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氣溫仍居高不下,人容易胃口不佳。此時,要想讓餐飲變得更有誘惑力,一些既能給餐食增色增味,又能起到益身功效的調味料就派上了用場。
適宜在秋季使用的調味品,既有常見的蔬菜,也有散發(fā)獨特香氣的草葉、香料,以及一些風干果脯。在烹菜時,將帶有不同味道的天然調味料加入當中,在豐富菜肴口味的同時,也能為菜品“注”入豐富的營養(yǎng)元素,并在幫助喚醒疲乏的味蕾與脾胃之余,增加了菜品的補身功效。
初秋暑氣依舊難消,持續(xù)高溫會導致汗液增多,此時不僅要及時補水,還需要給身體補充一些“酸味”,通過食“酸”來幫助斂汗,防止因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
那么“酸”從何而來?平日烹煮時,可利用一些自帶酸味的水果,如檸檬、百香果、山楂、烏梅等,取果肉、汁水來做調味料,將之加入菜品中烹調,就能為食物增加一些天然的果酸味。
另帶有酸味的調料,如果醋、香醋、米醋、白醋等,一樣適合在烹菜時使用。在秋季,不少人會青睞吃一些清淡且不油膩的餐食,如用生鮮、蔬果制作的沙拉、涼拌菜等,在做這些菜時將醋加入其中,既能補充人體所需的酸味,也會促進消化液的分泌,還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并能讓一些生冷食物在食用后不易傷及腸胃,有效防止胃腸道疾病發(fā)生。
同時,醋的加入還能起到增加食欲、促進消化、緩解疲勞等功效。在此還是要提醒一句,食酸食醋雖好,仍需要注意控制好食用量,尤其是對醋這一調味料的用量,每日食用不宜超過20毫升。若是食用醋量較大的餐食,則不要讓胃處于空腹狀態(tài),最好能先吃一些食物“打底”,再去享用醋量較大的餐食,以此避免腸胃受刺激而產(chǎn)生不適感。
另外,煮魚、燒肉的時候,在調味料中添點蔥和蒜,會起到較好的去腥味效果。秋季的腸胃較為脆弱,想要保護好腸胃,蔥、蒜之類具有較強殺菌力的調味食材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具有殺菌功效之外,蔥還具有較好的散寒、通陽的功效,在烹煮補增體力的肉菜,如豬肉、牛肉、雞肉時,適當加點蔥來作為調料,不僅能去腥,也會為菜品增加補益功效,并有助提增人體的免疫力,預防感冒侵擾和防止呼吸道、腸胃道等疾病產(chǎn)生。
在烹煮一些蔬食,建議可多放一些蒜泥、蒜末來作為調料。與蔥的用途相似,將蒜作為調料來烹煮蔬菜,除了能幫助餐食殺菌之外,還有發(fā)汗、解暑、開胃的作用,尤其適合和一些清涼的蔬菜,如黃瓜、絲瓜、萵筍、西蘭花等進行搭配,會起到較好的中和效果,使這些蔬菜在食用后更易被腸胃所接受。
此外,將蔥、蒜同時與蔬菜搭配,還能起到一些額外的益身功效。如在秋季烹煮茄子時,放些蔥、蒜來調味,搭配少量高湯來慢燉成湯菜,食用后既下飯又開胃,還會有涼血、消腫等效用。
秋季不少人仍離不開空調、冷飲的陪伴。但這時再長時間吹冷氣、喝冷飲,不免會讓寒氣堆積于體內,久而久之就容易誘發(fā)一些病癥。想要讓有損身體的寒氣及時排出體內,也需要用到一些帶有刺激性的調味料。
這些帶有辛辣感的天然調味料,可從一些蔬菜中尋得,如生姜、洋蔥、辣椒、青椒等。還有干制的香料,如黑胡椒、白胡椒、青花椒、姜黃、紅豆蔻、五加皮、地花椒等,也適合在秋季作為烹食的調料來使用。以地花椒(百里香)為例,有增香去腥之效,和蔥的作用相似,可拿來與肉類食材搭配烹煮。在備料時,撒入一些花椒來腌制牛肉、雞肉、鴨肉等肉類,不僅會讓之后烹煮的肉菜更入味,也會為肉菜增加祛暑、解熱及祛風的功效。
在使用辛辣調味料時,如天氣炎熱就容易引發(fā)上火的不適感,故應注意種類的挑選。如在姜的選擇上,建議用生姜切成姜絲、搗碎成姜泥加入菜品中調味,既有助于開胃散熱,還能夠避免上火的問題出現(xiàn)。
除了帶有辛辣味的調料之外,一些帶有刺激性或具有獨特氣味的綠色植物,如香菜、香茅、薄荷、小茴香、蒔蘿等,也很適宜在秋季拿來作為配菜調料使用。這些綠色植物的添加,在給餐食增加獨特香氣之余,也對養(yǎng)護脾胃有所幫助。
從中醫(yī)角度分析,天氣炎熱需除濕熱、養(yǎng)脾胃,日常宜多食一些甘味之物。此時在烹菜時,既可借助砂糖、紅糖、冰糖、楓糖、蜂蜜等調味料來增甘味,一些自帶有甘甜味的果干,也可以在烹調時充當增加甜味的天然調味料。
秋季,無論是炒菜、燉湯、煲粥,都可以適當加入一些風干的水果來增甜味,如葡萄干、桑葚干、芒果干、無花果干、紅棗干等。這些含有豐富果糖的果干,相較于人工糖,果干所釋放出的甜度及糖分會較低。另外,果干中還含有水果本身具有的營養(yǎng)成分,在食用后也更有益于人體的健康。以葡萄干為例,除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及蛋白質,還富含鈣、鉀、鐵、鎂、磷等元素,在伴隨餐食為人體所吸收后,也能為身體補充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