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翠香
摘要:很多學生認為數學學習枯燥乏味、沒意思。要讓學生改變這種看法,讓數學課堂充滿樂趣,教師需要做到:借題創(chuàng)編享故事之趣,巧借手指享游戲之趣,迎合生成享幽默之趣,凸顯質疑享探究之趣。
關鍵詞:數學課堂 ?創(chuàng)編故事 ?手指游戲 ?迎合生成 ?質疑探究
在一次中國成語大會上,有一個同組二人一人描述一人猜成語的環(huán)節(jié),當一方描述枯燥無味時,另一方脫口而出“數學課”,引得臺下哄堂大笑。無獨有偶,有一次筆者參加女兒的家長會時,聽到很多家長私下議論:自己家的孩子不喜歡數學課,說數學課沒意思。
難道數學課真的是“枯燥”“沒意思”的代名詞嗎?《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如何讓自己的課堂告別“枯燥”,充滿樂趣,讓孩子喜歡甚至愛上數學課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借題創(chuàng)編享故事之趣
故事激趣是小學階段很多數學老師在導入新課時常用的方法。孩子跟隨著好聽的故事,不知不覺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可謂是潤物無聲。不僅如此,故事激趣用在講解重難點處也能起到化難為易,化枯燥為樂趣的神奇作用。
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跳繩》一課“試一試:100-48=?”的豎式計算前,筆者做了前測。全班45人用豎式計算,其中有15人做錯,并且這15人得到的錯誤結果都是62。究其原因是部分學生不理解連續(xù)退位的意義。于是筆者針對這種情況,臨時創(chuàng)編一個故事:
兔媽媽讓小白兔從100塊錢里拿走48元錢,問:“還剩下多少元錢?”小白兔說:“這簡單,我列豎式計算?!钡切“淄昧谐鲐Q式卻發(fā)愁了:“個位上的0元怎么能減去8元呢?”它想了一會,說:“有辦法了,個位不夠減,我去跟它的鄰居十位借去。”于是它就在十位上點個小圓點(也可以說蓋個小圓帽),做個記號。不巧的是,十位上也是0,但這個十位上的0很愛面子,也愛幫助人。它心里想:“個位上的朋友很少向我借錢,張一次口,我又恰巧沒有,該怎么辦呢?”它想了想,然后告訴個位上的0說:“你稍等一會兒,我去跟我的鄰居借去?!庇谑牵挥窒蛩泥従影傥蝗ソ?,它在百位上也點個小圓點做記號,百位上的1也特別豪爽,它說:“我剛好有1個,借給你吧。”就這樣,十位把百位上的1借來了。
師:大家想一想:從百位上借來的這個“1”其實就是幾個十?
生:10個十。
師:10個十在十位上怎么表示?
生:在十位上就是10,因為十位上的10就表示10個十。
師:對,你的表達很完整。十位拿著借來的10又借給了個位“1”,借給個位的1又是多少呢?
生:10個一。
師:那十位上現在還剩下幾呢?
生:還剩下9。
師:立即在十位的0頭上寫個9,百位上的“1”被十位借走了還有嗎?
生:沒有了。
師:那現在你們會計算“100-48”了嗎?
生1:我終于明白十位上為什么變成9了。
生2:啊,一個算式還能是一個故事,太神奇了!太有趣了!
看著孩子們這么興奮,筆者當即引導他們在計數器上撥出“100-48”的計算過程,鞏固計算的道理。從課后反饋看,學生在100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豎式計算中很少出現錯誤。
二、巧借手指享游戲之趣
《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倍种赣螒蛞运唵?、便捷的特點深受老師和低年級孩子的喜歡。在一次洗手時,筆者發(fā)現除大拇指外的四個手指之間的寬度大致相等,這四個手指不正可以代替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嗎?于是,筆者把手指游戲融進了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記憶中。
在認識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后,學生還要熟記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熟練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不僅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還為后續(xù)學習面積、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打下基礎。但是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要把“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這些單位間的進率都背熟,難度很大。為了解決“背誦難”這個問題,筆者把手指游戲帶進了數學課堂。
讓學生把左手展開,掌心向上:用食指表示米(m)、中指表示分米(dm)、無名指表示厘米(cm)、小指表示毫米(mm),四指間的間隔表示進率10。當中指彎曲(表示去掉)時,米(食指)和厘米(無名指)之間就少了一個分米(中指),進率就是10×10=100。同樣的道理,無名指彎曲,分米(中指)和毫米(小指)之間的進率也是100。
在課堂上,一個個小手伸著,孩子們一會兒用右手點著左手手指,一會兒又把手指彎曲,面帶笑容,興致十足。
師:你們覺得用手指游戲來記憶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怎么樣?
