維水平要求較高。
1. 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不同的教學情境,引入生活實例,問學生“什么是曲線運動?”,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與曲線運動相關的圖片,鼓勵學生主動歸納這些運動的特點,通過共性概括來體現(xiàn)出物理知識的本質(zhì)特征。小組合作教學所取得的效果較為明顯,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了解曲線運動的具體定義,在自主討論以及小組合作之后,學生意識到“軌跡是曲線的物體的運動”這一重要的曲線運動定義,進而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之中實現(xiàn)有效的應用以及分析。
2. 教師需要結合教育教學的現(xiàn)實條件,給予學生恰當可行的引導,關注與學生的互動及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和意見,突破教育教學的重點及難點。比如教師可以問學生“在曲線運動的過程該怎么判斷物體的速度以及方向呢?”,在此基礎之上將課堂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步驟,關注實驗注意事項的有效傳授,規(guī)范學生的實驗操作行為,加深學生對曲線運動知識的理解以及認知,保障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引入牛頓運動定律,讓學生意識到“速度改變必然存在加速度”這一重要物理概念,進而在自主實驗的過程之中學會主動反思。
3.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證推理,采取簡單設問的形式鼓勵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剖析以及解讀,保證學生能夠?qū)崿F(xiàn)追本溯源,了解問題的本質(zhì)所在。教師可以問學生“物體為什么會做曲線運動呢?”,然后開展小組內(nèi)部討論活動,鼓勵學生討論直線運動的動力學特點以及具體的種類。讓學生對物體的受力情況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了解不同受力情況對物體運動情況的影響,采取層層設問以及逐步推導的形式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邏輯思維框架,讓學生能夠在與教師進行互動的過程之中產(chǎn)生由內(nèi)外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學會自主分析以及自主反思。
二、 課程改革應重視教學邏輯
在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學邏輯的應用尤為關鍵,教師需要注重教學邏輯的分析以及應用,關注知識的學習與知識創(chuàng)造之間的相關性。其中教材的應用是基礎,高中物理教師需要著眼于課程標準的新變動,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抓住這一重要的教學線索,積極拓寬教育教學的深度以及廣度,在參照教材的同時跳出教材的局限,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引導學生,保障教學實踐活動的生動性以及充實性。另外,教學邏輯屬于一種循序漸進的思維體系,物理教師除了需要關注與學生在情感上的交流之外,還應該明確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要求,以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及發(fā)展。
三、 結語
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教學邏輯的分析以及研究,掌握不同教育教學策略的踐行要求,關注物理這門學科教學的重點,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保障學生能夠產(chǎn)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以及意愿,主動與教師進行溝通,學會自由發(fā)揮、自主實踐,從而掌握適合自己的物理學習技巧及要求,提升個人的學習能力及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小娟.基于物理教學邏輯的高中彈力教學設計分析[J].名師在線,2019(35):83-84.
[2]文翔.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物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評價研究[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
郭艷艷,遼寧省營口市,遼寧省營口市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