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育亮
《林黛玉進賈府》節(jié)選自《紅樓夢》第三回,是普通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一篇重點文章。文題交代了所寫的主要人物:林黛玉,所寫的主要事件:進賈府。主要內(nèi)容寫了林黛王進賈府第一天的行蹤,通過她的目睹、耳聞和內(nèi)心感受,不僅為我們介紹了賈府中的一些重要人物,而且還向我們展現(xiàn)了賈府的概貌,實際上是為整個《紅樓夢》故事的發(fā)展拉開了帷幕。課文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可以用三個動詞概括:“進”“見”“住”。即:林黛玉進賈府,林黛玉見眾人,林黛玉住碧紗櫥。文章將紛繁的頭緒、眾多的人物、復(fù)雜的環(huán)境,表述得井井有條、眉目清楚、繁簡得當,取得了非凡的藝術(shù)效果,正是由于作者巧妙恰當?shù)剡x擇了小說中的人物林黛玉的敘述視角來看人看事。
從林黛玉的角度展開敘述,記述了林黛玉的行蹤,展示了林黛玉的心理世界,對于賈府環(huán)境及其若干人物,作者常常不置一詞,而主要通過黛玉的眼睛去觀察,通過黛玉的內(nèi)心去體會、理解,再把林黛玉眼中、心中的人物與環(huán)境顯現(xiàn)出來,我們通過林黛玉的視角,窺視了她未來的生活環(huán)境:賈府及人物。我們隨著黛玉的腳步走,借助黛玉的眼睛觀察,雖然處所多,場面多,人物多,但我們并不感到眼花繚亂,應(yīng)接不暇。
一、進賈府——氣派奢華,等級森嚴
林黛玉初入賈府,對賈府有一種陌生感,充滿了好奇。哪個新來乍到的人不是非常留意關(guān)注周圍的環(huán)境呢?假如同樣的內(nèi)容從作者的全知角度去敘述,可能會讓讀者生厭,而通過其中人物的眼睛,就讓人覺得是理所當然了。避免了作者直接介紹人物時由于全知全能,而不易把握分寸的弱點,為后面人物性格的展示與發(fā)展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1.外觀內(nèi)飾,氣派豪奢
(1)外觀宏偉氣派
林黛玉“從紗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與別處不同?!薄敖謻|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占了”,兩府正門之上均有“敕造”字樣,暗示了主人位高權(quán)重、聲名顯赫。門口都“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不開,只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摈煊裼晌鹘情T“進了垂花門,兩邊是超手游廊,正中是穿堂,當?shù)胤胖粋€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風。轉(zhuǎn)過屏風,小小三間廳房,廳后便是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是雕梁畫棟,兩邊穿山游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雀鳥?!?/p>
大舅賈赦所居寧國府又是一番景致:“進入三層儀門,果見正房、廂房、游廊,悉皆小巧別致,不似那邊的軒峻壯麗,且院中隨處之樹木山石皆好。”
二舅賈政家好似迷宮,“只見一條大甬路直接出大門來。眾嬤嬤引著便往東轉(zhuǎn)彎,走過一座東西穿堂、向南大廳之后,儀門內(nèi)大院落,上面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鹿頂,耳門鉆山,四通八達,軒昂壯麗,比各處不同?!?/p>
(2)陳設(shè)極盡奢華
賈政的內(nèi)室,又見“大紫檀雕螭案上設(shè)著三尺多高青綠古銅鼎,懸著待漏隨朝墨龍大畫,一邊是鏨金彝,一邊是玻璃盆。地下兩溜十六張楠木圈椅。又有一副對聯(lián),乃是烏木聯(lián)牌鑲著鏨金字跡。道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下面一行小字是:世教弟勛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
