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相森
【摘 要】目的:探究初中學生吸煙調查與干預措施。方法:選取500例初中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時間為2019年1月-2019年6月,調查抽煙情況,并對所有抽煙學生實施干預措施,對比吸煙知識、保健知識,以及吸煙控制效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500例學生中,吸煙共40例(8.00%);管理后吸煙者28例(5.60%),前者高于后者,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管理后吸煙知識、保健知識評分明顯優(yōu)于管理前,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結論:初中生存在吸煙學生,需加強控制管理,可明確吸煙的危害,并掌握保健知識,有助于控制吸煙。
【關鍵詞】初中生;吸煙;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R193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119-01
前 言
卷煙中存在多種致癌物質與有毒有害因子,被視為隱形殺手,只有良好的控制吸煙,才可保護吸煙者與二手煙受害者。有研究指出[1],卷煙中化學品高達7000種,其中致癌物約為70種,對人類的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迅猛,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均不斷提升。此背景下,新生活、新方式對于人民群眾的健康威脅也逐漸突出,尤其是青少年,若缺乏教師、家長的管教引導,往往會存在吸煙行為,對身體健康十分不利,應當加強健康管理。本文以500例學生為對象進行研究。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選取500例初中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時間為2019年1月-2019年6月。所有學生中,男生325例,女性175例;年齡為13-15歲,年齡平均值為(13.73±1.53)歲。
(2)方法
發(fā)放調查問卷,統計所有學生的抽煙情況,詳細記錄抽煙學生。隨后,發(fā)放抽煙知識、保健知識量表,各量表滿分共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學生的知識掌握越好。
隨后,對抽煙學生實施干預措施,如下:①前意向階段,教師詳細地講述吸煙危害,并吸引學生高度重視。定期組織講座,每周2次,30-45min/次。行為轉變程度有覺醒、喚起情感、控制刺激。對于覺醒意識學生,統一講座,向學生講述煙草的成分與危害、吸煙和疾病、二手煙危害等。②意向階段,教師采用小組訪談方式,每周2次以上,30-40min/次。③準備階段。教師需指導學生與實際戒煙或者減少吸煙相結合,其行為轉變程序包含直接經驗、替代經驗與自我在評價,以及社會支持。對于直接經驗者,采用PPT、視頻等方式,向學生播放控煙宣傳片,并發(fā)放宣傳手冊。對于替代經驗,組織學生召開座談會,由維持階段學生或者醫(yī)護人員風險個人戒煙過程與感受。對于自我在評價,護理人員需指導學生記述個人的控煙日記,并對個人控煙行為進行評價。④行動階段。教師通過開展小組訪談,鼓勵學生與自身情況相結合,堅持書寫控煙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日記,并進行自我承諾。教師第學生控煙日記詳細檢查,對堅持書寫日記、嚴格執(zhí)行控煙計劃的學生,給予適當獎勵,并授予榮譽稱號。
最后,發(fā)放抽煙知識、保健知識量表,各量表滿分共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學生的知識掌握越好。
(3)觀察指標
對比管理前后的抽煙知識、保健知識評分,進行統計學分析。
(4)統計學方法
數據的處理采用 SPSSl7.0 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組間及組內療效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統計計結果,若P<0.05,表明有統計學意義。
2 研究結果
(一)管理前后吸煙學生對比
500例學生中,吸煙共40例(8.00%);管理后吸煙者28例(5.60%),前者明顯高于后者,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吸煙學生情況見表1。
(二)管理前后吸煙知識、保健知識評分的對比
管理后吸煙知識、保健知識評分明顯優(yōu)于管理前,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評分對比情況見表2。
3 討論與分析
初中是學生教育生涯的重要階段,若學生存在吸煙行為,不僅影響學習,同時也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均應當加強學生的控煙管理,糾正不良行為,改掉吸煙習慣,促進學生發(fā)展[2]。在控煙管理中,可詳細劃分學生所處行為階段,針對性實施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重點的健康教育。在控煙管理開展過程中,應用動機性反彈技巧有助于學生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出來。由護理人員指導學生開展訪談,并在當然技巧引導下,學生能夠主動講述煙草的負面影響,并介紹個人的吸煙行為改變感染,分享戒煙經驗。如此一來,學生的戒煙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激發(fā)吸煙學生的戒煙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通過小組訪談、同意講座、個別指導方式開展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建立微信群,跟蹤學生控煙知識,加強健康教育,同時有助于跟蹤學生的控煙情況,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促進吸煙行為改變,最終實現戒煙[3]。本次研究中,對40例吸煙者實施控煙管理,研究可見,500例學生中,吸煙共40例(8.00%);管理后吸煙者28例(5.60%),前者高于后者,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管理后吸煙知識、保健知識評分明顯優(yōu)于管理前,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表明吸煙學生采用控煙管理,有效控制學生抽煙,并提高認知水平,積極參與戒煙過程。
綜上所述,初中生存在吸煙學生,需加強控制管理,明確吸煙的危害、煙草成分與疾病的關系,并掌握有關的保健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行為,有助于控制學生吸煙。
參考文獻
[1] 楊琪.湘西州農村中學生健康危險行為及其與人格特質的關系研究[D].吉首大學,2016.
[2] 蔣利容.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及干預研究——以都江堰市為例[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6.
[3] 劉凡,張靜茹,王燕玲等.云南省初中生吸煙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17,33(11):972-974,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