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榮
【摘? ?要】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人們發(fā)現(xiàn),同一種教學方法對于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教學效果。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zhì)量,因材施教也更被人們重視。
【關鍵詞】因材施教;小學;學習小組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7-0071-02
【Abstract】As people continu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educ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ame teaching method has different teaching effects for different students. In order to obtain better teaching effects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is also more valued.
【Keywords】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y group
貫徹因材施教原則,要求做到:首先,教師要對學生有足夠的了解,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客觀情況,如學生現(xiàn)階段的知識水平,還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如學生的學習價值取向、學生性格等。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班級統(tǒng)籌兼顧,在班級教學的同時,也要注重個別的學生。最后,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實施分層教學,分層發(fā)展。
一、建立學習小組
要進行因材施教,首先可以建立班級中的學習小組,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分為A、B、C三組,A組學習狀態(tài)較差,以此類推,C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高的。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在分組的過程中正確看待,將學生分組并不是對學生進行等級劃分,而是為了讓其獲得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式,且學生是不斷發(fā)展的,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等級是動態(tài)的,目的都是能讓學生在現(xiàn)有基礎上獲得進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刹捎猛|(zhì)組合、異質(zhì)組合、自由組合方法,其中以異質(zhì)分組為主,上課前學生拿好學習用品按組就座。
同質(zhì)分組是使教學適合學生個人特性的最適宜方法,每個小組由彼此水平不相上下的學生按一定的標準組成,最大的優(yōu)點是便于教師控制。但問題是有相似性能力和特點的學生是很少的,所謂同質(zhì)是相對而言的;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內(nèi)容,學生可能表現(xiàn)不同的質(zhì),而教學過程不允許每堂課或每次活動都進行分組;同質(zhì)的學生起點相似,但通過學習后會出現(xiàn)能力水平和學習進度等的差異……
異質(zhì)分組是有意識地將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層次不一,優(yōu)化組合”的原則組成學習小組,教學活動圍繞小組展開,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由水平較好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距離較小,在學習方法的溝通和交流上往往更為容易,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更能體會自己的不足。學生的分層一般采用商議分層(教師、家長、學生商議)、隱性分層(學生所處的層次不公布)、流動定層(學生所處層次可根據(jù)其近段情況、表現(xiàn)進行流動)、自主定層(讓學生自我了解,自我決定)等方法,不搞終身制,也不作為懲罰性手段。
自由組合是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情感、實際情況出發(fā),與志趣相同的同學編為一組,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好友們在一起學習,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使某一方面得以提高。但小學生畢竟自控能力較差,自我選擇、自我評定能力較弱,給教師的課堂把握帶來了困難。
二、目標分層
在教學目標上,教師可采用分層教學,針對不同階段學生設置屬于其特定的教學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現(xiàn)階段的學習狀態(tài)水平和學生的心理因素,在教學目標的選擇上,過于簡單的教學目標會讓學生產(chǎn)生無趣感,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正是其興趣和好奇心正濃的時候,如果學生認為教學目標太容易達成,不僅不利于其學習興趣的提高,甚至會對學習失去敬畏之心,增大了自我主義的蔓延,這對于學生的發(fā)展也是極為不利的。而難度較高的教學目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挫敗感,不利于學生學習信心的提高,對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也許會取得較好的效果,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學習難度的增加,甚至會讓其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因此,這種教學目標設計也是不可取的。教師需要設置滿足學生現(xiàn)階段學習需求的,且在現(xiàn)有學習基礎上稍稍增加難度的教學目標,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學習興趣的同時,無形中得到提升。
三、分層輔導
教師在進行輔導時,可根據(jù)A、B、C層學生差異,選擇不同的輔導方式,如A類學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教師要為其細化,而C類學生在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散和學習方法的靈活性選擇上要加以引導。只有這樣,不同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時,在對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精準,有助于其自身水平的提高。
四、分層練習
教師在選擇練習方式時,無論是課堂作業(yè)還是家庭作業(yè),都要對學生進行相對詳細的觀察,學生完成作業(yè)的過程、水平從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學生現(xiàn)階段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可以根據(jù)練習和學生日常表現(xiàn)綜合來看,以對學生現(xiàn)有水平進行相對正確、客觀的判斷。
利用學生的長處,彌補其不足,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可采用分層作業(yè)的形式。教師在設置作業(yè)時,可設置開放性或彈性的作業(yè),可以增加學生的選擇,但是要注意加強監(jiān)督,以避免部分學生偷懶。
五、分層評價
教師在進行分層評價時,仍要注意,多使用鼓勵、贊賞的態(tài)度評價。且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不同細節(jié)的評價,如B類學生,既要鼓勵其向?qū)W習好的同學學習,也可鼓勵其幫助其他學生,還可鼓勵其上課多發(fā)言等。改進評價的方式,實施多元方式進行評價:分項考核、分項記分;分層次考試、分層次評分;允許學生重考。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教學效果,還可以推動和促進教師實施分層教學。
參考文獻:
[1]蘇小娟. 落實因材施教,提高小班額教學實效性[J]. 課程教育研究,2019(31).
[2]付世卓.實施分層教學,落實因材施教[J].東西南北(教育),2019(01).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