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松
【摘要】從三年級開始,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在每冊教材中都設置了一個習作單元,是一種新的單元編排方式,是新教材編寫體例的一個創(chuàng)新。教師要更好地研透教材,把握習作單元教學的功能定位,明確教學路徑,從而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本文試以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展開闡述。
【關鍵詞】習作單元? 教學功能? 教學路徑
一、習作單元的教學功能:從散落敲打走向整體構建
(一)建構目標體系 向心聚力
1.準確定位,凸顯年段目標
教材中每一個習作單元,都有一個明確的訓練要素,而這一訓練要素,既是習作單元的核心訓練要素,又貫穿語文習作學習的各個階段。以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想象”這一訓練要素為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各學段“閱讀”“寫話、習作、寫作”目標表述中,都有明確要求?!跋胂蟆痹诹曌髦械囊蟪尸F(xiàn)從簡單到復雜、從培養(yǎng)興趣到明確要求的目標遞升,三年級下冊所在第二學段,“想象”的目標是“不拘形式”,寫清楚“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牢牢把握目標定位,依據(jù)課標建構起訓練要素目標體系,不同年級習作單元訓練要素的目標定位準確,為習作學習提供清晰的指向,避免出現(xiàn)“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現(xiàn)象,使教學發(fā)力更加精準。
2.突出能力,體現(xiàn)序列要求
(1)從選文意圖看,指向核心能力
這一單元選編的經典課文,以及“習作例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等板塊,編寫非常明確,指向“想象”,也就是指導學生有興趣地、大膽地表達,寫自己“奇妙的想象”,通過“想象表達”,達到想寫、能寫、會寫的教學目標。以目標為核心能力指向,教師可以提供可直接感受的選文范本,學生在選文中學習他人“想象表達”的方法。習作例文則通過學生在和自己認知水平與表達方式相似文字的比較中,在欣賞奇妙的想象世界中,進一步強化對想象的感受和認知,在這個基礎上習得方法、實踐言語,樹立習作信心。
(2)從助學系統(tǒng)看,突出核心能力
發(fā)揮想象、表達創(chuàng)意是單元的重要能力目標,隨文提示、批注、課后練習等緊扣這一目標。《小真的長頭發(fā)》一文中,有“小真說她的長頭發(fā)能做些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一課后練習,是訓練學生的復述與模仿能力的,學生可以在復述和模仿中加強言語實踐、積累想象表達?!跋胂笠幌?,小真的長頭發(fā)還能變成什么?用來做什么?”則通過鼓勵學生進行生生交流,在具體話題的表達中,來比較、體會“想法”的奇妙和有趣。如此,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這一單元助學系統(tǒng)主要是針對原文精妙想象的重復認知與模仿,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想象實踐,激發(fā)想象興趣,提升想象能力,從而有效達成單元教學目標。
(二)建構學習過程 耦合傳遞
1.環(huán)環(huán)相扣,內在邏輯清晰
單元篇章頁首先提出兩個單元目標:“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發(fā)揮想象寫故事,創(chuàng)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單元內容編排緊扣單元目標,精讀課文的學習意在激發(fā)學生進行大膽想象的興趣,激活學生想象的意識,在“交流平臺”中,對兩篇課文作者的想象和寫作,進行小結、歸納和梳理,提煉想象表達方法。“初試身手”結合學習方法進行小練筆,在練筆中加強想象實踐、嘗試方法。兩篇習作例文“一支鉛筆的夢想”“尾巴它有一只貓”都是以成年人的視角模仿兒童的想象,基于兒童認知,以兒童視角、兒童口吻創(chuàng)作。習作例文后的思考題,則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想象與表達。習作單元的五個板塊之間就形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建構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習作要素學習過程。
2.圍繞核心,能力體系遞升
學生從單元導語開始學習到習作練習,形成學習進階,全過程提升習作能力。以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我們可以看到以習作能力為指向的學習過程。
這個單元中的每個部分都是一個訓練平臺,各個訓練平臺形成一個相對統(tǒng)一的、細小的能力提升群,能力目標指向“寫出習作,寫好習作”,這也是單元核心學習任務。在目標確定之后,夯實基礎,將學習任務分化為三個部分,逐一實現(xiàn)。第一部分的任務是“感受”,第二部分的任務是“理解”,第三部分的任務是“實踐”,三個部分目標分步實施達成后,以實現(xiàn)習作能力進階遞升的總學習目標。
二、習作單元的教學路徑:從模糊分散走向清晰聚合
(一)淬煉聚集:目標的明確與把握
