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科幻小說展開專題研究性的閱讀,通過小組自由選擇專題、師生定期討論、制作閱讀海報和專題學案、帶動學生對科學問題的關注、小組合作展示閱讀成果的形式,引導學生從哲學、科學、藝術等不同側(cè)面思考社會人生,真正發(fā)揮了學科融通的“樞紐”作用,獲得理性精神、反思意識、審辨思維、價值關懷上的極大進步。
關鍵詞:科幻小說 專題閱讀 學科融通 項目式學習
一、 中學生為什么要讀科幻
從以劉慈欣為代表的中國科幻小說家在國際星云獎、雨果獎連獲佳績,到科幻小說進入高考試題,再到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熱映,科幻小說迅速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隨之,科幻小說也進入中學閱讀的視野。其實,科幻小說的閱讀一直沒有離開過中學。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和我的同學之間就已經(jīng)在傳閱科幻小說;從教多年,也深知科幻小說一直是學生喜愛的類型小說之一。當下,該把學生的這種自發(fā)變成一種自覺,讓科幻小說成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不再成為老師、家長見之欲收,不能見諸天日的東西。
中學生為什么需要閱讀科幻?我認為有這么三個理由:
其一,科幻小說有趣??苹眯≌f立足于現(xiàn)代社會對未來想象,相較于古典文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又能激發(fā)學生對于未來的想象。
其二,科幻小說能夠引發(fā)對社會的關注??苹眯≌f通過展示技術來探討人性,有趣的內(nèi)容體現(xiàn)出的是對人類社會的深厚關切,能激發(fā)學生對于科學技術的反思和相關社會問題的探究和思考。
其三,科幻小說是個“樞紐”。科幻小說有著對科學技術和相關社會問題的反思,可以以此為切入口,帶領學生走向一些嚴肅的哲學、社會學、科普、藝術等門類書籍的閱讀。
赫胥黎曾經(jīng)說過:“科學和藝術的共同目標都是表達事物的永恒秩序,區(qū)別只在于表達的方式不同?!笨苹眯≌f以其特有的性質(zhì),融各門學科閱讀的特質(zhì)于其中,并讓哲學、科學、藝術(人文)融為一體,學生通過閱讀經(jīng)典(包括經(jīng)典文學作品、科幻作品、科普著作等),理性精神、反思意識、審辨思維都能得到極大的提升,最后對于宇宙、世界、人生都會形成自己特有的價值關懷。
二、 科幻小說專題閱讀的設想
有鑒于此,我一直致力于推廣學生的科幻閱讀。其間,嘗試過很多方法。先是課內(nèi)推薦,建立科幻小說的書庫,學生借閱還頗多;到后來,我干脆親自上陣,給學生開設科幻小說的專題講座,效果不錯……但是多年下來,總感覺到科幻小說總體量多,種類也龐雜,這么“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閱讀,雖然不能說沒有用,但總體效果不大理想。學生的閱讀沒有反饋;即使是講座,也是我講學生聽,沒有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因而,在最近的一輪教學中,我以曾經(jīng)采取過的世界著名作家專題小組閱讀的形式,讓學生對科幻小說也展開專題研究性的閱讀。
那么,還進行作家專題閱讀嗎?科幻文學史上有許多著名的小說巨匠,如凡爾納、克拉克、阿西莫夫、布拉德雷伯里、菲利普·迪克、安蘭德、阿特伍德、筒井康隆、劉慈欣,等等,足夠?qū)W生探究。但是由于科幻小說的特點,一個作家的小說其同質(zhì)性往往比較大,如果從作家專題入手,和文學閱讀別無二致,體現(xiàn)不出科幻小說的特點。因此,我最終決定以科幻專題的形式來開展科幻小說的閱讀活動。
依據(jù)科幻小說大致的分類情況和班上的小組數(shù)量,我設置了7個專題:(1)太空歌劇;(2)時間旅行;(3)人工智能;(4)未來世界;(5)平行世界;(6)賽博朋克;(7)生物工程。其中有些專題稍有重合,但基本上各成一類。每個專題我都推薦了許多相關書籍,并設立了高階版和普通版兩種書籍(詳見表1),以符合不同學生的閱讀能力。對科幻有高度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比較難讀或是篇幅比較長的小說,如安蘭德的《阿特拉斯聳聳肩》、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等等。另外,在“平行世界”專題中,我把架空類的小說也并入其中,像托爾金的《魔戒》、喬治·馬丁的《冰與火之歌》,以此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也是參照了美國對于科幻的廣泛分類。
同時,我給這次專題閱讀設立了一個目標:通過精讀某一專題的科幻書籍,了解科幻小說的特點,掌握科幻小說的閱讀方法,初步了解和掌握科幻小說研究的路徑。學生選擇專題后,在一個多學期內(nèi),閱讀自己選擇的書籍,并和小組內(nèi)的其他同學互相交流、探索,形成對這個專題小說的整體認知和分析,然后小組向全班展示小組閱讀的成果。
三、 科幻小說專題閱讀的操作
