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珊
摘要:教學是培養(yǎng)人的過程,不是把知識教給學生這么簡單,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勞動。只有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有所收獲,得到發(fā)展。教師要用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研究教學方法,做到教法有效,才能有的放矢地開展高質量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教學重點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54-
1.研究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和藝術性
把握和處理教材,設計教程很重要?!熬痈摺辈拍堋芭R下”,“游刃”才能“有余”。教學設計是對語文教師能力的最大考驗,我們要增強意識,積極研究教學設計,取長補短,資源共享。
1.1 三維整合,相互滲透。在語文教學設計中,要巧妙地把語文知識的學習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滲透通過科學的過程與方法,三維整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是三維設計的最大特點。尤其要強調的是,三維整合具有整體性、交融性、不可分割性,是水乳交融的。
1.2 抓住重點,整體升華。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意以后,引導學生直奔重點,明確主旨,由整體感知出發(fā),再聯(lián)系上下文讀書。這樣便于長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和繁瑣的分析。促使學生養(yǎng)成讀書時善于抓住重點詞句的良好習慣,掌握閱讀方法。
1.3 注重過程,共同成長。教師走下“講壇”,成為學習的一分子,成為平等對話中的首席。學生自主讀書發(fā)表見解的空間和自由很大,興趣盎然,提高有效性。要提高研讀、對話學習的有效性,我們要注意的是:首先,教師要充分地與文本對話。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與文本對話、潛心會文的良好習慣。最后,教師與學生、師生與文本對話。
1.4 設計問題,激發(fā)興趣。由創(chuàng)設問題切入的教學,特別能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實質上就是問題教學。教師設置懸念,拋出一個并非情節(jié)式的微觀問題,而是統(tǒng)領全文的,學生有著極大的讀書空間和自由的大問題,再由這個問題引導學生的讀書活動步步深入,這種教學設計是引領學生讀書的有效設計。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探究問題的情境中,從而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教師教學語文首先就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興趣放在第一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興趣比傳授學生的知識更重要。但是,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興趣,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我根據多年教學經驗,認為在課堂上教師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往往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善于利用這樣的方法,確實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3.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
小學語文閱讀課程的設置目的,是基于學生學會基本的生字拼音后,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增強閱讀能力,能夠利用閱讀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來啟發(fā)、引導學生們的思維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種閱讀,既能在主動、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問題時排除困難,堅持達到閱讀的目標。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
3.1 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朗讀主要是為了訓練節(jié)奏、語感的掌握,體會作者的感情;默讀是消化的過程,閱讀的過程就是將大腦吸收語言信息,這個過程不僅要求小學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大意,并對其進行分析、判斷的過程同時還需要學生堅持主動探索的精神,積極的思考作出恰當的評判。
3.2 求解性閱讀。即教師根據一定的目標和要求,向學生明確地提出若干個帶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以自讀的形式理解文意,從課文中尋找答案,以便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設置問題應難易適中,既要使學生思得其解,又不覺得易如反掌,而缺乏思考。
4.豐富教學內容
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較為有限,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長時間面對較為晦澀難懂、抽象拗口的詩詞散文等內容,會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大幅度降低,甚至產生厭倦的情緒。所以,教師不能沿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需要豐富教學內容,以生動具體的內容表現(xiàn)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使學生“愛”上語文課和愛“上”語文課。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一般來說是加入一些視頻動畫或者小故事的拓展等內容,緊緊抓住學生好奇心重、愛聽故事、愛看電影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然后有效開展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比如,在進行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讓我們蕩起雙槳》的學習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充分講解其中內容,擴充課文外延,將《讓我們蕩起雙槳》課文內容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思想以及對以后的影響進行詳細的講述,在進行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播放時,如果學生都喜歡這個歌曲,這時候便可以采用激勵教學手段來鼓勵大家開口跟著音樂一起歌唱,在反復練習不斷激勵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也加深了課文的學習和了解,豐富的教學內容同時也使得學生學習興趣徹底被激發(fā)出來,更加喜愛小學語文課堂。
5.語文老師要習慣贊揚、欣賞每一位學生
小學語文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肯定自己。課堂上筆者采用多種表揚方式:或用贊許的口吻——你說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豐富!或用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輕輕一點頭,微微一笑。老師要盡量多贊賞學生,不光贊賞一個兩個,而是贊賞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虛偽的應付,而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有了贊賞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好。贊賞出創(chuàng)造力,贊賞出學習興趣,贊賞出進步的學生,贊賞出有特點的學生。通過贊賞融洽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創(chuàng)造熱情,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養(yǎng)成起著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及方法上的優(yōu)良行為,還要賞識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xiàn)。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
參考文獻
[1] 王玉麗.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工作[J].學周刊,2019(21):112.
[2] 吳廷釗.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6):153.
[3] 程彩照.淺談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J].才智,2016(0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