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琴
摘 要:通過分析時下小學語文教材,可知在教材內,可以挖掘出傳統(tǒng)文化,近年來,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逐漸引起眾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故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一方面要給學生傳授語文知識,一方面要注重傳統(tǒng)文化在其中的有效滲透,增進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為此,本研究將圍繞著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tǒng)文化;運用
前言
青少年作為祖國的未來和脊梁,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是否科學合理,關系到青少年文化傳統(tǒng)意識的塑造,尤其是在小學階段。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將傳統(tǒng)文化有條不紊地滲透到課堂活動上,有利于讓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印象加深。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過數千年的歲月洗禮,對當今社會仍具有不容小覷的影響力,對當代青少年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故而需加以重視。
一、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價值
語文學科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其中承載著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屬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平臺,全面落實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習得目標,在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引導他們樹立中華文化的愛好。小學語文教師在制定教學任務時,需要明確擴散和推廣中華文化的必要,并將如何有效推廣中華文化作為核心教學任務之一。例如,在課堂活動中,能夠基于教材內容,將相應內容有效滲透入內,帶領小學生領略我國文化的精髓,進而使小學生意識到中華文化承載何種價值及作用。通過研究小學語文所用材料,可知其中可以找出大量優(yōu)秀文化元素,而于課堂實踐內,怎樣實現傳統(tǒng)文化在其中的合理融入,屬于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在了解當前課題教學實際情況后可知,不少小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知道的很少,或是未能準確把握其中精髓。而大部分語文教師,以如何傳授語文知識視為教學重點,未能充分意識到德育、美育等方面的價值,甚至在教學中有所忽視,致使學生思想層面的教育存在極大的缺陷,整體存在嚴重不足,以下方面可以體現上述問題:小學生缺乏集體意識和團體觀念,長期受父母長輩寵溺,過度關注自身利益得失,沉迷于網絡游戲中不可自拔,在課外鮮少閱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作品。為此,研究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運用極為必要。
二、實現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的可行性措施
(一)將傳統(tǒng)文化知識合理插入課堂教學中
古詩詞,作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需要完善課堂教學方案設計,確保將教學內容有效傳遞給學生,并控制好課堂教學時間,基于教學內容,將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合理插入到課堂教學中,或結合古詩詞的歷史背景、詩人生平等內容,增加課堂教學獲得的趣味性,增進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蘇軾的詩歌時,教師可以選取有關蘇軾的一兩件人物軼事在課堂上介紹,一方面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一方面可以增進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此舉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大有裨益。
(二)注重實踐獲得的設計和組織
通過對比小學、初高中課程的安排,可知小學課程安排相對寬松,小學生擁有較長的課外時間。為此,教師可以結合這一實際情況,設計科學合理的課外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學生領略到語文學科的魅力。譬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安排課前預習的學習任務,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圖書館等方式查詢相應文獻資料,鍛煉學生查詢資料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古詩詞比賽、詩歌朗誦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參與到這些課外活動中。這些活動一方面滲透了傳統(tǒng)文化,一方面具有趣味性和互動性,故而有助于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能給喚起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師還可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則,組織學生到當地名人故居、烈士陵園等參觀和掃墓,讓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傳統(tǒng)文化及革命先烈做出的犧牲,從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正面典型,讓學生透過這些名人事跡,提升自身思想政治覺悟。
(三)正確認識到課外書籍閱讀的價值
在小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重視課堂教學,一方面需要明確日常積累和課外閱讀的必要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基于教材內容給學生傳統(tǒng)語文知識時,還可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及學習情況,給學生推薦適宜的課外閱讀材料,譬如,給學生推薦故事書,并給學生布置完成讀書筆記的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完成讀書筆記的學習習慣,從而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積累。另外,通過給學生推薦適宜的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積累其中名詞佳句,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升。為確保傳統(tǒng)文化滲透的有效性,教師在給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目時,可以選擇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閱讀書目,充分發(fā)揮課外書籍的價值。
(四)觀察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
伴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和推廣,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在教育教學中得到落實和推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要響應新課改的要求,將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中,讓學生明確自己方為學校上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切實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及質量,有效發(fā)揮小學語文課堂的價值。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生活閱歷相對較少,難以保持長時間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容易出現開小差等情況。針對以上問題,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有效改進,切實提升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運用方式,注重增加傳統(tǒng)文化在課堂上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將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落實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如此一來,能給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積極性,增進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有效提升。
總結
在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傳統(tǒng)文化在其中的滲透方式予以高度重視,注重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依據當下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傳統(tǒng)文化在其中的滲透,切實提升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文化認同感,我國未來發(fā)展培育優(yōu)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顧悅梅.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及思考[J].學周刊,2019(33):54-56.
[2]楊文娟.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途徑與方法[J].內蒙古教育,2018(24):70-71.
[3]齊麗軍.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中華文化的引入與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08):214-215.
[4]傅成霞.小學語文吹滿傳統(tǒng)風——談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11):64-65.
(作者單位:廣西玉林市博白縣松旺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