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然 楊靜
摘 要:虛擬仿真系統(tǒng)由于其可以為使用者提供較為安全的、可重復的實驗環(huán)境,因此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機構都開始采用虛擬仿真系統(tǒng)對護士和(或)護生進行培訓。目前我國已發(fā)展了涵蓋內、外、婦、兒等護理主干學科的虛擬仿真系統(tǒng),與此同時虛擬仿真系統(tǒng)也開始逐漸運用于??谱o士的培養(yǎng)中。
關鍵詞:虛擬仿真;護理教學;應用進展
Abstract? Nowadays, more and more schools and institutions begin to use virtual simulation system to train nurses due to virtual simulation system could offer a relatively safe and repeatabl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to users. Meanwhile, China has developed a virtual simulation system which covering the main nursing disciplines, such as internal, external, gynecology and pediatrics. Further, the virtual simulation system has also been gradually applied i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nurses.
Key words virtual reality; nursing teaching; research progress
護理是一門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并重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臨床實踐,但隨著學校的擴招和醫(yī)患關系的轉變臨床資源變得相對匱乏,并且臨床實踐過程中存在職業(yè)暴露、醫(yī)患糾紛等風險,同時部分疾病存在時間性、區(qū)域性限制學生在不易見到相關病例,學生在進行臨床實踐時也存在畏懼心理。護理也是一門注重操作能力的學科,學生需要大量的實踐機會來提升自身操作能力,但由于部分操作試錯成本、實驗資源有限和部分實驗器材較為昂貴導致學生無法經(jīng)常性的進行實驗操作練習。因此虛擬仿真技術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院校開始將虛擬仿真系統(tǒng)引入教學當中。
1 相關概念
虛擬仿真(virtual reality,縮寫VR),簡稱虛擬技術,是利用計算機模擬產(chǎn)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用戶關于視覺等感官的模擬,讓用戶感覺仿佛身歷其境,可以即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維空間內的事物。用戶進行位置移動時,計算機可以立即進行復雜的運算,將精確的三維世界影像傳回產(chǎn)生臨場感。該技術集成了計算機圖形、計算機仿真、人工智能、感應、顯示及網(wǎng)絡并行處理等技術的最新發(fā)展成果,是一種由計算機技術輔助生成的高技術模擬系統(tǒng)[1]。
2 國內外虛擬仿真系統(tǒng)在護理教學中應用的現(xiàn)狀
2.1 國內應用現(xiàn)狀
2.1.1 護理基礎教育中的應用
成都醫(yī)學院聶政等[2]在護生的解剖學教育中引入了解剖虛擬仿真系統(tǒng),研究者將學生分為兩個組,實驗組采用虛擬解剖實驗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解剖教學法,實驗結果表明虛擬仿真系統(tǒng)可以提高護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泰山醫(yī)學院陳莉莉等[3]在本科護生的外科護理教育中采用了外科護理虛擬臨床病例應用系統(tǒng),系統(tǒng)設計了包含普外科、泌尿外科等5個科室的虛擬病房,涵蓋6個典型病種,每個病例以治療和護理為主線讓學生通過完整圍手術期的管理模擬學習和掌握相關疾病,學生在使用該軟件后感到滿意。山西醫(yī)科大學汾陽學院李紅梅等[4]在基礎護理教學中引入了虛擬現(xiàn)實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將基礎護理操作分為單項操作、組合操作的方式分為初、中、高三級,學生在完成相應等級操作后才能進入下一等級操作,且通過后可獲得系統(tǒng)獎勵,相關操作均可反復練習。研究結果表明虛擬仿真系統(tǒng)的運用讓學生對相關操作更加理解和掌握提升了操作的熟練度。山東大學的聶立婷等[5]在基礎護理教育中使用了導尿術虛擬仿真系統(tǒng)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使實驗組學生導尿術操作成績顯著提高同時降低了實驗室耗材經(jīng)費。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徐倩等[6]在中醫(yī)護理采用了虛擬仿真系統(tǒng),實驗結果表明采用虛擬仿真系統(tǒng)教學的學生的理論、操作成績及評判性思維傾向優(yōu)于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學生。
2.1.2 臨床專科化教育中的應用
隨著醫(yī)學分科的細化和現(xiàn)代護理模式的轉變,護理??苹殉蔀槿蚺R床護理發(fā)展的策略和方向[7]。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廖瑩等[8]在口腔??谱o士崗前培訓中采用了虛擬實訓模式進行教學,采用虛擬實訓模式的學員考核成績優(yōu)于傳統(tǒng)模式培訓的學員。
2.1.3 虛擬仿真系統(tǒng)在教學中的應用形式
目前國內虛擬仿真系統(tǒng)[2-6]在教學中的主要應用形式是與傳統(tǒng)教學形式相結合,使用者在實驗前通過虛擬仿真系統(tǒng)進行相應的實驗虛擬訓練,同時強化使用者的相關理論知識,從而提高使用者在實際操作時的熟練度,提高實驗的安全性,提高實驗成功率。在與傳統(tǒng)教學形式相結合之外逐漸也有部分高校在應用虛擬仿真系統(tǒng)時采取較為新穎的方式,如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在傳染病虛擬仿真系統(tǒng)的使用中將翻轉課堂的形式引入其中。
2.2 國外應用現(xiàn)狀
