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
[摘? ? 要]小學時代是否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對于學生個體發(fā)展、家庭福祉保障以及整個國家繁榮,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綜合個體道德素養(yǎng)知、情、意、行的基本結構與完善體系,高質量推進小學生道德素養(yǎng)培育工作,有著廣闊的思考空間和深厚的實踐基礎。小學教育工作者需要智慧而為和精準發(fā)力,才能高水平促進小學生形成結構合理、質態(tài)優(yōu)良的道德素養(yǎng)。
[關鍵詞]道德素養(yǎng);優(yōu)良質態(tài);合理結構;四大策略
德為才之帥,育人先育德。從結構主義的維度分析,個體道德素養(yǎng)水平主要涉及正確的道德認知、健康的道德情感、堅定的道德意志、理性的道德行為四項指標。針對小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結構優(yōu)化和質態(tài)提升而言,必須施以積極的外部引領,并調動其內在的成長動力,繼而培養(yǎng)品學兼優(yōu)、重德修身的新時代有用人才。
一、建樹正確的道德認知
道德認知是道德素養(yǎng)培育的基礎條件,是個人或群體基于自身的認識、公共的通識,對于道德行為正與偏、善與惡,從概念上、信仰上所作出的道德判斷和評價。道德認知方面的是與非、美與丑,直接決定后續(xù)道德行為的正與偏、善與惡。然而,小學生的道德認知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長期的協(xié)同教育和環(huán)境熏陶下漸進發(fā)展和逐步穩(wěn)固的。作為小學教師,應當踐行德育為先的原則,竭盡心力為學生提供崇德、求真、向善、尚美的學校教育環(huán)境,并指導家長協(xié)助社區(qū)提供同心同向、共同發(fā)力的家庭教育和社區(qū)教育環(huán)境。
比如,針對當下學校、家庭、社會三方普遍缺失生命教育的情況,一線教師可以通過所教學科課堂和各類實踐活動加以滲透,給小學生補上生命教育這一課。德育課和德育活動不是雙線并行,它們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在德育課堂中,教師可以新冠疫情防控為契機,開設“生命有無返程票”小論壇,設計“認識生命—敬畏生命—熱愛生命—提升生命”的教學流程,引入生命起源、交通安全、青春期與性別角色、心理健康、生存訓練等信息化影音資源,幫助學生形成關于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尊嚴、生命的質量的道德認知。在德育活動中,組織學生參與“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社會調查,填寫“每年意外死亡學生人數(shù)、學生致死因由歸類分析、防止意外死亡的具體辦法、提升生命價值的主要做法”的問卷表和匯總表,讓小學生深深震撼于我國每年1.6萬名、每天40多名中小學生意外死亡的驚人數(shù)據(jù),對于交通事故、溺水觸電、食物中毒、抑郁自殺、交友不慎等危害加強防范,形成絕不以身犯險、不意氣用事,絕不殘害自己、不侵犯他人的道德認知。
二、培育健康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道德素養(yǎng)培育的動力來源,積極健康的道德情感對道德行為有強大的協(xié)調功能和促進作用,消極負面的道德情感對道德行為則有直接的抑制功能和破壞作用。當學習和生活中的周遭事件和他人言行,符合小學生道德認知中的自我認知和價值判斷,就會產生積極健康的道德情感。反之,就會產生消極負面的道德情感。作為小學教師,可以運用情感的自我認知、外部刺激、個體生理“三因素”理論,想方設法培育學生符合主流價值的自我認知,引導學生辯證對待正面或負面的外部刺激,喚醒學生負荷合理且感受愉悅的生理體驗,促進學生形成對客觀事物的積極態(tài)度和健康情感。
比如,一線小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身心特點,緊跟當下的時政熱點,調動小學生的多種感官,推動道德情感教育入腦入心、走深走實。其中,“四史”教育作為新時期家國情懷培育的新鮮養(yǎng)分,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在一次賽課活動中,一位教師執(zhí)教德育觀摩課“我們偉大的祖國”,給觀課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課堂中,教師選擇運用電影《戰(zhàn)狼2》結尾處中國護照的視頻導入,接著,播放2011年利比亞戰(zhàn)亂期間我國安全接回35860名公民的新聞報道,以實例證明了中國護照中“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在你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的錚錚誓言。接著,相繼播放中國向泰國、烏干達、德國、盧旺達、科威特等捐贈新冠疫苗的幻燈片,但是捐贈的條件只有一個——“中國人優(yōu)先接種”,并出示外交部6月10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118萬名以上的中國公民在150多個國家接種成功。隨后,順勢呈現(xiàn)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官網(wǎng)發(fā)布的關于疫苗接種的公告,“美國政府沒有計劃向海外公民提供新冠疫苗”。最后,組織小學六年級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經(jīng)踴躍的討論和情感的交流,在孰優(yōu)孰劣的鮮明比較之下,大家形成了“為祖國強大而驕傲、為祖國擔當而自豪”“我們愛祖國,祖國也愛我們”的情感共鳴。
