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新妹
摘要: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形成來源于各個方面,如自身智力因素、教師因素、家庭因素等,這些都會造成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成為學困生,如果不能及時對學困生采取有效的措施,會導致學生厭學甚至是退學等現象,影響學生的學業(yè)和前途。所以,必須要重視農村初中學困生的轉化問題,積極尋找有效的改變措施,以實現學困生的有效轉化。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4-0173
一、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學生缺乏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在農村初中學校內進行調查顯示,多數學生認為數學學習的難度較大,缺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而造成了班級內學困生的出現。一方面,是由于學生的自身學習能力不高,導致在學習時沒能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導致學習難度增加,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生一開始對數學都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學習過程中不適應教師的教學方式,或者缺乏與教師的交流溝通,導致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不能夠及時解決,逐漸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習成績也不斷下降。
2.學生的學習意志薄弱
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前提條件,而學習意志則是貫穿學生學習全過程的重要動力。由于數學學科的學習內容本身就較為復雜,到了初中階段需要學習的知識點更是繁瑣,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無法做到將全部的重難點講解給學生,因此需要學生自己在課后進行復習和鞏固,探索更多的數學知識。但是,由于農村學生在小學階段打下的數學基礎并不牢固,到了初中階段無法快速適應初中的學習方式,造成學習成績下滑,繼而逐漸失去學習自信心,開始抗拒學習。
3.教師教學方式單一
數學是一門理性學科,具有邏輯性、抽象性、系統(tǒng)性等特點,其中所包含的知識內容也較為復雜,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到了初中階段,數學課程中的重難點逐漸增多,教學任務也越來越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多采用板書或者講解的方式進行教學,由于知識點眾多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知識講解上,缺少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導致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但是,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不能做到一節(jié)課40分鐘都保持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進而出現了學生容易走神、分心等現象,學習效率也難以得到保證,因此出現了學困生。
4.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于生活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qū),許多年輕人為了提高生活水平而選擇外出打工,造成了農村留守兒童較多的現象。由于留守兒童大多是由祖輩進行照顧,而爺爺奶奶的文化水平較低、思想也較為落后,對學習的認知不足,無法對學生進行學習上的輔導和監(jiān)督。另外,近年來農村單親家庭越來越多,父母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照顧和管教孩子,造成學生心理上受到一定的損害,逐漸產生叛逆心理,不愿意學習。
二、轉化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策略
1.培養(yǎng)農村初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為了轉變初中數學學困生,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引入當前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視頻、動畫等形式展現出來,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加強學生的理解和吸收,進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2.通過體驗式教學鍛煉學生的意志力
學生的學習意志力對于初中數學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開展體驗式教學鍛煉學生的學習意志力,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體驗式教學主要是以培訓為主,學校可以為學生安排各種各樣的培訓活動,可以是單人的也可以是團隊的,通過培訓能夠讓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同時還鍛煉了學生堅持奮斗、刻苦拼搏的精神,使其心理素質不斷強化。通過參加體驗式教學,能夠使學生形成堅持不懈的思想精神,在之后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也會形成頑強的意志力,不會因為一些困難就放棄學習。
3.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開放性課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實施,提出要把學生放在課堂學習的主體位置,圍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展開教學活動,并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進行轉變更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通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和開放式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另外,教師可以在課外實踐組織開展一些課外實踐活動,例如數學知識競賽等,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使學生的心靈和思維得到放松。
4.加強與家長的有效溝通
由于農村中留守兒童較多,學生家長無法做到及時對學生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針對于這種現象,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通訊設備實現與家長的有效溝通,例如使用微信、QQ等軟件與家長進行聯(lián)系,這樣能夠對每個學生的家庭基本情況進行初步的了解,深入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況,制定針對性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實現對學生的有效管理。同時,教師要對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進行了解,明確哪些是留守兒童,哪些是父母離異的,并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方式,并加強對學生的關愛和照顧,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另外,也要注重對學生的正確引導,防止學生因缺少管理而誤入歧途的現象,幫助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對于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問題,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視。根據當前出現學困的原因,可以從培養(yǎng)農村初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通過體驗式教學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開放性課堂、加強與家長的有效溝通等措施來實現學困生的轉化,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路兵.高效課堂中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途徑的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237.
[2]黃永高.淺談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學周刊,2017(26):62-63.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長崗鎮(zhèn)初級中學526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