1.厘清根本,明確目標
習作單元圍繞習作能力要素和教學全過程,要始終把培養(yǎng)核心能力作為目標,同時,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如中年段的主要表達要求是“寫清楚”,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習作訓練要素是“想象”。教師在具體教學時,要把握這一根本,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明白、學得有效。
把握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想象”這一核心能力要素和目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一是“大膽想象”,引導、激勵學生放飛思維,大膽想象,嘗試寫想象作文,最大限度降低學生對習作的畏難心理;二是想象既要大膽、好玩、有趣,又要合理、自然;三是提供了“反著想”與“順著想”不同的兩種想象思路。這樣,“愿望—行動(想象)—結果”構成了一個閉環(huán)敘事結構,為學生在想象上提供了方向和路徑。
2.“寸量”板塊,明確任務
習作單元是一個習作要素訓練系統(tǒng),有明確的目標指向,但各個部分又承載著相應的教學功能,教師在具體教學時,既要明晰主目標,又要明確各部分的教學任務,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學功效。兩課練習都以指向引導學生體會想象、學習想象為重點,又有所側重。《小真的長頭發(fā)》思考練習題1側重于指導學生梳理課文中想象的內容,體會如何展開想象,并進行語言實踐,嘗試轉換表達,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思考練習題2側重于遷移延伸,在課文學習基礎上,展開想象,并通過學友互助,合作學習,激發(fā)想象的興趣,碰撞出想象的火花。《我變成了一棵樹》思考練習題1指向感性認知,梳理對課文關于想象的內容把握;思考練習題2和前一課的安排思路相似,指向延伸表達,是對想象表達的試手。
(二)統(tǒng)整實踐:過程的進階與遞升
1.注意過程統(tǒng)整,進階學習能力
習作單元安排具有整合性,主要著眼學生習作能力培養(yǎng),這也體現(xiàn)習作單元目標的向心力,它將習作單元導語、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和習作六個部分進行整合、聚集,成為一個圓潤統(tǒng)整的系統(tǒng),各部分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嚴密的體系,簡潔而明快。教學需要注意的是,一個單元所有的學習任務,都是緊密圍繞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的,習作作為單元學習成果的一種展現(xiàn),本身也是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服務的。就想象單元來說,這個單元所有的任務,都應當服務于是否激發(fā)了學生想象、學習展開想象等核心目標,而不是以是否完成最后的習作為標準。
2.充分展開實踐,遞升學習要素
教學的關鍵是“讓學”,即引導學生在親身經歷、親自嘗試中經歷學習過程,獲得學習體驗,形成言語能力。習作單元更是一個強調實踐的單元,教師在教學時更要著力凸顯言語實踐性,為學生提供實踐、深入體驗的時空和方法。
在教學《我變成了一棵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緊扣寫得神奇、有意思的情節(jié),采用朗讀品悟、想象畫面、抓關鍵詞、拓展思維等多種方式,進行語言文字實踐,再試著創(chuàng)編故事,為單元習作學習打下基礎。以下是本課第六自然段教學片段:
師:鳥窩有哪些形狀?
生1: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菱形……
師:還會有什么形狀?
生2:五角形、馬蹄形……
師:如果你變成了一棵樹,你會變成一棵什么樣的樹呢?
(出示句子,根據(jù)課文句式進行“想象”練習)
我變成了一棵? ?的樹:? ? ? ?……
。
3.強化言語交際,發(fā)展表達素養(yǎng)
在習作單元中,除導語外,單元的其他五個組成部分均安排有交流的要求,在這里,交流的對象十分明確:是學生,體現(xiàn)了教材對學生之間互動的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便利易行,更容易展開,反饋的及時性也強。當然,教師也可以考慮安排學生與其他人進行交流,如向家長分享自己的寫作成果等。
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習作例文“一支鉛筆的夢想”,文章語句通俗,結構比較簡單,便于學生表達模仿。例文以旁批的形式,對于課文的表達特點和關鍵之處進行點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感受鉛筆是如何把夢想表達出來的,通過朗讀、感悟,發(fā)現(xiàn)以下段式:
第____個夢想,是________________。知道我要做什么嗎?我要? ? ? ? ?。哈,多么好玩!多么開心!
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借助這一段式,想象“鉛筆還會有哪些夢想?”這是對例文學習的一個階梯式教學推進,既內化表達,又進行有針對性的言語交際,和想象融合在一起,使教學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