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建伶
摘?要:隨著電子化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電子產品已經逐步取代了很多傳統(tǒng)用品,尤其是在漢字書寫方面計算機的出現使得文字的記載方式發(fā)生了很大改變,然而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傳承,每個漢字的一撇一捺都蘊含了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歷史?,F實生活中經常出現一些成年人提筆忘字的現象,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出現,漢字書寫能力的培養(yǎng)就要從娃娃抓起,在小學階段就要把基礎打好,所以小學語文教育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攻堅戰(zhàn)!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華文化;漢字書寫;規(guī)范教學;加強訓練
漢字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奇跡,在很長的時間內,不僅僅是中國在使用還充當了東南亞地區(qū)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漢字的書寫仿佛變得沒有那么重要了,其實不然,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講。教師更應該著重教導,從會讀到會寫,一步步體會漢字的智慧,領略中華文化,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漢字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作為后輩子孫我們更應該去傳承弘揚它。
一、仔細講解漢字筆畫
不同于西方文字的結構,漢字是由一撇一捺一勾一折組成的。一個又一個筆畫組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個漢字,所以將筆畫學好是寫好一個漢字的重中之重。教師在講解漢字筆畫的時候要清楚地將用筆的方式以及用筆的力度,講解清楚。小學生對文字的了解正處于起步階段,正確的書寫方法以及書寫順序可以使學生快速掌握漢字的書寫,起到促進理解的作用。而筆畫的書寫也是一個字正確與否的關鍵,教師要讓學生牢牢掌握書寫的順序以及力度,做到下筆有神,書寫賞心悅目。
例如,每個人在生命中最先接觸的文字大多都是自己的名字,在教授學生學習書寫自己名字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學生名字書寫的順序。比如“杜”這個姓氏先由橫豎撇捺構成的“木”字,然后再由橫豎橫構成“土”字。然后由左到右書寫,組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杜”。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切記不能求快,一二年級的孩子正是懵懵懂懂的時候,不能讓學生出現逆反心理,這個時期的學生比較喜歡玩鬧,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的注意力,講清楚每一個筆畫的書寫方式和過程,再去反復練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不能一味的要求學生記住,強加給學會負擔,一旦掌控不到就會起到反作用。所以要正確教導,認真教學。
二、規(guī)范學生寫字姿勢
學好寫字另一個非常關鍵的要素就是掌握正確的是寫字姿勢。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寫字狀態(tài),更能規(guī)范學生的坐姿,對長時間寫作以及學生視力的保護,有非常重要的幫助。標準的握筆和下筆方式是將漢字寫到橫平豎直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學習寫字的初期建立良好的寫字姿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學生以后的字跡潦草,有氣無力這種情況的出現。
例如,在教授學生寫字姿勢的時候需要記住這“四個一”的口訣,眼睛離紙面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胸部離桌沿一拳遠,兩肩保持一樣平。握筆姿勢是用筆的基礎,而握筆姿勢是否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書寫的進步,所以在練習寫字之前,教師必須要給學生傳授正確的握筆姿勢。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用右手去拿筆,手距離筆尖大概一寸的距離,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分別從三個方向捏住筆桿下端。手指握筆要實,手掌心要空出來,這些是寫好漢字的關鍵。
三、選取合適字帖臨摹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見字如見其人,一個人的字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性格。所以寫得一手好字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會增添不少色彩,而小學生在剛剛寫字的時候,并不能很好地去認識到好壞,這個時候選取一些合適的字帖臨摹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見賢思齊焉,幼小的學生在臨摹的過程中會去學習正確的書寫方式,加深對漢字書寫的印象,達到高效記憶的目的。也避免了學生因為忘記書寫方式而帶來的不知所措,對一撇一捺的書寫也會更加嫻熟。
例如,在教授學生寫“豎折彎鉤”的時候,我就采取了臨摹字帖的方式,由于這個筆畫相對拗口,所以要耐心的講解從哪里開始寫,到哪里運筆結束。臨摹字帖的方式對于學生來講是一個模仿的過程,會大大減少由于記憶所帶來的困難。進而學生在學習“專”這個漢字的時候,就顯得極為便捷與迅速,有了上次臨摹的記憶,逐步加深難度的時候就相對會容易接受。到了學生可以學習記憶漢字詞組與句子的時候,臨摹變得更加高效,模仿優(yōu)秀前輩的字跡可以使得學生的書面變得更加工整,美觀性和整體性的提升會尤為明顯。所以臨摹不失為一種優(yōu)秀的漢字學習方式。
四、加強漢字書寫訓練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萬里長城也不是一日建成的。漢字書寫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一個道理,不下苦功夫是不會練出來一手好字的。我們都知道有關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所以今天的小學生也應該增加自己的訓練程度。對于小學語文漢字的教學來講,每日的小楷摘抄是必不可少的,重復的書寫訓練,可以幫助學生記憶文字的形狀,進而起到記憶文字的目的。在學習漢字的初步階段,教師一定要嚴格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不能有絲毫的松懈,要確保學生漢字的書寫規(guī)范。
例如,在教授古詩《詠柳》的時候,由于古詩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對漢字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所以這個時候將訓練與記憶相結合,教師就應該讓學生把每天的書寫內容變成古詩內容。這樣既幫助了學生記憶古詩,又達到了鍛煉漢字書寫能力的目的,兩兩相結合可以起到1+1大于二的效果。在教授《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時候,課后已經有了需要學生記憶的字詞組合,這樣學生書寫的內容就要變成每日新學的漢字以及詞組。每天的書寫內容要盡可能地改變,不要讓學生出現厭惡的情緒。重復訓練的目的是為了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教師要將書寫內容做嚴格的把控,起到積極引導的效果。
總而言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漢字是領略中華文化的敲門磚,也是必不可少的鑰匙。小學生更是民族和未來的希望,教師要在小學階段打好基本功,讓學生從小就培養(yǎng)積極正確的價值觀,進而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故在漢字書寫能力的培養(yǎng)中,教師要掌握正確的教導方式,從一筆一畫到寫字的坐姿握筆的方式到基本的描寫,以及日復一日的訓練都要時時刻刻緊盯著。
參考文獻
[1]?陳麗芳.小學語文與漢字書寫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7(08)
[2]?張江源.多媒體課件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