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娟
【摘要】目的 研究護理干預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抗凝依從性的改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對象是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間在我院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隨機抽取76例,按照入院時間分組,早于2018年6月30日的38例劃為對照組,晚于2018年6月30日的38例則劃為研究組,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而研究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加入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抗凝依從性情況。結果 術后隨訪1年,根據(jù)調查問卷顯示,研究組患者在按時服藥、定期復查、飲食調理等方面的評分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結論 加強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能夠提升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的抗凝依從性,從而提升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綜合護理;心臟瓣膜置換術;抗凝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6..02
心臟瓣膜病患者需要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而在手術之后患者則需要終身服用抗凝藥物,而抗凝藥物的使用需要十分慎重,一旦抗凝藥物應用不得當,容易引發(fā)機械瓣膜血栓,進而造成血栓栓塞,最終可能導致患者的死亡結局[1]。有研究顯示,術后嚴格遵醫(yī)進行抗凝治療的患者發(fā)生血栓的概率僅為3.5%左右,而未能遵醫(yī)進行抗凝治療的患者發(fā)生血栓的風險則高達30%,如何提升術后抗凝依從性成為臨床研究中的重點[2-3]。本文就護理干預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抗凝依從性的改善作用進行探討,以臨床患者為例,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現(xiàn)將研究結果作如下整理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是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間在我院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隨機抽取76例,按照入院時間分組,早于2018年6月30日的38例劃為對照組,晚于2018年6月30日的38例則劃為研究組,已采用書面形式將研究內容告知患者并征得其同意。對照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1:17,年齡分布在28~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34±5.87)歲,其中主動脈瓣置換術8例,雙瓣置換術11例,二尖瓣置換術19例;研究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0:18,年齡分布在29~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89±5.62)歲,其中主動脈瓣置換術7例,雙瓣置換術12例,二尖瓣置換術19例。對兩組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發(fā)現(xiàn)性別、年齡等資料上并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即可以進行隨機對照研究。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包括飲食指導、環(huán)境護理及并發(fā)癥護理等,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入心理護理與健康宣教,主要內容為:①心理護理 由于抗凝治療本身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患者容易產生沮喪、悲觀的情緒,使其抗凝依從度明顯下降,影響術后康復。因此,護理人員需要仔細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且根據(jù)每位患者的個性,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使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治療。同時,充分尊重患者,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能夠感受到尊重與溫暖。②健康宣教 許多患者沒有認識到抗凝治療的重要性,在治療過程中容易我行我素,擅自停藥或是減藥,導致抗凝治療效果欠佳,護理人員首先要向患者講解抗凝治療的目的,并且就步驟、注意事項等進行強調,使患者了解抗凝治療的重要性,主動配合治療。健康宣教可以采用視頻、宣傳冊、座談會等,不僅患者參加,也應邀請患者家屬參與,從而督促患者進行抗凝治療。
1.3 觀察指標
術后隨訪1年,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兩組患者的抗凝依從性進行評價[4],共有4個維度,分別是按時服藥、定期復查、飲食調理和自我監(jiān)測,每個項目總分4分,完全能做到計4分,基本能做到計3分,偶爾能做到計2分,完全做不到計1分,共發(fā)放問卷76份,實際回收76分,回收率達100%。
1.4 統(tǒng)計處理
所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均需經SPSS 21.0系統(tǒng)分析檢驗,統(tǒng)一使用(n,%)則表明為計數(shù)資料,行x2值檢驗,使用(x±s)則表明為計量資料,行t值檢驗,凡有P<0.05,即統(tǒng)計學差異存在。
2 結 果
術后隨訪1年,根據(jù)調查問卷顯示,研究組患者在按時服藥、定期復查、飲食調理等方面的評分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詳見表1。
3 討 論
心臟瓣膜置換術后需要終身服藥抗凝,但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對于醫(yī)學知識的認知十分有限,這就使得抗凝依從性大打折扣,尤其是一些偏遠山區(qū)的患者,信息相對閉塞落后,部分患者甚至拒絕抗凝治療[5]。心理護理與健康宣教從兩個方面出發(fā),首先環(huán)節(jié)患者的不良情緒,為患者樹立起治療信心,而健康宣教則是讓患者認識到抗凝治療的重要性[6],二者共同應用于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抗凝治療中,研究結果顯示,術后隨訪1年,根據(jù)調查問卷顯示,研究組患者在按時服藥、定期復查、飲食調理等方面的評分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
綜上所述,加強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能夠提升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的抗凝依從性,從而提升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伍建國,戴 明,唐 鎧,等.心臟瓣膜置換術后華法林抗凝治療效果研究[J].中國臨床研究,2015,28(11):1450-1452.
[2] 張 娟.延續(xù)護理提升心臟瓣膜置換術出院抗凝治療依從性的效果[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19,8(4):198-200.
[3] 蒙慶華.延續(xù)護理應用于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抗凝治療中的依從性效果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9,35(28):144-145.
[4] 陸 洋,傅巧美.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調查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8):62-64.
[5] 胡海紅,高薇薇,毛土英,等.延續(xù)性護理應用于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抗凝管理的效果評價[J].護理與康復,2016,15(2): 113-116.
[6] 胡勤春.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抗凝治療的健康教育及護理新進展[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9,29(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