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涵
【摘 ? ?要】教師能夠將繪畫與工藝制作兩種形式有效糅合在一起對幼兒進行充分的美術教育活動。實際上,手工制作源于民間,是農村廣大婦女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她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是美的集中再現(xiàn)。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如何提升幼兒的手工制作能力,成為現(xiàn)階段幼兒教師主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手工制作;幼兒;美術教育;繪畫;智慧
中圖分類號:G610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3-0128-02
手工制作活動蘊含著豐富的創(chuàng)意和想象思維,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之一,手工制作活動開展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折紙、剪紙、捏面人等。借助手工制作活動,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啟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對幼兒進行有效引導,讓幼兒借助簡單的、具有可變性的物質進行再次加工和創(chuàng)造,制造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手工制作能夠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耐心,對促進幼兒的想象能力和空間創(chuàng)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教學活動中提升幼兒的手工制作能力成為目前備受關注的問題。
一、意圖階段的指導
意圖,也可以稱為動機,就是制作手工作品的最終目的。意圖決定著幼兒手工制作的最終發(fā)展方向以及采用的方式。以成人手工制作活動為例,他們的意圖非常明確,或是休閑,或是娛樂,或是創(chuàng)造經(jīng)濟價值。而幼兒的手工制作活動大多缺少明確的意圖,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幼兒拿到紙張時,經(jīng)常會將紙張撕成碎片,也并未在腦海中明確紙張的最終用途,僅僅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自由改變紙張的形狀,而在不斷的翻、折中,紙張逐漸轉變?yōu)榱硪环N形狀,由此激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作興趣。在此過程中,意圖可能會不斷發(fā)生變化,因此為了有效提升幼兒的手工創(chuàng)作能力,教師首先應當引導學生確定意圖。
(一)創(chuàng)設手工制作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
以折紙活動為例,在正式開展折紙手工活動之前,教師可以提前對教室進行相應的布置,通過環(huán)境氛圍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例如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五顏六色的紙蝴蝶,在清風吹拂下紙蝴蝶好似翩翩起舞;在蝴蝶旁邊放置綠色的紙青蛙、荷葉以及粉色的荷花;再用五彩繽紛的紙張折出游動的小金魚,如此一來,教室的一角仿佛成了一片生機盎然的荷塘,幼兒在觀賞折紙作品的過程中也會萌發(fā)出自己創(chuàng)作的意圖,進而積極參與到手工制作活動當中。
(二)增加幼兒與手工材料的接觸機會
幼兒手工制作的意圖并不是從一開始就明確的,而是在活動的過程中逐漸明確的,因此,為了縮短意圖明確的時間,教師可以增加幼兒與各種手工材料接觸的機會。舉例來說,在開展捏橡皮泥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對各種顏色的橡皮泥進行觀察,并了解橡皮泥的軟度、韌性等,并讓幼兒在玩橡皮泥的過程中開展其他類型的活動,讓幼兒不斷增加對橡皮泥材料的了解,進而將多種顏色的橡皮泥進行結合,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興趣。
(三)在游戲中達到意圖明朗化
手工制作意圖的確定其實是在幼兒教師的不斷引導下逐漸明朗的,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應當在游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恰當?shù)囊龑?,幫助幼兒確定手工制作意圖。舉例來說,幼兒拿了一塊橡皮泥,在無意識地揉捏,幼兒教師此時便可以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膯l(fā),如“你想用橡皮泥捏成有趣的動物嗎?”“你想造個小房子嗎?”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可以制作形式各異的橡皮泥作品,讓幼兒欣賞和觀察,并向幼兒提問“你們想不想自己試著動手做一個?”以此激發(fā)幼兒參與制作的興趣,使意圖明朗化。
二、構思階段的指導
手工制作意圖明確后,進入構思階段,也就是如何將意圖具體應用到現(xiàn)實制作當中,需要在頭腦中對作品的形象進行分析和思考,并對作品的造型、色彩以及成品效果等各個構成要素進行分析?;谏硪蛩赜绊?,幼兒的思維能力較差,很少能夠在制作之初便形成完善的構思,常常是在不同物體的引導下聯(lián)想到另外一個物體。因此,幼兒教師應當結合不同時期幼兒的思維特點,進行有效指導,具體分析如下:
(一)幫助幼兒積累多種表象
在開展手工制作活動過程中,表象的積累是一個漫長而有趣的過程,幼兒教師在日?;顒又斜憧梢宰寣W生通過觀察、觸摸等方式加強幼兒對各種表象的了解和認知。在指導幼兒對動物形象進行認知時,以老虎為例,引導幼兒對老虎的形態(tài)、色彩、斑紋等主要特征進行思考。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借助唱兒歌的方式加深幼兒對作品形象的記憶與理解,例如“公雞公雞真美麗,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紅紅的瓜,人人見了人人夸。”
(二)利用不同的材料引導幼兒聯(lián)想
形式各異的材料是引導幼兒進行構思的重要基礎,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質、形狀以及特點,適用于不同的藝術構思。在開展手工制作活動時,幼兒教師應當盡可能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材料,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意圖和構思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制作不同形式的美術作品。例如,制作一只小雞需要什么材料?需要剪刀、顏色各異的紙張、膠水等。
三、制作階段的指導
(一)學習各種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基于生理因素影響,幼兒教師應當設定不同難度的制作主題,并為幼兒提供安全的制作工具以及材料,并教導幼兒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只有讓幼兒熟記并掌握各種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保障手工制作活動的安全性,并形成較強的制作技能。因此,在開展手工制作活動時,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對各種工具以及材料進行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運用,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提供練習機會,提升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增強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對提升手工制作作品的質量非常重要,基于幼兒年齡因素影響可以采取分步練習的方式,讓幼兒在教師的教授和指導下掌握不同動作的使用要領。并教授幼兒學會沿著輪廓線進行裁剪,合理控制練習時間,分步練習時間可以稍短,整體練習時間應適當延長。
(三)將手工制作活動與繪畫進行融合
將繪畫與手工制作活動進行融合能夠有效提升幼兒參與手工制作活動的積極性,并在作品當中加入適當?shù)睦L畫元素,提升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效果。例如,幼兒在制作海底世界時,除了用紙張制作各式各樣的小魚以及海草外,幼兒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各式彩筆描繪出海底的波紋以及細小的生物等,并讓幼兒自由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豐富海底世界的內容,組成富有立體感和形象感的畫面,提升作品的表現(xiàn)力,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四)將幼兒的手工制作與游戲相結合
幼兒處于對外界事物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年齡段,若是一味教導幼兒各種手工制作的方式和方法,很可能引發(fā)幼兒的抵觸心理,而將手工制作活動與游戲活動進行結合,能夠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吸收知識,掌握制作方法,提升教育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手工制作活動對激發(fā)幼兒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開展手工制作活動時,幼兒教師應當深入分析幼兒的興趣偏好以及心理特點,營造輕松有趣的活動氛圍,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確定制作意圖,做好良好的構思,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做出美麗的手工作品。
參考文獻:
[1]張翔升,侯娟珍.全域環(huán)境視角下聽障幼兒的全納教育價值[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10).
[2]單瑜晴.運用廢舊報紙開展幼兒園美術趣味活動 ——以“有趣的報紙”的主題活動為例[J].考試周刊,2019(41).
[3]劉雨涵.多趣、多元、多樣、多重 ——淺談幼兒園手工制作活動有效指導策略[J].考試周刊,2018(19).
[4]徐夢丹.讓健康教育“活”起來 ——師幼共建“中班健康體驗區(qū)”的實踐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9).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