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于引導高校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有著重要意義和作用?,F(xiàn)階段,我國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教學仍存在較多的不足,例如思政課程的理論性較強、親和力偏低,照本宣科居多、實際應用偏少,達不到思政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此,本文從獨立學院思想政治課程理論性與親和力融合度進行切入,淺析我們應如何改良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
關鍵詞:獨立學院;思想政治課程;理論性;親和力
教育部2018年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有民辦普通高校749所(含獨立學院265所),民辦大學的普通本專科在校生649.60萬人,占全國比例22.95%。高校獨立學院的教育教學,已經(jīng)成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視,獨立學院的思政教學情況,較之以往有了部分改善,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其中偏重理論性、缺乏親和力的問題較為突出。對此我們應在思政課程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提升教育的親和力,將理論性與親和力高度融合,促進思政課內涵與外延的結合、發(fā)展,體現(xiàn)新時代思想政治學科“以人為本”的特點,推動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設。
1 獨立學院思政課程理論性和親和力融合度的不足之處
結合獨立學院思政教學實踐來看,課程的理論性和親和力融合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點不足之處:第一、部分獨立學院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性和親和力之融合的重視程度不高。在現(xiàn)實中,獨立學院更加注重培養(yǎng)偏技能型、就業(yè)型人才,對“德”育沒有給與足夠的重視,思政教育停留于模式化、形式化,極少關注思政課程的親和力,很難產(chǎn)生良好效果。第二、思政課程內容缺乏親和力。過于固化、抽象的教學內容缺乏與時俱進,不能滿足學生成長之需要。第三、思政課程教育方式以傳統(tǒng)形式居多,存在模式禁錮、直白單一的缺陷,難以建立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第四、思政教師的語言魅力和人格魅力有待提升,授課方式需要創(chuàng)新和豐富。大部分思政教師在授課中,多使用傳統(tǒng)的政治話語、學術話語,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從而制約著思政課程理論性和親和力的融合。
2 增強獨立學院思想政治課程理論性與親和力融合度的策略
2.1 提高獨立學院對思想政治課程中理論性和親和力融合重要性的認識,轉變教學理念,營造有利的教育氛圍
在教育中,道德培養(yǎng)始終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獨立學院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為國家培養(yǎng)和輸送各行各業(yè)的青年人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直接決定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水平,而思政課程理論性和親和力的融合程度又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獨立學院應樹立“以人為本”“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對思政課程親和力進行審視,尋找有效途徑,不斷增強思政課程理論性和親和力的融合,方能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2.2 提高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師的綜合素質,打造富有親和力的教師隊伍
1)思政教師首先要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教師在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前提下,要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和學識儲備,夯實理論基礎,延伸理論視野。在思政教學中應“蘊含著理論的魅力,閃耀著真理的光芒”。
2)思政教師應擁有一定的語言魅力和人格魅力,如此才能極大的促進思政課程的理論性與親和力完美融合。(1)語言的親和力是提升思政課程親和力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說過,“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老師無意間說的一句話,就有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有可能毀滅一個天才”。思政課程是為國家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靈魂課程,教師一直以來多以傳統(tǒng)的政治話語、文本話語進行教授,難以拉近和學生的距離。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身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教師要學會用高校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時代話語、網(wǎng)絡新詞去闡釋他們關心的社會熱點事件,解讀深層理論問題,填平師生之間的語言代溝,才能有效提升思政課程的親和力。(2)思政教師扮演著對獨立學院學生進行思想價值教育的最重要角色,教師的品質道德、一言一行,時時刻刻都對學生產(chǎn)生著影響。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有人格,才有吸引力”,思政教師要從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和職業(yè)信念、崇高的師德師風和親和得體的儀表形象等多個方面,塑造自身人格魅力,獲得學生的認可和喜愛,成為其心中楷模,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切實增強思政課程理論性和親和力的融合。
2.3 豐富獨立學院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增強其科學性、時代性和生活性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四門教育部指定課程,除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之外,其他三門多以理論的形式出現(xiàn)在教學中,要想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思政教學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必須要賦予教學內容較強的時代感和溫暖的生活氣息。
1)提升思政課程教學內容的時代感,就是要把握新時代發(fā)展的主旋律,體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特色”所在,讓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分析當前世界發(fā)展形勢和我國所處國際環(huán)境,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目標和任務,明晰青年一代肩負的歷史使命與責任,幫助其樹立遠大理想和腳踏實地為之努力奮斗的堅定決心。
2)思政課程教學內容的生活性就是要設置具有生活氣息、貼近社會、貼近學生的教學內容。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jīng)這樣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边@句話同樣適用于獨立學院的思政教學。具體來說,思政課程的內容應涉及政治、經(jīng)濟、社會、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融入生活氣息。比如結合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學習問題、就業(yè)問題、戀愛問題來進行思想政治教學,關心關注學生日常,積極給予有效引導和幫助。思政教學只有真正貼近學生生活,了解學生所思所想,以理論為其答疑解惑,才能真正被學生所接受。
2.4 改進和創(chuàng)新獨立學院的思政教學方法,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增強思政課程的感染力,以實現(xiàn)理論化與親和力的高度融合
傳統(tǒng)的思政教學以師生面對面的線下課堂為主,多以知識灌輸、理論講解、案例分析等為主要方法。當前,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助推下,教育環(huán)境也從傳統(tǒng)的封閉式轉變成開放式。獨立學院也應當對教學方法實施相應的線上升級,積極運用新媒體平臺和網(wǎng)絡載體,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現(xiàn)代教學手段有機結合,發(fā)揮線上線下各自優(yōu)勢,共同致力于提升獨立學院思政課程的親和力,增強思政教育實效性。
3 結束語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猛發(fā)展,我國高校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尤其對于獨立學院,切實加強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迫在眉睫。本文以增強思政課程的理論性與親和力融合度為研究視角,立足新時代背景和大學生發(fā)展實際,分析我國思政教育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從更新教育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師素質等方面進行實踐研究,為提升思政課程理論性與親和力之融合度,切實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進程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張斯琪.以人為本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30.
[2]李淑敏.互聯(lián)網(wǎng)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創(chuàng)新探究[D].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吉林大學,2017.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蔣文艷(1981-),女,漢,湖南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經(jīng)濟學碩士,經(jīng)濟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實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