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是幼兒發(fā)展自我能力、探索外部世界最直接的方式。3-6歲正是幼兒各方面能力飛速發(fā)展的時期,迫切需要通過學前的學習開發(fā)自身潛力和認識外部的客觀世界,考慮到3-6歲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幼兒園課程不能照本宣科,流于形式,而應該真正走入生活,通過游戲,讓幼兒在生活化、游戲化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語言、動作、社交、藝術和科學等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文章抓住“生活化”和“游戲化”兩大主題,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辨析了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意義,第二部分介紹了支持幼兒園課程發(fā)展的幼兒園課程生活化和游戲化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生活化;游戲化;課程
一、 引言
生活即教育。教育來源于生活,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通過游戲化生活化的課程,引導幼兒發(fā)展整合性的五大領域能力,促進幼兒塑造更為完整的主觀世界,探索客觀世界。
二、 幼兒園課程中生活化游戲化的意義
在這3-6歲的幼兒期里,行為和知識形成了大腦的原型,這影響了人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人們的世界觀,這就是為什么必須加強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為此,社會各界已經采取了各種相關舉措,促進幼兒課程的生活化和游戲化,促進幼兒全方位的發(fā)展。
(一)以生活為導向的游戲化教程可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
幼兒教育是基礎的教育階段,幼兒的認知能力在這階段迅速的發(fā)展起來,將生活化的課程融入教學中可以提高孩子對未知世界的認識和識別能力。在兒童早期,天上的云朵,路邊的花草等都將會喚醒幼兒的內心好奇心。幼兒園中種植的花草樹木,從來都是吸引幼兒關注生命的美好素材,你會看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對這些豐富多彩的世界感到好奇和懷疑,任何新奇有趣的事情都會使他們想一探究竟。在課程游戲化過程中,教師將生活中的事物帶入課程,使幼兒對世界有更深刻了解,并不斷讓幼兒形成較高的認知能力。
(二)以生活為導向的課程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意識
幼兒主要是在人際交往中獲得自我概念的,通過與他人的交流,構建自我豐富的信息,并將它們協調起來,形成自我意識。比如在地震逃生的教育活動中,懂得發(fā)生地震時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并且在地震演習活動中能在室內尋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并能聽懂警報聲安全有序撤離到戶外空曠的地方。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使幼兒了解了地震的知識,也認識自己、老師和同伴的關系,認識自己在集體中與群體之間的相互影響等。在師幼互動中,幼兒從家里帶來手電筒,幼兒通過開關、拆裝、使用手電筒,描述自己在家中使用手電筒的經驗和發(fā)生的有趣故事,引導幼兒積極發(fā)言與同伴老師等的討論,探索手電筒的多種用途,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在愉快的體驗中得到發(fā)展。通過這些生活化的活動,幼兒在形成自我意識的過程中,能更客觀地認識自己和評價他人,更有效地認識自我,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以生活為導向的課程可以激發(fā)幼兒學習的熱情
教師將不同的生活形式引入課程活動中,以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熟悉的學習環(huán)境,這也使幼兒能在輕松的氛圍下激發(fā)學習的熱情。通過引導幼兒參加主題活動“環(huán)境保護守護者”,從幼兒感興趣的生活垃圾分類出發(fā),這樣不僅讓幼兒知道了垃圾分類的知識,更是進一步激發(fā)幼兒觀察周邊環(huán)境的興趣,同時幼兒可以通過廢舊物品的制作,通過水污染的科學實驗如水油分離等,通過周邊環(huán)境的調查等活動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更加深入的探索下去,認識和探索自己生活的社區(qū),這樣的教育形式可以讓幼兒體驗學習的樂趣和轉移知識中的學習熱情。
(四)以生活為導向的課程可以強化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用雙手去做事情,用身體體驗更真實的生活。大自然是活素材?,F代社會的生活常常使我們與大自然隔絕開來,從自然中來,在自然中鍛煉,這些在樸素生活中鍛煉的技能可以為幼兒以后的生活提供需要的能力,即使摒棄豐富的物質世界中成熟的工具,幼兒仍然能擁有照顧好自己的能力。幼兒在幼兒園的種植地內親手種下玉米、黃瓜、毛豆;在一次次的鋤地中,一次次的為植物搭架中,通過雙手的勞動,尋找與自然對話的能力,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生活為導向的課程可以進一步拓展幼兒思維,積累經驗,從實踐中來,最終又回歸到實踐中去;讓幼兒不怕困難,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幫助幼兒適應社會生活。
三、 以生活為本,游戲為基的幼兒園課程實踐措施
(一)生活化游戲化課程內容的選擇
每種課程模式都有其自身的背景與條件。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基于生活的游戲化課程的目標
