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摘要】 ?語文學科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可以有效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教師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深入挖掘,將其中的德育元素放大,有計劃地滲透愛國教學、責任教育、理想教育等相關品德教育,讓學生能夠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讓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 ?立德樹人 初中語文 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9-017-01
引言
教師不單單只是解決學生疑難的指導者,更是對學生樹立榜樣、宣傳做人的引導者。語文學科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jié)合的學科,因此語文的學習不光是學習語言規(guī)律,更對學生的人文、品德等有著一定的渲染?;诖?,初中的語文學科是能夠有效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契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需要發(fā)揚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尋找課本中的德育元素,有效的將語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結(jié)合在一起,全面的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一、立德樹人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魯國的叔孫豹曾經(jīng)說“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之所以被放在了首位,是因為立德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根本,立德樹人指的是能夠夠在接受道德教育之后樹立正確的觀念,改變不良的價值觀念,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注重自己的言行,讓自己能夠成為真正有良好品德的人。中學生的智力能力和思維等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但同時在中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等都處于重要的時期,語文課程和德育教育的結(jié)合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的心靈等有一定的凈化作用。因此,教師就要想盡設法的增強語文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能夠獲得長遠和健康的發(fā)展。
二、立德樹人的作用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要求每個公民都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語文教學就可以將此培養(yǎng)任務落實在課堂中,實現(xiàn)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性。如果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生存,就需要具備良好的品德。對于社會的發(fā)展而言,具備良好品德的人,才能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語文教育是基本的素質(zhì)教育,對學生的人格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就需要將道德文化滲透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能夠熱愛祖國,熱愛民族,具有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讓中華民族的文化能夠得到傳承。
初中生的思想比較活躍,認知的過程也在不斷的完善。正是由于這種不成熟,導致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可能會出現(xiàn)比較偏激的行為,呈現(xiàn)出理想化的狀態(tài)。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對學生而言,教師就能夠起到榜樣的力量。因此,教師就需要端正自己的行為,用良好的品德來感染學生,讓學生能夠通過耳濡目染做到品學兼優(yōu)。當學生迷茫的時候,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指路人,用關心的話語引導學生走出黑暗。這就需要教師從日常的生活中,給學生樹立積極的榜樣,讓學生能夠勇敢的前行。
三、立德樹人的應用途徑
(一)在課文中的滲透
在語文學科中,要求學生需要熱愛自己的國家,有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責任感。因此,教師就需要轉(zhuǎn)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將品德教育融入到學生的語文教學中。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對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有著很大的教育意義。例如:在《愛蓮說》的學習中,在課程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問:“為什么周敦頤只喜歡荷花?荷花都有哪些特點?”。通過教師的提問和講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內(nèi)在含義,也愿意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人。這樣帶著問題上課有助于學生加強思考,可以將其貫穿在學生的整個學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
(二)在寫作中滲透
作文在語文考核中占有較大的比例,能反應出學生的思維動態(tài)和學生的價值觀等。但是作文對很多學生而言,是具有難度的內(nèi)容。很多學生都會因為作文拿不到較高的分數(shù)而苦惱,但又不愿意與教師進行深入的交流。因此,語文教師就可以通過作文評語的方式給學生進行滲透,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讓學生更加認可教師。同時,在寫評語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平等、委婉的語言,改善傳統(tǒng)教學中的批評式評語,讓學生能客觀的接受自己存在的問題。除此之外,在寫作的時候,教師需要積極的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三觀,對題目要進行反復的思考和推敲,將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寫出來,讓自己的情感能夠得到更深的發(fā)揮。只有經(jīng)過深層次的討論,學生才能體驗到責任和真誠,具備高雅的情趣和真摯的情感。
(三)在古詩中滲透
在古詩的課堂上,也能更好的樹立學生立德樹人的思想。眾所周知,古詩文之所以能獲得如此長久的流傳和發(fā)展,是因為古詩文中有著古代文人的智慧和古代文人的思想修養(yǎng)。想要更好的在語文課堂上做到立德樹人,就需要將其與語文課堂有效的結(jié)合在一起。首先,可以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根據(jù)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情境,讓學生能夠感知到當時社會的歷史背景和生活的情境。其次,要對古詩文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和揣摩,在反復的學習中,學生能夠利用單純的文字表達自身的情感,從而展示出詩歌的魅力。例如:學生在學習《望岳》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最后一句,讓學生反復體驗當時的情感,自己站在山峰的最高處,遙望周圍的環(huán)境,感受的都是其他山峰的渺小。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就能體驗到這種豪邁壯闊的景象中,讓學生也能感受到詩人登山時的感覺。這樣想象的教學情境,可以將詩人和學生的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結(jié)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立德樹人成為了教學的主要任務。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入的挖掘教材,將德育元素貫穿在課堂中,提高學生的品德教育,讓學生能夠做一個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
[ 參 ?考 ?文 ?獻 ]
[1]戴麗.以文化人點亮心燈——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生命教育元素初探[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9.
[2]趙宏存.關于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立德樹人的思考[J].語文課內(nèi)外,2018.
[3]張桂琴.閱讀經(jīng)典立德樹人——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淺議[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