三、涵養(yǎng)頑強的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道德素養(yǎng)培育的支撐要素,堅定頑強的道德意志可以維持正確的道德認知,調節(jié)健康的道德情感,堅持理性的道德行為。反之,如果缺乏堅定頑強的道德意志,道德認知可能發(fā)生搖擺,道德情感可能失去調控,道德行為也可能會半途而廢。作為小學教師,應當注重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培育學生堅定頑強的道德意志,引導他們積極地解決道德認知中的價值取舍、道德情感中的動機沖突、道德行為中的困難抗爭等問題。從大量事實和數(shù)據(jù)來看,堅定頑強的道德意志難以在嬌生慣養(yǎng)的“溫室”中孕育,更多是在千錘百煉的“風雨”中誕生。
比如,一線教師可以采取恰當?shù)牡掠呗?,引導小學生正確對待挫折,積極處理被老師訓斥、與父母爭執(zhí)、違反校紀被叫家長、考試成績不理想、老師沒收手機、爸爸不準看電視、媽媽不讓和同學聚餐等不如意的“事件”。在德育實踐中,學??山M織各門學科、所有教師共同編制《挫折即存折》的校本教材,并排定每月一主題的挫折教育計劃,幫助小學生經(jīng)歷正確認識、換位支持、設挫鍛煉、排解負能量的完整體驗。在正確認識階段,通過大量舉例引導學生認識到遭遇挫折是人生的常態(tài),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往往正是戰(zhàn)勝了更多的挫折;在換位支持階段,與學生交流視挫折為人生財富、化阻力為前進動力的各種有效方法,從心理上、行動上給予學生全面支持;在設挫鍛煉階段,可以針對心氣比較高、成績不理想、個性要強、思想單純等不同特點的學生,設立提出要求被拒絕、連續(xù)考不好被批評、距離奮斗目標越來越遠、好心幫忙被誤解等各種遇挫情境;在排解負能量階段,教會學生與人傾訴、加強運動、保持微笑、寬容他人、遺忘煩惱等排解辦法,繼而引導學生放寬胸懷、調整心態(tài)……通過抗挫折“四步法”的長期浸潤和正面影響,幫助小學生逐步建樹起頑強堅定的道德意志。
四、展現(xiàn)理性的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是道德素養(yǎng)培育的顯性表現(xiàn),指個體根據(jù)公認的道德倫理與自我的道德判斷,根據(jù)具體情境作出相應選擇,并展現(xiàn)出來的言行舉止。在正向運行機制下,道德行為是對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前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最終檢驗和評估。在逆向運行機制下,道德行為又起到深化道德認知、升華道德情感、磨礪道德意志的作用。作為小學教師,應當注重加強小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訓練、理性道德行為模式中條件反射的固化訓練,引導小學生比較和鑒別垂范、規(guī)范、失范三類屬性的道德行為,從現(xiàn)在學起、從點滴做起,學習垂范、嚴守規(guī)范、拒絕失范,爭做一名有道德、講文明的時代新人。
比如,一線教師可以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誠信”“友善”等要求,開展系列化、全方位的主題教育或實踐活動,引領小學生修煉好“做人、做事、做學問”三門功課。學??砂?月確定為誠信主題月,在學校層面組織全校師生每周一在國旗下講話之后同唱“誠信歌”,并集中推出無人監(jiān)考試場、無人售賣超市、無人監(jiān)督圖書館等措施,由學生自行遵守考場“零作弊”紀律、自由選擇商品結算費用、自主出借圖書完成登記手續(xù)。同時,各個班級、各門學科教師全面參與、各展身手,開展多種多樣的誠信實踐活動。其中,一、二年級主要開展了摘抄誠信名言、動手制作書簽的體驗活動,誦讀和傳唱關于誠信的名言與詩句,提醒大家做一名不說謊、講誠信的好學生;三、四年級主要開展了找一找、畫一畫“中國好人榜之誠實守信好人”繪畫比賽,學習先進典型的事跡,從中汲取誠信的豐富營養(yǎng);五、六年級主要開展了“大手拉小手同步走,誠實守信惠你我”主題隊會活動,共同分析誠信與失信的正反案例,發(fā)出從小事做起、踐行誠信精神的倡議。
道德認知、情感、意志、行為四個部分密切聯(lián)系、彼此作用,共同構成小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合理結構和完善體系。德育教師應當系統(tǒng)思考和持續(xù)發(fā)力,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結構合理、質態(tài)優(yōu)良的道德素養(yǎng),努力交上一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理想答卷。
參考文獻:
[1]陳躍.立足生活實踐 提升德育實效性[J].教書育人,2020(2):26-27.
[2]吳夢伊,許曉玲.“四史”教育融入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探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5):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