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市阜寧縣郭墅中心小學 劉春霞
下面筆者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6Colours,找來有關Colours方面的內(nèi)容:新概念英語(第一冊)Lesson 13A new dress和Lesson 14What colour’s your...來完成英語課外閱讀指導課的具體做法,談一談農(nóng)村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指導課的“讀”“寫”策略。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教師提出了要求: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繼續(xù)學習奠定基礎。
如讀對了就給出大拇指說:“You are very good!...”;如讀錯了,就微笑地說:“Follow me,please.Let’s try again,OK?”其實每個學生不管他的基礎如何,他都有想自己嘗試的欲望,都想在教師面前、同學們面前表現(xiàn)出色。如果自己的嘗試得到了教師的肯定,這對他就是最好的表揚,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這樣就能讓每個學生都能自覺地開口“讀”英語,既能提高他們的單詞認讀能力,還能讓他們對單詞中部分字母的發(fā)音有個初步的感知,提高學生對英語單詞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學生說到“colour”一詞時,他們紛紛說出了這個單詞的常見用法,如表示顏色;可與“what”連用對有關的顏色進行提問,形成一句特殊疑問句。這時教師說:“‘colour’是英式英語的寫法,還有種寫法‘color’,這是美式英語的寫法,你們以后再見到‘color’時可要知道哦?!苯又?,教師又大量補充了有關由顏色單詞組成的短語,如“black tea”“black and blue”,etc。從學生的表情可知道他們很感興趣,于是教師趁機對他們拓展了一些外國的有關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guī)范、文學藝術、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知識。這不光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此基礎上的再次自由朗讀,學生會很用心地記憶這些單詞和短語。
在學生對單詞充分掌握后,聽錄音讓其學習純正英語單詞讀音,然后再模仿錄音朗讀單詞。這樣做不但能讓學生對自己單詞階段的學習有個檢查,而且能讓學生學習到原汁原味的英語。這為學生的語句及篇章的朗讀打下很好的語言基礎和感情基礎。
以上整個單詞教學環(huán)節(jié)應在5分鐘左右完成。這步訓練后,學生就能不同程度地達到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能認讀所學詞語;能根據(jù)拼讀的規(guī)律,讀出簡單的單詞。
例如:“Today I will tell you a story about anna’s new dress and new hat.”學生在教師的簡短內(nèi)容提示后大都會進行嘗試性地朗讀,當遇到個別不明白之處還會不知不覺地進行同桌間的交流,朗讀氛圍很濃。
教師開始的時候可以用少量中文給予提示,但是要盡可能地用英語與學生進行簡單交流。例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或者“Look at the picture and tell me what is happening.”用這種開放性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這樣學生就會有話可說,有話想說了。
教師要給學生設定必要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在文章中找答案,這就給學生確立了一個“聽力訓練的目標”,學生就會積極地而不是消極地去聽錄音。老師用一句“Listen to the story carefully,then tell me what is happening here.”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展開語篇的聽力訓練。
播放錄音或者朗讀一遍語篇內(nèi)容,在不停頓的情況下讓學生整體性地靜聽一遍。這樣可以讓學生感知原汁原味的英語語境,激發(fā)他們嘗試朗讀的激情,接下來進行模仿嘗試朗讀,學生就會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要求自己模仿所聽來的語音語調(diào)。
學生先自由交流,然后試著回答教師的問題。例如:“Now you have heard the story.Tell me what colour is anna’s hat?”然后給學生三到五分鐘的時間自由地在小組內(nèi)提出問題并分析、解答問題,例如:What colour’s是什么意思?Anna’s又是什么意思?在這一步的訓練中,要訓練學生從一開始就不做“任何準備”地去聽,也不通過“翻譯”來交流。很快,他們就會適應英語的語音,并理解所聽到的內(nèi)容。
教師先示范朗讀語篇,每句后稍稍停頓,檢查學生是否理解,接著讓學生用心去精讀語篇。這是英語課外閱讀指導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學生必須全力通過教師的簡單表述或語文插圖去理解課文。如果學生還不能理解部分課文內(nèi)容——這種情況總會發(fā)生,這時教師就必須用手勢和模擬動作來進行解釋,學生在充分理解基礎上,會用心感受語篇背后深層次的東西,這樣的一遍精讀很有必要。
教師再次從頭播放錄音,并讓學生流利、有感情地跟讀語篇。經(jīng)過以上6個步驟的精心講解、多次朗讀,這次學生就會很容易聽懂,就會很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出語篇,提高了他們英語朗讀的自信心。
讓學生扮演語篇中的角色,大膽地將所學運用于實際情境中,從中你可以了解到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地運用他們學到的英語。讓學生在自己創(chuàng)設的語境中表演對話,大聲朗讀或大膽創(chuàng)編表演,他們就有了一種“能用英語來交流”的自信心了。
這個介紹對話的過程應控制在20到25分鐘。隨著學生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簡化其中的步驟,這樣學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其后的練習。
各種語言知識的呈現(xiàn)和學習都應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fā),為提升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服務。
在進行了第13課的語篇朗讀教學環(huán)節(jié)后,針對第14課的寫作教學教師從中精選出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習題,先做示范例句的書寫、運用、講解,接著讓學生間快速交流自己的感知,以訓練學生的語篇朗讀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以及訓練學生的規(guī)范書寫能力。
精選第14課的寫作訓練題讓學生當堂完成,以訓練學生的認真審題能力、朗讀的能力以及個性寫作的能力。教師在學生寫作期間,要深入學生中去并作出個別指導,給好生以肯定,給差生以“面子”,讓全部學生都有收獲。
讓部分學生進行習作展示,全班或小組間相互交流并大膽地做出鼓勵性、創(chuàng)新性的修改評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進行寫作、交流,以達到綜合運用的目的。
這個環(huán)節(jié)應在5到10分鐘內(nèi)完成,至此學生基本能夠達到英語課程標準要求: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能用詞組或簡單句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圖片寫出說明等。
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fā)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yǎng)。課下作業(yè)布置決不能隨心所欲地讓學生去完成些練習就行,課下作業(yè)的布置既要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又要拓展提升學生的能力,其中特別要關注學生“聽、說、讀、寫”技能的提高,最終達到綜合運用的目的。
筆者在這節(jié)英語課外閱讀指導課上布置的課下作業(yè)是:聽錄音與同桌進行角色表演;創(chuàng)編與顏色有關的小語篇,小組間朗讀與書面交流;搜集與顏色有關的英語諺語,下節(jié)英語課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應控制在3分鐘左右完成。
總之,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在上英語課外閱讀指導課時教師要多做學法指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英語課外閱讀指導課上要讓學生多聽原汁原味的英語,多大聲朗讀課外的語篇,多思考理解文義,多實踐寫作運用,以達到自我內(nèi)化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