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華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山東 東營 257500)
在新教育理念的不斷指導下,道德與法治課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小學教師展開教學的重要目標。但是小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經(jīng)常會因為他們實施的教學策略不對而導致道德與法治方案實施的效果作用不大,對提高小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以及他們的法制意義沒有很大的幫助。在小學生成長的生涯中,教師應該立足于當前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科學有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活動,促進小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可以得以提高。那么問題來了,教師應該怎樣開展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活動呢?以下是本人對該策略的想法,僅供參考。
法治意識指的是人們對法律自身的認識、尊重以及遵守,要想培養(yǎng)好小學生的法治意識,就要從他們小時候抓起,通過點點滴滴的事情,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知法、懂法和守法的良好習慣,從而有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這樣的話,不僅可以使他們在這個階段不去踐踏法律、觸碰法律,還能使他們學會自己合理的運用法律知識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從而避免自己在青少年階段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傷害,繼而促進小學生涯的身心健康成長。教師教會自己的學生學習法律要比單純地給他們傳授法律知識要重要得多。只有讓他們自己掌握學習方法才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達到舉一反三地效果。因此教師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有效地去學習。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打破學生被動學習法律地局面,也可以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我認為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給小學生講述一些法律案例,通過這些案例的分析與講解,是小學生對法律的認識更深一步,從而促進他們法律意識的提升。
例如,教師可以從身邊的小事情舉例來讓學生一起參與談論:小紅和小明一起玩耍,結(jié)果在推推鬧鬧的過程中,小明不小心把小紅推倒了,摔在了講臺上,倒是胳膊摔斷啦。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小明要付法律責任嗎?這時,小學生們就會對這個問題展開談論,有些人認為人是他推到的,所以要負責任,也有人會覺得小明當時時不小心,并不是故意的,不需要負法律責任。這時就需要教師出面給他們講解這個案例最后宣判的結(jié)果。這樣,通過一個實例的講解,可以使學生將法律知識理解得更全面,也能增強他們自我保護意識以及不侵害他們生命的意識,全面提升他們的法律意識。
生活就像是一場游戲,而法律就是游戲中的一種規(guī)則,一種約束他人行為的力量,而道德呢就是我們自身給自己的約束。道德可以使我們遵守我們內(nèi)心的原則,使我們在自身內(nèi)心的情感驅(qū)動下,能夠尊重他人,愛護自己。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事情的發(fā)生。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場景角色扮演,通過場景扮演來提升小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一方面來說,角色扮演可以使學生感同身受的考慮到別人的境遇,促進自己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另一方面,小學生都有一些愛玩愛扮演角色的天性,這樣不僅可以滿足他們的想法還能使他們積極投入到課堂中,切身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例如,教師就可以舉一些日常生活的場景。小紅在上學的途中,突然自行車壞掉,但是上課就要遲到,她很害怕,這時路過的小明同學剛好看到,就停下幫她修了一下自行車。于是兩個人就一起到了學校,為了感謝小明,小紅請小明吃了一頓飯。這樣的扮演,可以讓小學生切身體會到小紅自己車壞掉時的焦急,小明幫助自己后的感激以及小明幫助他人之后收獲的喜悅。這樣的場景可以使學生在同理心的情況下使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得到提升。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初級階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在開展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時,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可以通過課堂問題的方式來啟發(fā)他們自己進行思考,從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
例如,小剛拿著5塊錢準備去買作業(yè)本,但是在買本子的過程中,他在路上看到了一個蛋糕,味道非常香,看起來很好吃。但是錢只夠買一種東西,那么他應該去買什么。然后就讓學生進行分析思考。啟發(fā)學生自己要學會自己拿主意,要有主見。同時也要告訴他們在解答問題的同時也要聽取別人的意見。這種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問題,可以鍛煉學生的靈性思維。幫助他們在今后遇到難題時,可以積極地克服。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不僅可以促進小學生道德修養(yǎng)、法治意識的提升,還能對他們今后的成長具有很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