國外將虛擬仿真系統(tǒng)運用于護理教學的時間較早,目前該項技術在歐美國際已經(jīng)較為廣泛的應用于護理教育[9-11]。在巴西Matsubara[12]在腫瘤專科護士的培訓中采用了虛擬仿真系統(tǒng),實驗組為53名護士采用虛擬仿真系統(tǒng)進行了為期1-2年的遠程教育,對照組44名護士采用面對面的方式進行培訓。最終比較兩組的學習效果實驗組對知識的掌握與對照組護士相比相當某些方面更加突出,與此同時實驗組護士的對自身時間的掌控更加靈活。在科威特William[13]在靜脈穿刺的培訓中采用了虛擬仿真系統(tǒng),研究顯示采用傳統(tǒng)培訓方法和虛擬仿真系統(tǒng)培訓方法二者在穿刺成功率方面無較大差異,但學生較為喜愛虛擬仿真系統(tǒng)。在葡萄牙Padilha[14]在對護生的教育中引入了虛擬仿真系統(tǒng),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1人,兩組均使用基于案例的學習方法,實驗組以臨床虛擬模擬器為資源,對照組使用低逼真度的模擬器和真實的環(huán)境。在干預前后和干預后2個月分別對知識進行評估,結果表明采用虛擬仿真系統(tǒng)的學生在知識的記憶深刻性和滿意率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學生。在美國Farra S[15]在采用虛擬仿真系統(tǒng)對學生進行災害救援訓練,結果顯示虛擬仿真系統(tǒng)是一種強化學習,提高記憶效率的教學方法。
目前國內護理學教育越來越多地應用虛擬仿真技術,行業(yè)已經(jīng)較為成熟規(guī)范的標準,但大多數(shù)虛擬仿真系統(tǒng)的訓練內容較為單一,可供操作的案例有限,與整個護理學教育體系所需要訓練和操作的內容和項目相比仍然較為匱乏。在今后我們應該立足于現(xiàn)有系統(tǒng)持續(xù)研發(fā)更多的實驗項目,并整合各高校和機構資源,避免重復開發(fā)。
參考文獻:
[1] 李壯, 陳小麗, 王溯. 虛擬現(xiàn)實技術情報分析[J]. 高科技與產(chǎn)業(yè)化, 2016(7):96-101.
[2] 聶政, 雍劉軍, 肖莉. 解剖虛擬仿真系統(tǒng)在護理專業(yè)解剖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解剖學研究. 2015(4):328-329.
[3] 陳莉莉, 劉化俠, 彭磊,等. 外科護理學虛擬臨床病例軟件的開發(fā)與效果評價[J]. 中華護理雜志, 2014, 49(2):226-229.
[4] 李紅梅, 田朝霞, 張紅,等. 虛擬仿真訓練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華護理雜志, 2017(3):275-279.
[5] 聶立婷,殷秀敏,徐奇,等.導尿術虛擬仿真教學項目的開發(fā)及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9,34(1):66-69.
[6] 徐倩, 熊振芳, 賀惠娟,等. 基于體感交互技術的3D中醫(yī)護理虛擬實驗室開發(fā)與應用[J]. 中醫(yī)藥導報, 2018, v.24;No.313(15):132-134+137.
[7] 單亞維, 高尚謙, 喬雪,等. 中醫(yī)護理??苹l(fā)展之路的思考[J]. 護理學報, 2014(11):19-22.
[8] 廖瑩,文學錦,黎曄, 等.虛擬仿真實訓教學模式在口腔專科護士崗前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7,32(6):81-83.
[9] Merril G L, Barker V L. Virtual reality debuts in the teaching laboratory in nursing[J]. Journal of intravenous nursing: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 1996, 19(4): 182-187.
[10] Cooper J B, Taqueti V R. A brief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nequin simulators for clin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J]. BMJ Quality & Safety, 2004, 13(suppl 1): i11-i18.
[11] Nehring W M, Lashley F R. Nursing simulation: A review of the past 40 years[J]. Simulation & Gaming, 2009, 40(4): 528-552.
[12] Matsubara M G S, De Domenico E B L.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nursing in oncology: an experimental study[J]. Journal of Cancer Education, 2016, 31(4): 804-810.
[13] William A, Vidal V L, John P. Traditional Instruction versus Virtual Reality Simul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hlebotomy Training among Nursing Students in Kuwait[J].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e, 2016, 7(9): 18-25.
[14] Padilha J M, Machado P P, Ribeiro A, et al. Clinical Virtual 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019, 21(3): e11529.
[15] Farra S, Miller E, Timm N, et al. Improved training for disasters using 3-D virtual reality simulation[J]. 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2013, 35(5): 655-671.
課題: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8年校級教改項目 基于虛擬仿真系統(tǒng)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傳染病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JGYB2018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