王夫人的“臨窗大炕上鋪著猩紅洋毯,正面設(shè)著大紅金錢蟒引枕,秋香色金錢蟒大條褥,兩邊設(shè)一對梅花式洋漆小幾,左邊幾上擺著文王鼎,鼎旁匙箸香盒,右邊幾上擺著汝窯美人觚,里面插著時鮮花草。地下面西一溜四張大椅,都搭著銀紅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腳踏;兩邊又有一對高幾,幾上茗碗瓶花俱備。其余陳設(shè),不必細說。”
賈府雕龍畫鳳的裝飾、名貴奢華的陳設(shè)彰顯出賈府的氣派奢華。
2.繁文縟節(jié),等級森嚴,各司其職
林黛玉雖是賈母的外孫女,但今天她畢竟是“客人”身份,決定她只能“不進正門,只由西角門而進”。出苦力的轎夫只有將她“抬著走了一箭之遠,將轉(zhuǎn)彎時便歇了轎”的資格。“四個眉目秀潔的十七八歲的小廝上來,抬著轎子,眾婆子步下跟隨。”這四人也只能“至一垂花門前落下,那小斯俱肅然退出?!绷主煊裨诒娖抛訝恳虏叫幸欢?,才看見“臺階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币灰娝麄儊砹耍夹τ蟻淼溃骸皠偛爬咸€念誦呢!可巧就來了?!闭媸呛铋T深似海,林黛玉見外婆,卻要費這么大周章。
陪坐的賈氏三春“釵環(huán)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妝束”,黛玉與她們“見禮,互相廝認,歸了坐位”,賈氏三春等陪客“個個皆斂聲屏氣”。
最精彩的描寫是晚餐:“進入后房門,已有許多人在此伺候,見王夫人來,方安設(shè)桌椅?!笨梢娡醴蛉松矸莸淖鹳F。
座次安排煞費苦心:賈母女皇般“正面榻上獨坐,兩旁四張空椅”,林黛玉被王熙鳳安排在左邊第一張椅子坐下。黛玉以尊客身份坐左一,探春左第二,迎春坐右手第一,惜春右第二。王夫人也是在被婆婆“賈母命王夫人也坐了”才坐定。如此排位,親疏遠近一目了然。
伺候飯局者亦各司其職:“賈珠之妻李氏捧杯,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旁邊丫鬟執(zhí)著拂塵、漱盂、巾帕,李紈、鳳姐立于案邊布讓?!?/p>
賈府規(guī)矩多,“外間伺候的媳婦丫鬟雖多,卻連一聲咳嗽不聞。飯畢,各各有丫鬟用小茶盤捧上茶來。”王夫人在得到婆婆指示“你們?nèi)チT,讓我們自在說說話兒”后才起身,又說了兩句閑話兒,方引李、鳳二人去了。
由此可見,賈府就是等級森嚴的社會的縮影。
二、見眾人——人物聚匯,各施演技
從人物來看,黛玉也是一個十分便利的視角。她細心敏感,善于察言觀色,初進賈府,事事留心、處處在意。借助了這樣一雙眼睛,猶如透過了顯微鏡或透視鏡,使我們對賈府了解的更全面、透徹、深入。通過她,我們了解到賈府與其他人家的不一般,丫鬟、婆子的吃穿用度已是不凡,又有諸多的講究。人物的特點,也逃不脫她的一雙慧眼。設(shè)想如果不是這樣一個敏感之人,而是粗心遲鈍的或不注意周圍環(huán)境的人物,作者的筆墨一定會顯得粗疏平淡,很難把日?,嵤?,敘述得有聲有色,搖曳多姿,起伏跌宕,而讀者也難以對賈府有個充分的認識。
1.林黛玉:人小心細
林黛玉在賈府表現(xiàn)出來的不可思議的智商與情商,令人瞠目結(jié)舌。她無師自通提醒自己進賈府后必須把“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當成為人處世的方針。從王熙鳳放肆的笑聲和外婆的品評中揣度出此人地位特殊,婉拒大舅媽邢夫人苦留吃過飯去的邀請,猜出二舅座位而堅拒落座。
晚飯時,因細心觀察才未將飯后漱口的茶飲下出丑;在回答外婆問“念何書”時,她審慎回答“剛念了《四書》”,得知外婆的態(tài)度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后,回答寶玉時,機敏地改口:“不曾讀書,只上了一年學(xué),些須認得幾個字?!背跻妼氂駮r,她“便吃一大驚,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的,何等眼熟!”口中卻無一言。她的言行思慮,活脫脫刻畫出一個人小心細、謹言慎行的形象。