(一) 小組自由選擇專題
班上每個小組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專題,閱讀能力強且對科幻興趣濃烈的可選擇高階版讀物,利用課余時間和閱讀課進行閱讀。而且,每個小組的書籍采取圖書漂流的形式,每一位學生讀完自己選擇的書籍,可以去讀同組其他同學選擇的書籍。這樣,他們能對自己這個專題的書籍有更多了解。
(二) 師生定期討論
教師每隔一段時間,利用閱讀課,或與學生單獨聊天,或是參與小組集體討論,深入了解小組的閱讀情況,并解答他們的疑難問題。
(三) 制作閱讀海報和專題學案
1. 制作海報。
通過一個學期的閱讀之后,我布置學生利用寒假的時間制作海報。上一次專題學習學生分小組制作,這一次則是每人制作一份,而且要求各有不同,必須結(jié)合對本專題的了解來介紹自己閱讀的書籍。這樣,通過制作海報,學生重新審視自己閱讀的書籍,并深入了解自己選擇的專題。同時,制作海報要求運用形象化的思維,學生要以藝術化的表現(xiàn)方式呈現(xiàn)自己閱讀和思考的成果。這本身也是一次藝術、文學等多門學科融通的實踐活動。
2. 制作學案。
鑒于科幻閱讀的專題性質(zhì),學案的制作內(nèi)容也有了一些變化,更注重專題性。具體如下:
(1) 專題概述:簡要介紹本專題的內(nèi)容、特點以及發(fā)展情況。可以百度搜索,但是要進行編輯。
(2) 小組專題評介:用200字左右的篇幅談談自己對本專題的看法。要有基本論點和闡述。
(3) 專題閱讀書籍介紹:包括書籍、作者、譯者、出版社、內(nèi)容簡介,每位閱讀人撰寫100字的評論。
(4) 精彩段落摘錄:不一定每本都摘錄,可以選擇最精彩的兩三本,選擇一些段落供同學欣賞;摘錄之后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引發(fā)同學思考。
(5) 深度探究:本專題有哪些值得探究的問題,選擇一篇對專題(也可以是專題的某本書)的評論文章,設計一些問題或者話題,帶領同學討論。
其中,第(2)—(4)項每一個成員都必須參與。
這樣的要求,促使學生將自己所讀的書籍和選擇的專題結(jié)合,更具有專題探究的性質(zhì)。
(四) 帶動學生對科學問題的關注
為了讓學生的討論有理論的高度,高二上學期,我?guī)ьI全班學生閱讀了一本科普著作《人類的終極命運》。這是一本介紹人工智能的書籍,它將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放置在人類哲學、科學、藝術的譜系之中,所關切的問題也不僅僅限于人工智能,更關注到科學與道德、技術與人心之間的關系。這本書的閱讀有點難度,但它能拓寬學生的思維層次,給學生思考科幻、科學問題提供依托。在之后的科幻專題研討和展示中,很多小組都提到了這本書,并且利用這本書中的資源,結(jié)合自己的專題進行討論。
(五) 小組合作展示閱讀成果
第二個學期開始,留給學生一定的制作學案的時間。其間,教師不斷地和小組同學討論,指出學案中的不足,提出修改的意見,幫助他們完善學案。這個過程也是學生重新對自己選擇的專題深化認識的過程。
最終,每個小組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展示他們閱讀和探究的成果。這7節(jié)課是美妙的,是7個小組近一年時間閱讀成果的呈現(xiàn)。每個小組的學案,全班共同閱讀,勾畫點評,寫讀后感,并且自主提出問題。這就使得小組展示的時候不是一言堂,其他小組的同學會質(zhì)疑問難,彼此的觀點得到碰撞,組與組之間的內(nèi)容互相滲透,使討論不斷走向深入。
四、 科幻小說專題閱讀的成效
通過科幻專題的閱讀,學生在7個專題中盡情領略了科幻小說的魅力。雖說是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專題,每個人選擇一本書,但是組內(nèi)的同學相互“漂流”,甚至組與組之間相互“漂流”,使得很多學生的閱讀跨越了自己選擇的書籍和專題,走向了一個更廣闊的科幻天地。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我的探究,主動地建構(gòu)自我認知。從一開始的懵懂,到后來的侃侃而談、鞭辟入里,學生的自我生命,通過科幻閱讀得到了豐盈。同時,從學生制作的學案和展示的成果中,可以窺見他們敏銳的眼光、深刻的思維、對科學的反省、對社會問題的關注。他們已經(jīng)能夠利用科幻小說這個載體,從哲學、科學、藝術等不同側(cè)面思考社會人生,真正發(fā)揮了學科融通的“樞紐”作用。
這里呈現(xiàn)幾個小組的專題評介和問題設計。
這是“時間旅行組”的專題評介:
但人類的好奇心如同宇宙的邊界浩瀚無邊,探索與求知才能推動人類的發(fā)展,不可能因為未知的恐懼而放棄對時間穿梭的渴望,我唯一的希望便是人類的自律伴隨科技一起進步。
這是“生物工程組”的專題評介:
生物工程專題作品有些注重科學性,有些更注重社會性。
它們基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引發(fā)出對人、生命的終極問題探討。
科幻作品想象的技術很多被人類實現(xiàn),甚至落后于時代,而作品蘊含的精神內(nèi)涵則是歷久彌新的。
下面則是“人工智能組”設計的問題:
人類應不應該給予人工智能同等的待遇?
