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輝云
摘要:我國品格教育更多是學校的教學行為,在家庭教育當中,品格養(yǎng)成教育成碎片式存在;為了彌補家庭品格教育的缺失,更好地聯(lián)合家校力量來提升學生品格,作者以同伴閱讀坊為載體,探索同伴閱讀坊對學生品格提升的影響和作用。
關鍵詞:課外閱讀;同伴課外閱讀;課外同伴閱讀坊;品格教育
1背景
品格教育是學校通過榜樣示范和教學,培養(yǎng)擁有尊重、真誠、正直、同情心、責任感、公民意識、勇氣和善良等優(yōu)秀品格的新一代;有效的品格教育有利于核心道德價值觀的形成,教會學生理解、關心和實施這些核心道德價值觀。
將品格教育融合到德育課程,整合家校資源,充分利用同伴力量,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廣博的閱讀內容,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指導學生讀書的首要任務,逐步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的文化志趣,形成基本的閱讀判斷力和鑒賞力,提高閱讀品位,借助閱讀材料與同伴共讀形式滲透品格教育。
《心理發(fā)展學》中明確指出,10-12歲學生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合作、友善待人的關鍵期;同伴課外閱讀坊中,開展每周一本書分享會,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理解別人等品質,并借助閱讀材料讓學生在讀中悟,讀中思,讀中積累,并學會學以致用。
2 同伴課外閱讀坊對小學中高段學生品格影響
2.1同伴課外閱讀坊閱讀材料豐富有內涵,讓品格教育有依托
課外閱讀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出發(fā),書目推薦體現(xiàn)三個原則:一、結合適齡;二、閱讀經(jīng)典;三、結合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進行補充閱讀。確保閱讀材料健康、積極,并且符合學生的閱讀興趣。
以五年級閱讀書目中的《昆蟲記》為例,“昆蟲”世界是小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生物的存在。孩子天生對所有生物有著一種好奇心,可是因為每個人的認知不一致導致每個孩子對昆蟲的世界了解得并不全面。這是孩子們閱讀《昆蟲記》的最好前提,即想知而知不全面,而這本書,正可以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滿足好奇心,全面了解昆蟲的世界。而本書的作者法布爾,用筆細膩,有著極強的觀察力,而且他有著對大自然與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之情,讓學生在整個閱讀的過程中既愉悅又溫暖,從而不僅體會閱讀之美,還能放眼自然界,培養(yǎng)觀察力,更加的尊重生命和熱愛生活。
2.2 同伴課外閱讀坊結隊而行,讓品格教育無痕滲透
通過同伴課外閱讀坊活動,同伴共讀一本書,共談一本書,增加了同伴間的話題感,同時也增加了同伴間交流的密度與深度;在閱讀坊分享會上,通過匯報、提問、交換意見、共同演繹片段、補充課外材料等方式,學生學會了傾聽、提問、追問以及反問等技能,培養(yǎng)了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合作、相互理解的良好品格。
同伴間平等、自由的交流環(huán)境,讓學生交流有主題,圍繞一個主題分享,讓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正確精彩之處有贊賞,錯誤不妥之處有糾正有補充,淡化教育痕跡,讓品格教育潤物細無聲。
2.3學生自主閱讀與分享,全程參與,強化自我教育
1、閱讀坊活動閱讀育人。通過每周一本書,學生不斷與書本中的知識與傳遞的價值觀互動,好的閱讀素材對于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影響是巨大的,好的作品能起到感染啟迪的作用,讀書則是傳遞正能量的一個抓手,用榜樣的力量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品格,增強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閱讀坊活動過程育人。通過共讀一本書活動,學生全程參與,從閱讀到分享,做到人人參與。同伴課外閱讀坊活動每周定書、定主持人,對共同閱讀的內容在每周五晚上7:30-9:00進行交流,由主持人定活動開展模式,可以是問題討論式;可以是針對主題先進行親子閱讀式,再進行各自的分享;也可以是辯論式。通過多樣性的分享形式,讓閱讀坊的學生全程動起來,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學會合作,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開展同伴課外閱讀坊的建議
