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昌
摘要:目前,在小學教育階段,學校管理方針和管理策略質量參差不齊。傳統(tǒng)的以學校為主、以教師為主的管理策略已然不被當下時代所接受。改變學校管理觀念、優(yōu)化學校管理策略刻不容緩。學校管理部門和教師都應努力創(chuàng)設人本性的管理氛圍,促使學生在積極正向的學校氛圍中鍛煉自身能力、培養(yǎng)自身綜合素質。學校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人本性管理方式改革,例如尊重學生個體、提高教師素質、優(yōu)化管理策略、家校合作等方式?;诖耍酒恼聦πW學校管理如何突出人本性原則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學校;管理;突出;人本性原則
引言
基于新時代發(fā)展背景的小學教育,更應該從人性化的角度開展管理,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融入“人本性”的教育理念,針對性地設計管理制度,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思想,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要對學校管理教育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打破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發(fā)揮“人本性”教育理念的價值和作用,從而實現學校管理的重要目標,將素質教育全面推廣,最大程度上促進學校的和諧發(fā)展。
一、“人本性”的管理理念
堅持“人本性”的學校管理理念,即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本;以教師的最優(yōu)發(fā)展為本,以青年教師的快速成才與人生價值得以最好地體現為本。學校管理要人本性,這是由學校管理的特殊性決定的。學校管理者在開展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的活動中,所涉及到的三個方面,即學校管理者—教職工—學生,是一個由“人—人—人”構成的管理系統(tǒng)。所以,學校管理歸根到底是對“人”的管理。“人本性”的管理理念要求校長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校長要有寬廣的胸懷,增強教職工的主體意識,調動教職工的主體精神,知人善任,從而實現學校管理的高效率、高質量、高效益,成為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沃土。
二、人本性理念對小學教學管理的影響
(一)影響教育教學的觀念
一直以來,小學教育中的傳統(tǒng)觀念都是以知識傳授為主,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即使國家對小學素質培育工作有明確要求,但學校與教師在觀念上卻并不重視。而人本性理念則從學生的主體性角度對教育工作的方向進行了強調,這就使小學教育觀念必須順應人本性要求進行轉變。因此,人本性理念有助于小學教育觀念向著更為科學、準確的方向扭轉。
(二)影響學校各方面工作
人本性理念在教育教學各方面工作中都具有指導意義。同時,人本性理念的貫徹落實也需要學校各方面工作的相互協同、共同推進才能實現。所以在人本性理念下,小學教育中的各方面工作都必須做出調整和改變,這就對小學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三、人本性理念在小學教學管理中的滲透與應用
(一)注重專業(yè),提高教師素質
學校管理對象由學生和教師組成,學校管理水平的高低與其師資力量的強弱和師資隊伍質量的高低有關。因此,為了提高學校管理方式的人本化,學校應該注重對師資隊伍的管理,注重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目前,仍然有許多教師占據課堂主體地位,在無形之中給學生施加壓力,這不利于學生進行人本化管理方式改進。通過以下途徑可以改善這種狀況:首先,學校可以組織討論會,讓教師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對人本化管理方式的建議和意見,同時也要糾正一些教師根深蒂固的教育舊思想和舊觀念;其次,學校要定期考核教師教學人本化程度,鼓勵教師積極接受新的教學觀念,營造輕松平等的學習氛圍,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再次,定期組織教師培訓課程也有利于教師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要想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教師要不斷學習,適應時代的變化,及時更新思想和教學手段。此外,學校應該對教師實行公平性、公正性的評價,堅持利益分配的平等性,要給予教師發(fā)光發(fā)熱的強大前提保障。
(二)增強師生關系
在當前的學校管理教育中,多數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太少,沒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沒有做到互相了解和理解。除此之外,教師和學校對學生的關注程度較少,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發(fā)展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嚴重的消極情緒。因此,增強師生交流、建立良好師生關系、開展有效互動活動、增加師生情感是開展學校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首先,在開展學校管理時,要積極地開展班會、交流會等實踐性活動,通過課堂上的互動,加深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讓學生與教師能夠產生心靈的碰撞,使學生與教師不僅是學習者、教育者的關系,更要讓學生與教師成為朋友,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學校的關心。其次,學校要鼓勵教師將“人本性”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學和活動中,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加深,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提高,使學生的知識量得到增加,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轉變觀念,提高重視程度
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者,需要深刻認識到“人本性”理念對于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從而轉變觀念,提高重視程度,以便能夠提高管理質量,保障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者需要明白,“人”是一切工作展開的根本,在具體工作中唯有堅持“人本性”,時刻關注各方的需求,才能夠將各方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從而促使“人本性”的理念得以充分的落實,使得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受人支持。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者要堅持人本性,尊重各方參與人員的個性化需要,以便能夠為廣大師生與教師創(chuàng)造更為寬闊的成長空間,讓他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完善個人品格,夯實文化基礎,提高實操技能,為日后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人本性”理念的滲透,還能夠使參與各方在生活中與學習中,不斷進行自我糾正與完善,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發(fā)展對小學教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本性理念下,小學教學管理工作必須轉變傳統(tǒng)觀念,意識到人本理念在現代學校發(fā)展中的重要性。同時,教學管理領域需要圍繞人本性理念建立起相關管理制度并創(chuàng)新管理內容,如此才能使人本性理念得到更有效的滲透與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小偉.論小學學校管理如何突出人本性原則[J].華夏教師,2019(20):11-12.2019.20.006.
[2]董寶山.試論小學學校管理如何突出人本性原則[J].祖國,2019(13):251+290.
[3]盧國都.小學學校管理如何突出人本性原則[J].新課程(小學),2018(0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