我們在設計幼兒園生活游戲化課程時,需要考慮許多因素。例如,課程的背景、主題是否可以整合各種課程因素,以幼兒為中心,從而使主題教育從孩子的生活接近孩子的世界,同時還必須反映完整性,并協調游戲、觀察、教學等各種環(huán)節(jié),并具有在教學過程中統(tǒng)一行為、認知和情感的能力,以提高課程實施的整體效果。我們也應考慮課程的適應性,針對不同發(fā)展水平和年齡特點的幼兒,設計不同的目標,讓教育真正融于幼兒生活之中。另外,課程目標設計的時代性也是我們需要納入的原則之一,針對日新月異的社會,很多新鮮事物應運而生,幼兒可接觸到的事物有時超出我們想象,只要是科學性的、易于幼兒發(fā)展的內容都可以作為課程的范圍進行調查和選擇。
2. 組織和選擇與生活有關的課程和游戲化課程的教育內容
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教師應把課程內容看成是幼兒學習經驗的整合。幼兒已有的心理結構,幼兒與材料、同伴老師之間的交互決定了幼兒是否能夠真正獲得課程內容。因此教師應學會觀察幼兒的生活,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并及時延伸和深化教育的內容。例如,在鏡子的世界的游戲中,幼兒在平常生活中使用的鏡子,就可以開展多次的探索活動。幼兒通過兩面相合的平面鏡,將鏡子豎直放立,呈現出不同的角度,幼兒就可以在不同的呈現角度下發(fā)現不同的鏡面中呈現的物體個數,通過觀察并把發(fā)現記錄下來的方式,通過與同伴的探究,發(fā)現雙面鏡的秘密,探尋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科學奧秘。
生活是一個整體,自然和日常社會總是向幼兒展示的了豐富多彩的內容,為了在科學教育內容中實現生活,因此有必要整合相關內容,使幼兒能夠全面,全面地感受到生活。例如,教師在設計中秋節(jié)的主題活動時,我們可以要求每個孩子帶上月餅并將其介紹給同伴,讓幼兒比較月餅的顏色、形狀、大小和材料,請幼兒將月餅分為兩個、四個和八個等,然后請幼兒進行交換和品嘗,在這其中幼兒將進行語言交流、數學觀察和比較,進行伙伴之間的數學知識的討論等。在這個完整的生活場景中,幼兒獲得了多種體驗,積累了多種生活經驗。
(二)幼兒園課程生活化與游戲化背景下教師的實踐策略
我們常說:“一日生活皆課程?!陛p松愉悅的游戲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了更多學習和主動探索的機會,使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方式參與各種有趣豐富的活動。教師要嘗試大膽地生成游戲和生活課程,并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特點出發(fā),同時整合知識和經驗,并通過游戲的形式真正展現生活和教學的內容。如何更多的挖掘生活素材,將零碎式的活動整合有效的課程,使幼兒能在更深層次的活動游戲活動中發(fā)展能力是我們需要思索和探索的。
1. 關注游戲與幼兒自主的探索活動
我們要將教育與幼兒特有的生活方式緊密結合起來,讓游戲成為教育的主要活動,既體現了對兒童的尊重,又有一定的教育作用?;诖?,教師在實踐探索中要明確,幼兒平時的所思所想所見,自發(fā)性的游戲活動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有目的地轉化成系統(tǒng)性的探究活動,一方面可以使教學活動盡可能游戲化,始終以幼兒為中心設計活動,變幼兒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強調幼兒自主的游戲,使兒童回歸本真;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師觀察分析幼兒游戲的水平,提高教師游戲課程化能力。
2. 游戲、課程要與生活相滲透
游戲和課程都來源于生活,讓幼兒在生活化游戲化的課程中學習基本的生活知識,提高自己的自立自理能力,在這樣自由自由的探究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幼兒,最終成長為不僅可以學會主動學習知識,并且是一個身心健康,有著良好社會和生活適應能力的人,這是適應未來快速發(fā)展社會的必備條件。幼兒園中豐富的樹木資源就是幼兒常常喜歡觀察的,這是幼兒天然探索的素材,可以為教師提供課程化的資源。首先,教師要對園中樹木進行資源調查,對幼兒可以開展的活動進行預設。從幼兒的興趣點和各年齡段特點出發(fā),深度挖掘可實行的活動。其次,在課程實踐中,一方面,讓幼兒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階段性的主題活動,如“枇杷熟了”活動中,幼兒可以在五大領域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制作糖水枇杷,枇杷寫生等。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從宏觀方面為幼兒提供探索方面。幼兒可以從石榴樹出發(fā),對園中結果實的樹木進行調查;從香樟樹出發(fā),對園中的常青樹進行記錄整理,讓幼兒以分班或分組等形式對自己感興趣的樹木進行一個全方位的探索,滲透到幼兒每日的活動中去,滲透到幼兒每日的探索行為中去,從整體系統(tǒng)的角度考慮幼兒園游戲和課程之間的關系,生成和實現一系列的園本化課程。
四、 結語
以生活為本,游戲為基的幼兒園課程能保持兒童的自然狀態(tài),并使兒童在自然狀態(tài)下享有平等、幸福的生活和自由,在自由自主愉悅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中獲得發(fā)展,這是我們一直將要遵循和實踐的信念。作為教師,應該時刻以兒童為中心,將生活化游戲化的課程精神貫穿每一句言語中,每一次思考中,每一次行動中,每一次記錄中,最終轉化成系統(tǒng)性的課程研究,不斷提高教師的游戲指導水平,深化課程建設能力,能為幼兒真正的全方面發(fā)展奠定基礎,指引幼兒以更為科學有序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探究生活、探索世界。
參考文獻:
[1]諸思琴.一日生活皆課程: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0):233.
[2]孫瑞霞.以游戲為中心,讓幼兒在玩中學[J].學周刊,2019(17):169.
[3]費春清.幼兒活動生活化、游戲化的組織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4):199.
[4]繆麗芬.學中玩 玩中學:談“數學”活動生活化、游戲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112.
作者簡介:
徐潤斐,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長安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