3.1切實選好適合的閱讀書目
小學階段閱讀書目推薦體現(xiàn)三個原則:第一是適齡;第二是閱讀經(jīng)典;第三是結合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進行補充閱讀。
讓學生讀適齡的“兒童文學名著”,既培興趣又養(yǎng)品味。讓學生接觸一些經(jīng)受得起時間檢驗的語言大師、名家的典范作品,這對培養(yǎng)學生純正的語言趣味、感覺、習慣有幫助,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3.2 整本書閱讀的疑難解析
學生閱讀疑難包括:閱讀的興趣;堅持讀完一本書:堅持長期的閱讀;從推薦書目到自發(fā)的閱讀其它書目;從書目閱讀到日常閱讀;從無序閱讀到有效閱讀。
整本書的閱讀方法:一是選擇一本感興趣的書,了解作者及本文主題。二是堅持讀完,可以對精典段落進行標記,寫下當時的觀感?;蛘哌M行名言名段的摘抄。三是與同伴、與老師、與家長交流閱讀感受。最好是能形成成文的讀后感。
3.3關于拓展延申閱讀
推薦一本好書,學生在閱讀了這本書之后,就會有興趣拓展閱讀比如,讀完《大草原上的小木屋》,學生會自主去找《大森林的小木屋》《草原小鎮(zhèn)》;讀完《斑羚飛渡》就會去找沈石溪系列動物小說《獵狐》、《第七條獵狗》、《再被狐貍騙一次》、《狼王夢》、《白象家族》、《斑羚飛渡》、《最后一頭戰(zhàn)象》、《一只獵雕的遭遇》、《和烏鴉做鄰居》、《野犬女皇》、《鳥奴》、《混血豺王》《雪豹悲歌》《退役軍犬黃狐》;比如推薦了《少年讀<史記>》學生自主去閱讀《中華上下五千年》,《如果歷史是只喵》;推薦學生去閱讀經(jīng)典《論語》,學生會去讀《詩經(jīng)》《聲律啟蒙》《唐詩宋詞》;推薦學生讀了《西游記》,那《水滸》和《三國演義》也會跟著閱讀。
3.4 關于長期堅持閱讀
一是要有符合學生興趣的適齡的書目,二是要有老師與家長的支持和鼓勵,教師能緊跟學生的閱讀節(jié)奏,自身要大量的閱讀少兒書籍,并在學校安排一定的閱讀時間,提供閱讀分享的機會,組織閱讀分享的評價機制,而家長要及時的更新孩子的閱讀書目,讓孩子有書可讀,家長也要閱讀陪伴,讀下手機,與孩子一起閱讀,與孩子讀同一本書,交流同一本書。
3.5關于閱讀坊讀書會分享方式
讀書會的分享從場地上來說可以分為校內和校外。校內,教師根據(jù)推薦書目給一定的時間完成書籍的閱讀,在課內組織分享,通過語言或者課件進行讀后感的展示;對于低齡段的小學生可以進行精典片段的朗誦。校外的展示就是分組閱讀,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進行閱讀及拓展閱讀分享活動。這一部分,更能體現(xiàn)家校合作,跨學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因為小組組織的水平不致而呈現(xiàn)出閱讀效果的多樣性。
4 開展同伴課外閱讀坊的反思
通過持續(xù)一年的實踐,在同伴課外閱讀坊活動實施過程當中,感觸最深的有兩點。
第一、閱讀小組的同學,不僅同讀了一本書,還同背了一本書,涉獵古今中文,還加入了《新概念英語》的閱讀,中國優(yōu)秀古典文化的閱讀理解與背誦,比如《論語》《聲律啟蒙》《詩經(jīng)》,不僅提高了學生閱讀的速度、拓展了不同興趣點閱讀領域,提高了學生表達和寫作的能力,提高了學生背誦的能力,理解能力,也凝聚了小組,促進其團結合作、良性競爭、爭做優(yōu)秀。
第二、在課外小組閱讀分享的組織過程中,家長的配合尤其重要。在閱讀小組分組的過程當中,實行自愿與老師推薦分組的原則,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水平、興趣、個性、性別、家長的職業(yè)等綜合因素,將全班分成六到七個小組,家長在尋找分享場地,組織小組分享活動以及對活動紀律的把控、督促學生在家分段閱讀、幫助孩子梳理分享評價、資料的收集整理、閱讀書目的準備、拓展閱讀書目的自薦等方面,家長的配合非常的重要,以致于各個小組的閱讀效果有較大差異。但是,閱讀小組一旦經(jīng)過時間的檢驗和定型,這個閱讀小組不僅只是單單一個閱讀小組,而會成為一個促進小組合作、共同進步、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完整的運用多學科知識、概念、策略等學以致用解決真實問題的學習活動小組。
參考文獻:
[1]卜玉華.西方道德教育、品格教育與公民教育關系初探[J]教育學報,2009,(6).
[2]朱琳琳. 分享閱讀 ?分享成功——“分享閱讀”在我國近十年的推廣和發(fā)展[J]幼兒教育,2012,(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