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素質(zhì)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guān)注,體驗式教學逐漸的被應用于教學。對于體驗式教學,既是保證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更是在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chǔ)上,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的教學過程,它不僅有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構(gòu)建,更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本文筆者將通過對體驗式教學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詳細化分析,旨在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價值;策略分析
對于小學語文來講,它一直是困擾小學語文教師的難點之一,作為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具有很強的啟蒙性和基礎(chǔ)性。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背景下,學生的學習基本上都是出于機械化、被動灌輸式的學習,整個過程中,學生既沒有興趣可言,并且積極性也是差強人意。因此,體驗式教學思想的滲透,借助于情境或者過程性的教學,讓學生發(fā)揮自身的能動作用,積極參與探索學習的過程,在過程中了解知識,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應用語文,實現(xiàn)學習的整體性提升。
一、體驗式教學的概念價值分析
“體驗式”教學方法重在“體驗”兩個字,何為體驗?就是以社會主流文化價值觀、人的健康心理品質(zhì)為核心內(nèi)容,以直觀、有趣的教學形式為核心教學方法,從而在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興趣的基礎(chǔ)上增強其學習體驗。直白來說,“體驗式”教學方法就是要激發(fā)學生心中“幸?!薄翱鞓贰钡姆e極心理因素,引導學生如何快樂學習[1]。
小學語文學科是核心學科之一,不僅要讓學生認識更多的詩詞畫意,更能讓學生通過文字的表達感受情感,通過讓學生認識文學世界的美好引導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念,通過對人物精神、生活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行和心理,全面的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總的來說,“體驗式”教學方法是小學語文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也是目前最為流行的自主式學習方法之一,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以良好的學習體驗促使其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思想認知,遠比讓他們死記硬背那些枯燥的知識要好得多,當然,“體驗式”教學方法也不完全是讓學生進行自主體驗,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作用也十分重要,教師的正向引導是要轉(zhuǎn)化學生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和消極心理,將其轉(zhuǎn)化為自我成長的動力[2]。
二、體驗式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以學生為中心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人本教學”理念已經(jīng)成為了主流的教學理念之一,在“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需明確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對其學習行為的重要影響?!绑w驗式”教學方法重在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只有學生自己有興趣才能完成學習任務(wù),因此教師必須以學生為課堂中心,激發(fā)其自主思考意識和能力,才能讓其思維活躍起來,繼而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
(二)發(fā)揮教師的教學引導作用
除學生自主學習之外,“人本”教學理念還注重發(fā)揮教師的教學引導作用。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強、知識架構(gòu)不完善,學習方法也不科學,此時就需要教師發(fā)揮引導作用,為學生的學習思路和方法提供一定的指導,這樣才能讓學生少走彎路,高效學習,同時也可通過趣味化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的策略分析
對于體驗式教學的開展,最主要的就是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無論是實踐還是操作,都能讓學生認識到知識存在的價值,通過親身的實踐操作實現(xiàn)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以下筆者將從實踐活動開展、操作過程應用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一)開展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體驗式學習的開展首先要以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為出發(fā)點,讓學生通過對課本的自主預習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順著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學習,讓學生是樹立起敢于質(zhì)疑的學習態(tài)度,這樣有助于學生拓展性思維和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推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思路。以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為例,陶行知先生說過:“文字只是生活的符號,識字教學要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在小學識字教學上,教師要注重生活元素的融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認識漢字。
例如:在《夏夜多美》的學習時,讓小學生通過閱讀認識夏夜之美,不管是池塘中即將入眠的蓮花,還是失足掉入水中的小螞蟻,再或者是飛翔的蜻蜓,借助于這些常見的情境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在感受生活的同時不斷地認識到“蓮”、“蟻”、“蜓”等漢字。這樣的教學既可以加深學生識字的記憶,增強學生學習的體驗,拓展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二)借助于情境營造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感悟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上,以閱讀教學為例,情感的培養(yǎng)是閱讀教學的核心,而情境的設(shè)置則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重要氛圍。在進行基本的朗讀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的分層化,針對學生的情感、語速、語調(diào)進行專項的訓練。在這個訓練過程中,首先,教師將課文的主線與分線分清,對于文章核心部分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語氣、放慢語速,將文章的情感深度表達出來,對于文章的分線,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出文章表達的內(nèi)容,這樣學生才能全面深入的認識到文章在情感表達、故事敘述上的精髓[3]。
如《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的學習,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教師只是讓學生對詩詞進行背誦,學生也就逐漸的形成機械化的閱讀模式,很難感受到文章表達的內(nèi)涵,但是對于古詩的朗讀,不僅僅要感受作者與友人分別時的情感,還需要從作者送別的心情出發(fā),表達出作者對友人懷才不遇的惋惜和離別的愁緒。借此,教師讓學生演繹作者與友人分別的場景,讓學生朗讀此詩,這樣學生既可以通過演繹體驗古人送別的情境,還可以全身心的感受到詩文表達的離別愁緒與情感,提升學生的文學內(nèi)涵[4]。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與小學語文的融合,將語文知識理論與實踐生活相互結(jié)合,提升了學習參與的積極性,又保證了學生學習的參與度,讓學生完全投身于親身的感悟,有效發(fā)揮了學生自身的主體性,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應用,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陳靜.小學語文教學中體驗式學習的應用分析[J].祖國,2019(7):257-257.
[2] ?夏細良.探究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J].魅力中國,2019(7).
[3] ?許美玲.關(guān)于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2019(1):67-67.
[4] ?張國愛.讓習作因體驗而精彩——淺談體驗教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9,(7):303.
作者簡介:鄒銀燕(1989.11)女,漢族,江西九江人,江西師范大學本科畢業(yè),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官蓮鄉(xiāng)中心小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