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梅芳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結腸癌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期間應用快速康復理念護理的效果及對炎癥反應的影響。方法:選定病例樣本來源為我院就診的76例結腸癌患者,全部患者均行腹腔鏡手術治療。以護理方案差異為依據(jù),均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對照組患者行基礎性圍術期護理,對照組患者行快速康復理念護理,對比兩組各項指標。結果:對比兩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指標、炎癥因子指標、術后不同時間段VAS評分,研究組更具優(yōu)勢(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治療結腸癌護理中應用快速康復理念效果顯著,可縮短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減輕炎癥反應,緩解術后疼痛,可在各級醫(yī)療機構中全面推廣。
[關鍵詞]快速康復理念;腹腔鏡手術;結腸癌;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23-0163-02
結腸癌屬臨床常見惡性腫瘤,臨床多采用手術切除治療。腹腔鏡手術屬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其主要優(yōu)勢為手術創(chuàng)傷輕微,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術后恢復速度顯著加快。為確保腹腔鏡手術治療結腸癌的臨床效果,需強化護理干預[1]。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需服用腸道消炎類藥物或瀉藥,術前需實施清潔灌腸等治療,患者機體應激反應嚴重,影響手術療效及預后效果??焖倏祻屠砟钜钥祻歪t(yī)學理論為基礎,通過多學科協(xié)作模式實施護理干預,調整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中不合理的內容,可降低手術所致應激反應,縮短術后恢復時間[2]。快速康復理念護理屬全新圍術期護理干預模式,關于其臨床應用效果尚需進一步分析。本次研究匯總我院相關患者基線臨床資料,探究分析快速康復理念護理的具體措施及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定病例樣本來源為2015年9月~2020年9月期間于我院就診的76例結腸癌患者,全部患者均行腹腔鏡手術治療。以護理方案差異為依據(jù),均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對比分析兩組基線臨床資料,研究組男女性別之比為22:16,年齡跨度范圍為35~69歲,平均(52.28±3.59)歲,腫瘤分期結果為I期15例,II期13例,III期10例。對照組男女性別之比為20:18,年齡跨度范圍為37~70歲,平均(52.44±3.63)歲,腫瘤分期結果為I期14例,II期12例,III期12例,基線資料差異對本次研究結論無不良影響(P>0.05)。納入標準:經(jīng)病理組織檢查符合結腸癌診斷標準,符合腹腔鏡手術指征,對手術可耐受,ASA分級為I-III級,對研究相關內容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出血、腸梗阻、急腹癥,術后需ICU治療,營養(yǎng)不良高?;颊呒盁o法配合研究患者。
1.2方法對照組患者行基礎性圍術期護理,護理人員告知患者腹腔鏡手術操作流暢及注意事項,術前72h指導患者口服消炎藥,清除腸道內炎癥,指導患者日常飲食以流食為主。術前24h指導患者行清潔灌腸,術前1d晚間需禁食禁水。術后肛門排氣后拔除胃管,指導患者少量禁食。如術后疼痛嚴重,遵醫(yī)囑使用鎮(zhèn)痛藥物。術后5~7d可拔除引流管及尿管,依據(jù)患者個體意愿確定術后下床活動時間。
研究組患者行快速康復理念護理,護理人員于圍術期采取差異化的護理干預措施。(1)術前護理:術前護理人員常規(guī)訪視患者,為其介紹腹腔鏡手術治療結腸癌的相關知識,告知其手術過程及療效,介紹腹腔鏡手術安全性,講解快速康復理念護理的具體操作流程。大部分結腸癌患者術前存在緊張恐懼心理,為此護理人員需實施心理疏導,告知其保持情緒穩(wěn)定,積極配合治療,以確保療效及預后效果。術前護理人員需評估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如存在營養(yǎng)不良風險,需實施營養(yǎng)支持。術前3d指導患者將飲食結構調整為半流食,術前1d指導患者口服聚二醇電解質散配合流質飲食完成腸道準備,術前4h禁水,術前6h禁食,術前2h指導患者口服500ml葡萄糖(10%),以預防低血糖。另外,術前需對患者實施呼吸訓練及踝泵訓練,以此來為手術治療營造有利條件。(2)術中護理:術中護理人員需協(xié)助患者調整體位,提高其舒適度,配合醫(yī)師完成靜息復合全身麻醉,密切監(jiān)測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采取保溫措施,如保溫毯、輸液加溫、腹腔溫水沖洗等維持患者體溫穩(wěn)定。適當減少術中輸液量,依據(jù)患者身體狀態(tài)及吻合口情況確定是否需防治腹腔引流管,如需留置引流管,需妥善固定,預防滑脫與折疊等問題。(3)術后護理:術后實施預防性鎮(zhèn)痛,鎮(zhèn)痛模式為靜脈自控鎮(zhèn)痛泵及非甾體類抗炎藥物聯(lián)合干預,遵醫(yī)囑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鈉,單次注射劑量為40mg,每日需注射2次,共用藥3d。術后1d指導患者完成床上被動運動,協(xié)助患者完成翻身、起座、踝泵運動等,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及深呼吸。術后2d可協(xié)助患者完成下床運動,依據(jù)患者對運動的耐受程度調整運動量。術后如患者無腹脹及嘔吐等癥狀,可于術后12~24h指導其早期飲食或進食碳水化合物。術后每日清洗患者會陰部2次,如無排尿異常,術后1d可及時拔除尿管。