在人工智能真正擁有心智的那一天,社會將出現(xiàn)怎樣的危機?(或轉(zhuǎn)機?)
人工智能帶來的危機能否通過法律的形式解決?
人工智能可不可以產(chǎn)生自己的民族?
還有“賽博朋克組”設計的問題:
自我與外界的關系:什么是可以被改造的?我可以徹底地改造我自己嗎?我能改造我的靈魂嗎?
虛擬界中窺人性與荒誕深處現(xiàn)真實有何聯(lián)系?
人類在科技高速公路上疾馳,可這道路前方真能通向烏托邦嗎?
五、 關于科幻小說專題閱讀的幾點總結(jié)
(一) 好奇心是撬動科幻閱讀的基石
學生天然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人類的文明可能就源自那不可磨滅的好奇心。是哪個種族第一次仰望星空?是哪個種族第一次把萬物畏懼的火帶回了部族?……好奇心能夠支撐人類探索無數(shù)的未知領域,這在克拉克《太空漫游》和其他諸多小說中都有提及。調(diào)動起好奇心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因為它是撬動學生閱讀的基石。學生不對所讀的書籍有好奇心,閱讀便會很快走向膚淺和功利。
學生天然對科幻小說具有好奇心。教師需要做的是,用合理的形式喚起和維持這份好奇心。因此,科幻小說的專題閱讀肯定不能選擇高大上的專題,而是能貼近學生的實際,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我選擇的時空旅行、平行宇宙、生物工程等專題,都是無數(shù)小說、電影乃至社會熱議的話題。學生本身有所接觸,但是了解不深。因此,在聽說要進行專題探究后,積極性都非常高,他們想知道這一專題的小說究竟有趣在哪里,也就會帶著好奇心去閱讀。而且,每個學生閱讀的書籍又不一樣,就會對其他同學閱讀的書籍產(chǎn)生好奇心,都不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之間就自行“漂流”書籍進行閱讀,并熱烈地探討。
(二) 專題有助于學生以點帶面、自主探究
學生的閱讀,分自由閱讀和專題閱讀兩類。自由閱讀發(fā)展學生的興趣,而專題閱讀則是把學生的興趣向更深處引領??苹眯≌f的種類繁多、門類龐雜,要尋找一個切入點帶領學生閱讀,盡可能有一個全覽式的了解,則非專題閱讀不可。這次科幻專題閱讀實踐活動中,學生由一本書到一個專題,再到其他7個專題,不斷地擴展自己的閱讀邊界,通過專題引導自己的閱讀。由此,他們的閱讀就有了定位,他們對于小說的認知就不再局限于一本書,而是從一本書跳出來,從專題的角度反思自己的閱讀。其間,學生思考的集中性、系統(tǒng)性也得到了加強。他們的閱讀,不再零散、漫無目的,而是更有效率,也更有利于思維的成長。
(三) 教師要以提供支架的方式參與學生活動
學生自主探究,并不意味著教師無所作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付出的心力也很多。第一,教師要設計活動的框架和流程,給科幻小說進行分類,提供閱讀書目和研究參考書目。第二,教師要監(jiān)測學生的閱讀狀況,在適當?shù)臅r機給予必要的幫助。第三,在學生為難的地方,如學案的制作,教師要給學生操作的范式和清晰的規(guī)定,好讓學生有抓手、能操作,為他們的學習和探究指引方向。
總之,整個活動就像是一個大型項目式學習,學生各自分工、領任務,自行解決過程中的問題;以專題為抓手,自主學習。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提供給學生必要的幫助,然后適時地放手。這樣,學生才能實現(xiàn)自我的成長。
(楊贏,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