生1:太簡單了,昨天我媽媽還讓我背,我背不會,回家我就告訴她我再也不用死記硬背了。
生2:數學真好玩,還能玩游戲。
生3:我們的小手真能干。
師:是的,我們的小手不僅很能干,還能隨身帶,以后你們再用到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時,只要伸出手指看一看就會了。
就這樣,孩子們覺得很難記憶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完美落實在孩子們的手指上,真正實現了在玩中學、學中樂!
三、迎合生成享幽默之趣
2016年,我?!拔易钕矚g的老師”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喜歡風趣幽默的老師的學生數位居首位。由此可見,風趣幽默的老師是多么受歡迎??!正如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所說:“幽默是一種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義的傳遞藝術。學會幽默,你便擁有了受大家歡迎的第一大資本!”筆者在教學工作中一直在向這個方面努力,以期擁有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資本。比如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中猜老師年齡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筆者就嘗試“幽默”,結果收效出乎意料。
師:如果按你們所說,老師的年齡為x歲,那這里的x能表示任意數嗎?
生1:不能。
師:能說說理由嗎?
生1:你不可能活到500歲吧?(學生笑)
師:活不到,我連200歲也活不到。(全班學生哈哈大笑)
師:這就表明x在這里要有它的取值范圍。(板書)x歲表示老師的年齡,那(x+2)歲,這個年齡的人會是老師的什么人呢?
生2:是你老公。(全班同學大笑,我也笑了)
師:你能說一說(x+2)歲的人為什么會是我老公嗎?
生2:我爸就比我媽大兩歲。
生3:一般老公都比老婆大。
師:看來你們的社會經驗很豐富。恭喜你,答錯了!(學生集體“啊”了一聲,又笑了起來)(x+2)歲的人還有可能是我什么人?
眾生:你姐姐、哥哥……
學生的思維就在大笑聲中發(fā)散開來……
課后,孩子們圍著我,七嘴八舌地說:“老師你上課真有趣!”“剛才××說是你老公,我還擔心你會生氣呢?!薄按蠹叶颊f好喜歡你上的數學課呀!”
四、凸顯質疑享探究之趣
《課標》指出:“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碑攲W生有了困惑、質疑時,學生的“合作、探究”比老師的講解更具魅力,更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例如在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嘗試與猜測》中,當講完逐一列表法時,大家都說這種方法很簡單。
這時,生1卻站起來說:老師,這種方法好是好,那要是雞和兔的數目很多,要試到什么時候呀?
師:大家怎么看?
(筆者把學生的問題又拋給了學生。臺下一致認為生1講得有道理。)
生2:我覺得這個逐一列表法雖不錯,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適合解決數量較小的“雞兔同籠”問題,如果數量太多,用這種方法就太慢了,而且也很麻煩。
生3:跳著去找,就叫跳躍列表法唄。
師:為你們點贊,你們和數學家想的名字一樣,就叫跳躍列表法。(孩子們自發(fā)鼓起掌來,臉上洋溢著自豪的喜悅)通過剛才的探究,你們還有和他不一樣的方法嗎?
生4:我們組是這樣想的(表2):我們發(fā)現剛才逐一列表法中共有9只雞和兔,而雞5只、兔4只時答案正確,說明雞和兔的只數比較接近時答案是正確的。所以我們就想雞和兔一共有35只,那17和18比較接近,于是我們就有了表格里的假設,但發(fā)現離正確答案還差一些,就繼續(xù)調整,直到找到答案為止。
師:你們覺得這種方法怎么樣?
生5:我覺得很好,中間兩個數比較好找,這種方法比較快。
師:是的,他們非常善于觀察,能從別人的方法中看到思考的方向,我覺得這是很了不起的學習方法,為他們鼓掌。
師;這種列表法又叫什么呢?
生6:我在工具書上看過,叫取中列表法。
師:我不得不說我很佩服你們的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你們臉上的笑容我能看出來,此時此刻你們很快樂,這是充滿自信,享受成功后的快樂,是嗎?(學生們使勁點頭,鼓起掌來)
學貴有疑,疑則促思,思則通變。這節(jié)課就在學生的質疑、思考、探究與掌聲中達到了高潮。
當然,這些只是教學過程的縮影。在數學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樂趣的方法多種多樣,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讓我們在數學教學之路上且行且探索,讓“樂趣之花”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綻放得更加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