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霞
摘要:學具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使用的非常廣泛,是數學教材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來說,小學低年級課堂中對數學學具的使用卻還不夠重視,教師與學生對于學具的應用原則認知比較片面,使用方法也有諸多問題,急需改善。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學具;現狀;改善舉措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許多教師都會使用到一些教具用以替代學生使用的學具,這種方法雖然省時省力,確保良好的課堂紀律,但長期如此會消磨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而如果教師可以課堂中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學具,掌握好學具的使用時間,不但不會影響課堂秩序,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使用學具的現狀
1.??? 學具使用價值不足,學生學習興趣較低
學具同樣需要更新,但就目前來說,許多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學具太過老舊,與學生喜好不符,學生自然提不起興趣,例如教師會在課堂中要求學生用量角器重復測量不同圖形角度,讓學生覺得枯燥和厭煩,一兩次后就會失去學習興趣。
2.??? 教師對學具重要性認識不到位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領導者,未認識到學具的重要性或是受到條件限制無法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學具,且認為只有成績才是教學重點,更注重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而未重視學具使用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導致學生會用公式計算與解答題,但卻不懂公式如何推導,數學思維難以創(chuàng)新。
3.??? 具象和概念結合不當,使學具失效
很多數學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為了加快課堂進度,用模型展示與PPT圖片等方式代替學具,這與讓學生直接使用學具操作有著根本的區(qū)別,無法將具象和概念結合起來,學具也就無法發(fā)揮實際意義。此外,教師不能以正確的指導語引導學生使用學具,學生無法通過學具自己得到概念與結論,使學具操作只是一種游戲,也是導致其失去作用的重要原因。
4.??? 過度使用學具,降低課堂教學效率
學具的使用是推進課堂進程,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而不是讓學生一直擺弄學具,就許多教師并未意識到這一點,在數學課堂時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留給學生擺弄學具,導致知識點講授時間大量減少,學生也因過于專注學具,而聽不進去老師教授的內容,降低教學效率。
二、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使用學具的改善舉措
1.??? 靈活使用學具,激發(fā)學生興趣
低年級的小學生比較缺乏學習經驗,對數學的學習也相對陌生,還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這個時想興趣就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可以更有效的帶動學生進行數學的學習活動,而靈活使用各種學具,將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出來,有了探究數學知識的探究興趣,學生自然會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堂教學中。
例如:在開展“認識圖形”這一內容教學,教師可在課堂上使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以及球體等生活或學習用品,然后跟學生說: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嗽S多禮物,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學生們回答“想”,然后教師分別拿出牙膏盒、粉筆盒、易拉罐、足球、積木塊、接力棒以及三棱鏡等物品,提問:大家知道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嗎?它們的形狀是一樣的嗎?利用這種對話形式開啟教學活動,把學具靈活的引入到教學當中,讓學生可以親自觀看、觸摸以及感知來探究知識,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出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的好奇心與興趣。
2.??? 對指導語進行合理度,明確教學目標
作為課堂的引領者,教師直接影響著整個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對教案進行設計時,必須充分意識到學具使用的重要性,對指導語進行合理的設計,確保指導語可以正確引導學生使用學具。
例如:在學具教學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先學生講明本節(jié)課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所用的各種學具的名稱,使用學具最主要的目的等,通過指導語讓學生對于各種學具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如若教師自己都未意識到學具的重要性,在課堂中表現出使用學具只是在走形式的態(tài)度,學生同樣會以消極的態(tài)度開展學具操作,因此,教師所用的指導語必須能夠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具操作,并在學生操作時及時的提醒與督導,促進學生的思考,將學具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
3.??? 掌握學具的實效,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數學知識具備較強的抽象性,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其思維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學習數學會比較困難,而想要讓其更好地吸收數學知識,提升其思維品質,就需要通過學具把抽象數學知識變?yōu)榭删唧w感知的內容,讓學生將操作與思維結合起來,增強其思維品質。
例如:在開展“認識分米與毫米”這一知識教學時,為了在學生腦海里形成毫米、分米在長度上的概念,教師可以運用尺子、課本以及橡皮等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品作為學具,課堂引導學生以尺子測量書本的長度、橡皮厚度以及書桌的高度等,讓學生親自感受分米、毫米等概念,將抽象數學理念轉換為具體的現實知識,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手、眼以及腦等感官,還能讓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輕松、自在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知識,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4.??? 充分運用學具,增強學生操作能力
小學低年級學生還處于對周邊事物充分好奇心,想要探索的階段,而在數學課堂中充分引入學具的使用,不僅能夠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還能提升其實際的操作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應用能力。
例如:在開展“時、分、秒”這一知識教學時,為引導學生構建良好的時間觀念,并讓其充分認時、分、秒的概念,教師可選擇一個精美的小時鐘作為學具,上課時,先讓學生觀看鐘面,問學生看到了什么?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鐘面,看看時針、會針、秒針分別有什么特點,最后,為了讓學生充分地理解時間這一概念,可以指導學生自己制作出一個小時鐘,并把鐘內的時針、分針以及秒針指給老師或同桌看,這樣的學具使用方式,既能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又讓其充分了解到時間的定義與意義。
三、結束語
總之,將學具合理、靈活的運用到低年級小學數學課堂中,可以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輕松、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既能推進教師的教學進程,又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引用。
參考文獻
[1]?? 顧蘭芬.小學數學低年級利用學具構建高效課堂的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4):198.
[2]?? 陳麗.數學學具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3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