2.王熙鳳:機巧善變
王熙鳳以“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荒誕無禮的潑辣方式亮相,一身艷俗得“恍若神妃仙子”彩繡輝煌的裝束,一襲體格風騷的外表,一段泣笑轉(zhuǎn)換轉(zhuǎn)悲為喜的變臉絕技,幾句噓寒問暖裝腔作勢的話語,把一個“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的變色龍形象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3.賈寶玉:叛逆任性
“頑劣異常,不喜讀書,祖母溺愛,無人敢管”的賈寶玉,母親視其為“孽根禍胎,混世魔王”,這個被黛玉預(yù)設(shè)的“憊懶人”,亮相時卻是另一番光景。與黛玉見禮時,毫無忌諱脫口而出:“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攀談中,得知黛玉無字,寶玉送字“顰顰”,并煞有介事掉書袋,典自《古今人物通考》。從探春“只怕又是杜撰”的疑問中,足證寶玉杜撰是家常便飯。寶玉竟然欣欣然有喜色回答:“除了《四書》,杜撰的也太多呢!”如此離經(jīng)叛道者,不愧是“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钡弥煊駸o玉時,他“登時發(fā)作起狂病來”摔玉罵玉哭喊,一個“行為偏僻性乖張”的紈绔子弟形象躍然紙上。
4.賈母:外慈內(nèi)狠
賈母原為“金陵世勛史侯家的小姐”,登場時已鬢發(fā)如銀。這個賈府最高統(tǒng)治者,既能摟著外孫女大哭起來的慈祥,在寶玉摔佩玉時,終于原形畢露摟著孫子道:“孽障?!痹谄溲壑校鷼鈺r隨便打罵下人乃是家常便飯?!皞紊啤保攀琴Z母的標簽!
5.深藏不露冷酷無情的王夫人,不近人情刻薄寡恩的兩舅舅
林黛玉進賈府的所見,將賈府“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的各色人等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通過黛玉之眼,揭示出賈府“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的必然結(jié)局。
通過林黛玉的眼睛,我們既認識了賈府及眾人,也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林黛玉。
三、住碧紗櫥——豪門大戶,窮奢極侈
奶娘來請問黛玉之房舍。賈母說:“今將寶玉挪出來,同我在套間暖閣兒里,把你林姑娘暫安置碧紗櫥里。等過了殘冬,春天再與他們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罷。”林黛玉被王熙鳳“送了一頂藕合色花帳并錦被緞褥之類”,還享受著“每人一個奶娘并一個丫頭照管,余者在外間上夜聽喚”,且得到“一個二等小丫頭名喚鸚哥的”特殊待遇,“亦如迎春等一般,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個教引嬤嬤,除貼身掌管釵釧盥沐兩個丫頭外,另有四五個灑掃房屋來往使役的小丫頭?!薄耙驗轺煊裰粠Я藘蓚€人來:一個是自幼奶娘王嬤嬤,一個是十歲的小丫頭,亦是自幼隨身的,名喚作雪雁。賈母見雪雁甚小,一團孩氣,王嬤嬤又極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將自己身邊的一個二等丫頭,名喚鸚哥者與了黛玉?!薄爱斚?,王嬤嬤與鸚哥陪侍黛玉在碧紗櫥內(nèi)?!?/p>
綜上所述,《林黛玉進賈府》通過林黛玉這一合適恰當?shù)囊暯乔腥?,使小說的內(nèi)容表達得深入透徹,形式上達到自然完美。可以說,此敘述角度,既塑造了眾多人物形象,又展示了各種環(huán)境,收到了一石多鳥的藝術(shù)效果。
[作者通聯(lián):武漢市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第一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