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劍蘭
格爾木市金峰路小學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對小學語文教學,特別是對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這已成為當今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能力的提升是語文學習的關(guān)鍵,只有語文學習中的閱讀能力的真正提高,才能保證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理解語文知識的含義。
閱讀能力是學生在語文知識理解過程中的基本能力,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進行整體課程設(shè)計和課程內(nèi)容選擇時,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完善自己所學的語文知識,并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文章的含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其根本意義在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也在于完善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在小學語文閱讀的不斷學習與實踐中,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進行文章閱讀與理解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情感水平,完善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多設(shè)計互動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有效地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這樣才能提高整個閱讀教學的水平。老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思考和學習,因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在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卻占據(jù)主導的地位,這樣不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只有尊重學生的主導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使語文課堂變得活躍,激發(fā)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合理的制定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完成相關(guān)閱讀任務(wù)。這一過程不僅要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對低年級學生,由于學生的基礎(chǔ)薄弱,自我管理水平較低,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年齡的特征,制定符合學生年齡的閱讀計劃。而對高年級學生,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此時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技巧的提高,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教師制定閱讀教學目標時要與教材相符合,更要注重學生個性化的良好發(fā)展。
在小學階段,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材內(nèi)容雖然有任務(wù)對話和彩色插圖,但只能在短時間內(nèi)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隨著時間的增長就會失去效果。所以,教師就需要不斷豐富教學內(nèi)容,通過語言或其他形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結(jié)合相應的知識內(nèi)容,讓學生學習相關(guān)的知識。以《小蝌蚪找媽媽》為例,以小蝌蚪與鯉魚媽媽、烏龜?shù)膶υ挒榛A(chǔ),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與改編。老師在正式上課前,準備好蝌蚪、青蛙、烏龜和鯉魚等動物的卡片,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角色,完成對話任務(wù)。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這樣老師不僅通過學生的對話完成了課文的閱讀,還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集中注意力,并且達到增加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課本知識學習過度重視,從而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課堂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應該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應設(shè)置專門的閱讀課程,教師可以在課程中讓學生帶來自己喜歡的書籍和別的學生進行分享,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的互動中喜歡上閱讀。并且教師可以從學生帶來的書籍中找到有價值的書籍,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課堂閱讀材料和課堂閱讀內(nèi)容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讀一本好書就像與許多高尚的人交談。老師應該適當?shù)赝扑]一些課外讀物給學生,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低年級學生,應該推薦拼音拼寫、有解釋性童話或有趣的故事讀物,甚至是一些繪圖讀物,要求家長幫助學生簡單地理解。作者建議,家長需要制定好孩子的課外閱讀時間,保證每天都有一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課外書籍,每天堅持30分鐘,那么小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就必然會得到提高。
從總體上說,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探索更適合小學生自主發(fā)展的閱讀教學模式,引導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地上好每一堂閱讀課,長期的積累不僅促進了語文學科的進步,也能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不斷地激發(fā)自己去深入閱讀,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