1.3評價標準對比兩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指標,包括禁食時間、首次排便時間、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等。術前及術后3d采集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液樣本3ml,利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炎癥因子指標,包括CRP(C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細胞介素6)等。利用VAS評分評估兩組術后6h、12h、48h疼痛情況,分值范圍為0~10分,得分與疼痛程度成正比。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3.0軟件計算各類數(shù)據(jù),本次研究中計量資料為(x±s),檢驗方法為t,計數(shù)資料為(%),檢驗方法為χ2,如P<0.05,則組間有差異。
2結果
2.1對比兩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指標對比兩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指標,研究組更具優(yōu)勢(P<0.05)。\
2.2對比兩組炎癥因子指標術前兩組炎癥因子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術后研究組炎癥因子指標優(yōu)勢顯著(P<0.05)。
2.3對比兩組術后不同時間段VAS評分對比兩組術后不同時間段VAS評分,研究組更具優(yōu)勢(P<0.05)。
3討論
結腸癌屬臨床常見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其致病原因與飲食、環(huán)境、基礎疾病等相關。臨床治療結腸癌需早期確診并行手術切除,腹腔鏡手術是臨床治療的結腸癌的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可有效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縮短術后恢復時間。護理是腹腔鏡手術治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為此需依據(jù)手術流程及患者特點制定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3]。
總結分析本次研究相關數(shù)據(jù),研究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可認為快速康復理念可顯著縮短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焖倏祻屠砟钭o理以康復醫(yī)學理論為基礎,采取多學科協(xié)作的模式,在圍術期護理中融入快速康復理念,可降低手術所致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顯著縮短術后恢復時間。與基礎性圍術期護理相比,快速康復理念護理中縮短術前禁食禁水時間,采用電解質等完成腸道準備,并指導患者口服葡萄糖,可顯著緩解饑餓感,改善胃腸道狀態(tài),減輕圍術期應激反應,進而縮短術后恢復總體時間。同時,研究組患者術后炎癥因子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可認為快速康復理念護理能夠加速胃腸功能恢復,降低炎癥因子釋放量,顯著緩解低體溫、大量補液等因素導致的機體各類應激性反應,使患者內環(huán)境維持穩(wěn)定。另外,研究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段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可認為快速康復理念護理有助于緩解術后疼痛。結腸癌腹腔鏡手術所致術后疼痛是護理干預的重點及難點,手術創(chuàng)傷及患者心理因素均可誘發(fā)疼痛,導致免疫力低下,胃腸功能恢復速度減慢,也可誘發(fā)心率及血壓指標異常[4]。常規(guī)術后疼痛干預方案以阿片類藥物為主,此類藥物止痛效果顯著,主要缺陷為副作用多發(fā),不利于胃腸功能恢復。本次研究中采用預防性鎮(zhèn)痛模式,通過靜脈自控鎮(zhèn)痛及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鎮(zhèn)痛可預防及緩解手術創(chuàng)傷所致疼痛。帕瑞昔布鈉屬臨床常用非甾體抗炎藥物,可抑制環(huán)氧合酶,并阻斷前列腺素合成,進而達到鎮(zhèn)痛效果。
由此可知,腹腔鏡手術治療結腸癌護理中應用快速康復理念效果顯著,可縮短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減輕炎癥反應,緩解術后疼痛,可在各級醫(yī)療機構中全面推廣。同時,本次研究受多種客觀因素影響,缺乏同類型數(shù)據(jù)比對分析評估,就診患者數(shù)量不足,快速康復理念護理的具體應用效果仍需持續(xù)性分析。
參考文獻
[1]江春訪.腹腔鏡結腸癌手術患者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療效觀察[J].健康必讀,2020,12(23):196-196.
[2]畢榮梅,孟志新.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在腹腔鏡下結腸癌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2):39-41.
[3]趙那利.對接受腹腔鏡手術的結腸癌患者進行快速康復護理的效果研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20,18(16):262-264.
[4]劉曉慧,高春玲.基于快速康復理論護理干預對結腸癌患者療效及腸胃功能恢復影響[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20,36(13):2089-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