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導入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環(huán)節(jié),對于激發(fā)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提升課程教學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教師應該不斷改進自身的課堂導入理念,豐富課堂導入策略,切實提升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導入;導入策略
導課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開始環(huán)節(jié)中所采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式,向學生引入新知識,使學生迅速進入新課學習狀態(tài)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是課堂教學的第一關。
韋志成認為課堂的導入猶如文章的“鳳頭”,小巧玲瓏,它能在極端的時間內,安定學生的情緒,誘發(fā)學生與課文學習相應的感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我則將每一堂語文課看成是一段短距離的賽程,學生則是整裝待發(fā)的運動員,好的導入就能引導學生在槍響的那一秒鐘超水平發(fā)揮,從而贏在起跑線上。下面,就結合我的語文教學實踐談談對不同導入方法的運用及效果。
一、 課題導入法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闭n題就是課文的眼睛,可見理解了題目,也就抓住了中心。課題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有的課題含義深刻;有的課題主題明確,一目了然。教師如果從解題入手來導入新課,就可以牽住文章的主線,對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在上《最大的“書”》一課時,我就采用這樣的導入方法。我問學生:“你們都讀過很多的書,但是你們見過最大的書嗎?”學生回答:“沒見過?!薄澳悄銈兿氩幌肴プx一讀最大的書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讀一讀吧?!闭n題導入法,就是這樣簡潔明了,能牢牢抓住學生的心弦。
二、 分析題目導入法
這種方法在我們語文課堂中經(jīng)常使用到。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兩遍,再問:“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學生的回答馬上會緊扣幾個問題進行展開: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向誰借尾巴?在解決前兩個比較簡單的問題后教師隨即導入:“最后小壁虎借到尾巴沒有呢?讓我們深入課文進行學習!”于是學生就帶著問題進入了本課的學習!
三、 直觀導入法
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各種教學設施如電腦、投影儀等紛紛進入課堂,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輔助設備進行教學導入。直觀導入法就是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幻燈片、錄音、錄像、VCD等手段,導入教學,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直觀導入法包括:實物啟示法、教具演示法、實驗導入法、錄音導入法、圖示描述法、錄像導入法等。我在教學《兩只鳥蛋》時就采用了這種導入法。我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兩只鳥蛋問學生是什么,然后說:“這兩只鳥蛋的身上發(fā)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就這樣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了課文的自讀。
四、 插圖導入法
插圖所顯示的往往是文章的精髓。對于一些學生不熟悉的事物或用語言文學不容易描述清楚的事物,就可以借助觀察插圖理解,它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低段的多數(shù)語文課本中更是圖文并茂。如,在學習《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時,我先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認真觀察:圖上有哪些景物、人物?他在干什么?你看懂了什么?在學生暢所欲言后,我再出示句子,讓學生圖文對照,理解句子的意思。這樣的插圖導入法,不但簡便直觀,降低了學習難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自主地感悟課文的意境,使他們強烈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欲望。
五、 趣味導入法
(一)謎語導入法
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新課,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如,在教學《詠鵝》一詩時,我就先用謎語導入:“頭戴小紅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搖啊搖,游泳抓不到。同學們,猜猜它是什么?”學生聽完謎面后,頓時情緒高漲,爭先恐后說謎底。等他們一起大聲說出謎底后,我再及時出示課題。這樣一個小小的謎語,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為課堂增添了幾分情趣。
(二)歌謠導入法
這種導入法指教師選擇與教材內容密切相連的歌曲作為導入教學內容的一種方法。例如,教學《小小的船》一文時,導入巧妙地融入兒歌《小小的船》,當教室里響起優(yōu)美而清脆的旋律時,學生們仿佛坐在小小的船里,看到了滿天的星星眨著眼睛的美景,課堂也就很快進入學習的階段。但在歌曲導入時所選的歌曲必須與教材有密切關系,同時歌曲本身的意義也應該積極健康。
(三)故事導入法
小學生都愛聽故事,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先敘述一個與課文內容相聯(lián)系的生活實例或故事,以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活動,使學生對新課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如一年級拼音中的yi、wu、yu是學生首次接觸到的整體認讀音節(jié),他們理解較困難,很多學生在認讀時把它們當成拼讀音節(jié)進行拼讀,因此,在教學yi、wu、yu時,可以采用童話故事引入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學習整體認讀音節(jié)yu時,我就編了這樣一個生動的故事:6月1日兒童節(jié),小i、小u、小ü(出示卡片i、u、ü)三個小朋友一起去游樂場玩。游樂場里面有一個照相的師傅照的照片可漂亮了,小i就找來媽媽大y和他照合影(將卡片y和i貼在一起),大家看到了洗出來的照片就大聲地念yi。小u也找來媽媽大w一起照,(將卡片w和u貼在一起),大家看到照片也大聲地念wu。這時小ü哭起來了,大家問他:“小ü,你為什么哭啊?”小ü說:“因為我沒有媽媽?!闭f完哭得更傷心了。大y說:“別哭了,孩子,我來陪你一起照吧!”小ü馬上擦干眼淚(相機將ü上兩點擦去),向大y跑去。(將卡片y和u貼在一起),大家看到照片就大聲地念yu。這樣一來,給枯燥的內容賦予極有生命的童話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起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對于“yi”“wu”“yu”的四聲在語言環(huán)境里的讀法也就輕而易舉的掌握了。
總之,教無定法,但導必有法,設計時必須遵循“有起伏、有懸念,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的理念,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力求新穎、高效,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最優(yōu)化創(chuàng)造更好的開端,這樣的“起跑”不贏都難!
參考文獻:
[1]韓樹新.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1(24).
[2]朱紅英.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之路[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0(10).
[3]范高紅.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論小學語文發(fā)展性教學評價[J].新課程,2011(4).
作者簡介:
李增玉,貴州省仁懷市,貴州省仁懷市中樞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