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響
摘 要:從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之教學需學生去實踐,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之教學需學生去辨微,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之教學需學生去創(chuàng)新三個方面,研究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關鍵詞:人才培養(yǎng);思想品德;德育;道德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16;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7-0012-01
道德是人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思想品德教學肩負著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暮细袢瞬诺牧x務和職責,必須研究促其道德素養(yǎng)提高的途徑和策略。
一、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之教學需學生去實踐
現(xiàn)行的思想品德教材,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將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基礎,決定著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形成與提高需要注重學生的實踐。現(xiàn)行的思想品德教材,注重與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決定著實踐的重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在認識、體驗與踐行中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fā)展,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從以往的思品教學現(xiàn)狀看,若泛泛說教,沒有任何意義上的道德實踐,學生得不到道德意義的陶冶、啟迪和匡正,學生則可能完全變成道德意義上的兩面人,嘴上說的不是心里想的。語言和行為高度割裂,怎能形成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呢?因此,教師應該堅持思想品德教學要遵從學生必須實踐的原則。在平時的品德教學中,努力讓學生去踐行良好的道德行為,力避空洞說教,讓學生在實踐中規(guī)范自己的道德行為。譬如教學“和父母平等溝通”,就讓學生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首先,讓學生感悟父母的辛勤、辛酸、辛勞,通過自身的感悟,發(fā)現(xiàn)父母對家庭尤其是對自己的奉獻是很大很多的,值得自己尊重與回報;其次,讓學生學會說一些禮貌和文明的話語,注意觀察父母的感受;再次,讓學生搜集一些人與人之間平等溝通的諺語,體會這些諺語所表達的相關哲理。諸如此類的實踐,讓學生感到與父母平等交流,父母會感到十分欣慰,家庭會顯得更為和諧,于己也十分有益。在和諧的氛圍里成長,永遠都會充滿著快樂和健康。
二、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之教學需學生去辨微
思想品德課教學想要提高學生良好的道德水準,就需要學生對良好的道德行為有屬于自己真正意義上的認同感。事實上,平時之所以一些人的行為不夠良好,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其對良好的道德行為有著本質上的不認同。因此,思品教學必須做好的工作之一,就是真正形成學生對良好的道德行為的認同感,讓學生從內心認同。要真正實現(xiàn)學生內心上的認同,必須讓學生對一些基本的道德行為進行辨微。應當說,初中學生的思想已不是那么簡單,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對周圍世事有其自己獨到的見解。不過,這所謂獨到的見解,有時是一種偏見,甚至就是一種強詞奪理。因此,讓學生進行辨微顯得非常重要。學生的辨微并非完全需要從人生哲理上去考慮,竊以為就讓學生從簡單的自我行為上見縫插針進行思考即可。譬如,教師要求學生見臟就掃,見廢就拾,何不讓學生思考一下這“廢”從何而來。讓學生去比較簡單地辨微:是保持不亂扔廢物好,還是扔了再拾好?諸如此類,可以讓學生去辨微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多讓學生去辨微,可以提高學生對良好行為準則的認同感。從一定意義上講,當學生真正內心認同,學生則會去嚴格遵守良好的行為準則,保證自身的行為良好。
三、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之教學需學生去創(chuàng)新
思想品德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性資源,但應當說不可能就是唯一的資源。平時的教學中,不少老師只是讓學生去學習教材。殊不知,思想品德的教學,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不僅僅依靠教材所呈現(xiàn)的內容。必須思考到的是自然界風風雨雨,人世間紛繁復雜,無一不在考驗著人們。所以,思想品德教學需要教師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體布局,把握教材具體內容在單元和整個教材中的地位、任務,把握教材可以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的因素,把握社會生活中可以養(yǎng)成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資源。讓學生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教材內容,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認識客觀世界,能夠通過與自然和社會的直接接觸,形成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感。譬如教學“認識國情,愛我中華”的內容時,讓學生直接接觸具體的社會現(xiàn)實,讓學生去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我國的相關國情,進而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愛我中華”的意識。比如組織學生調查本地區(qū)存在的資源短缺問題,學生便會發(fā)現(xiàn):雖然地處水資源比較發(fā)達的地帶,但多年來人們不注意節(jié)約用水,還在無止境地使用地下水資源,如大面積地使用水空調,使地下水被無故地浪費。因此,保護水資源也是水資源豐富地區(qū)必須解決的迫在眉睫的問題。于是,讓學生進行討論:怎樣充當好關注社會的一員,為水資源的保護出點力?學生便自動組合形成保護水資源的研究小組,然后寫出調查報告,去警醒廣大市民。
四、結束語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課程的任務是引領學生了解社會、參與公共生活、珍愛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惡和美丑觀念,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想達到這樣的要求,思品課程教學應該研究的問題還相當多,也極顯其復雜性。作為教師,必須以銳意進取的精神去研究、實踐、反思,致力于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品德高尚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單曉紅.新課標思想品德教材存在的共性問題及對策分析[J].教育研究,2013(01).
[2]韓彥華.初中思想品德課禮儀教育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
[3]祁智.剝開教育的責任[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