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芳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的難度與深度要顯著高于小學語文學科,并且文言文教學內容的增加顯著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構建出趣味化的教學過程,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能夠全身心地探究語文知識,在顯著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與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趣味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54-
趣味化課堂構建策略的誕生,主要是針對學生學習興趣而創(chuàng)設的,各學科教學中都需要先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原因是只有學生產(chǎn)生了學習欲望,學生的各項能力才會在課堂中充分展示出來,比如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決定學生是否能夠快速理解與掌握知識的重要元素,只有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并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想象力與探究能力,才能快速地理解知識的含義及存在的規(guī)律等內容[1]。因此,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構建趣味化的教學課堂,讓趣味課堂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并能夠積極發(fā)揮自身的各項能力去理解、認知語文知識。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構建趣味課堂具有的意義
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擁有著不同的教學效果,比如:傳統(tǒng)式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課堂主體,將知識直接講解給學生,而學生則機械式的記憶教師傳授的內容,在此過程中并未發(fā)揮出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教學效果表現(xiàn)出只有少部分學生具有較好的學習效果,但是未存在靈活化應用知識的現(xiàn)象;趣味性課堂教學是將教學過程轉變成“有趣”的方式開展,會因為“有趣”而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會因為“有趣”而營造出快樂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學習中不再感受到枯燥乏味的學習過程,能夠全身心的積極投入到趣味課堂學習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充分發(fā)揮,并在教師的指導與指引下快速理解并掌握了知識點[2]。從此可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由學生的學習興趣決定的,當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產(chǎn)生了興趣,才會積極運用自身的各項能力參與到教學中,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趣味課堂,對課堂教學效果、對學生成長效果都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趣味課堂的具體策略
(一)利用學生的小愿望營造出趣味課堂
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夢想,并且夢想有大有小,大的夢想是指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而小的夢想則是滿足自己生活中的各種小愿望。語文教師在構建趣味課堂時,可以利用學生的小愿望來營造。教師在營造時應根據(jù)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的問題,并且此問題要與學生的小愿望相關聯(lián)。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大自然的語音》一課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類問題:“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能夠‘呼風喚雨’?”這個問題是每位學生從聆聽故事起,就存在著的一種幻想,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到初中階段的學習,這種幻想并未全部消散。教師引出這個問題后,學生會產(chǎn)生好奇心:“老師怎么會提出這個問題?老師這樣問題是不是有什么方法?”此時學生的注意力已經(jīng)完全集中于教師身上,期待教師將答案告訴自己。教師則“賣關子”,引導學生去閱讀課文:“我們國家現(xiàn)在就能夠‘呼風喚雨’,你們只要認真地閱讀課文就可以發(fā)現(xiàn)喲!”此時的學生還會產(chǎn)生較大的疑惑:“教材中融入的內容都是科學類的知識,怎么會和‘神話’扯上關系了?”在這種疑惑的驅使下,學生會全神貫注地投入課文閱讀中。當學生完成閱讀后,學生的內心會產(chǎn)生較大的落差:“原來教師所說的能夠‘呼風喚雨’指的是物候觀測??!”教師應了解學生會出現(xiàn)這一反應,并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學生會表達出:“這是利用科學技術提前掌握天氣嗎?也不是‘呼風喚雨’?。 苯處焺t耐心的解釋:“通過物候觀測可以提前了解到霜、雪、雷鳴和結冰等氣象,你要是提前了解了并告知大家這些氣象什么時候會到來,你不是就是‘呼風喚雨’了嗎?”雖然學生會覺得這一節(jié)課屬于一場“烏龍”,但是其教學過程具有趣味性,學生感受到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并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中,并顯著提升了學生閱讀效果及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快速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
(二)利用探討式的教學過程構建趣味課堂
教師在構建趣味課堂時可以利用探討式的教學過程達到目標,教師可在教學之前先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挖掘出可以讓學生探討的“點”,并且要站在學生興趣的角度進行設計,進而讓學生能夠全身心的參與到探討中,并在探討的過程中有效完成課文閱讀,并在有效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也形成了自己個性化見解,在高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同時促進了學生個性化成長。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探討:“如果由你決定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勵的人物,你會選擇哪類人群可以獲得呢?為什么?另外,你覺得在世界中還應創(chuàng)建什么獎項?”每位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思想見解,當教師提出這一問題時可以讓學生進行思考。由于學生存在著害羞的心理,教師可以采取“小紙條”的回答方式,收集學生的回答后,教師要快速的瀏覽并將其新奇的答案闡述給所有學生,但是不需要將此回答的學生名字告訴給所有人。然后,教師引入課文內容,讓學生思考能夠獲獎的人對全人類作出了怎樣的貢獻,可以讓學生閱讀課文的同時進行分析,并與自己的答案相對比。
(三)口語交際教學中構建趣味課堂
在語文教材中存在著口語交際教學的過程,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出趣味性的交際過程,在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能夠積極參與口語交際,并在參與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快速成長。
例如,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存在著《口語交際:講述》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恐怖故事、搞笑故事、奇幻故事三個內容進行講述。選擇的這三項內容都是學生較為喜愛的,可以激發(fā)出學生參與口語交際的積極性,并在參與的過程中促進了學生講述能力的成長。
結束語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構建趣味課堂,可以利用趣味課堂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積極學習的過程中促進了學生各項能力的成長,對于課堂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效果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越. 初中語文趣味課堂的組織和構建[J]. 孩子天地, 2020, 000(006):P.168-169.
[2]黃平. 簡析趣味性教學在初中語文高效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 求知導刊, 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