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興市特殊教育學校 楊 燁
智障學生,是社會中一類需要我們特殊關照的人群,也是特殊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智障教育的主要目標與普通教育類似,也是引導智障學生學習知識、增長能力,但是其又有著自身的特殊性,智障教育還承擔著對智障學生的智力康復教育、社會適應能力教育。因此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教師也要不斷總結和探索出有特色、有效率的音樂教學方法,在帶給智障學生音樂熏陶的同時,使其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美、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使其能夠在音樂的引領下熱愛生活,更好地適應生活。
正所謂“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在組織智障學生開展音樂體驗式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其在音樂學習方面的興趣,進而借助其與正常學生一樣喜歡游戲、樂于參與游戲的特點,將游戲活動引入音樂課堂教學中,使智障學生既能夠被游戲所吸引,主動參與到音樂的學習中,又能夠在游戲的指引下更專注地學習音樂。
以我自身的實際教學為例,在音樂課上我為培智學生創(chuàng)設了“彈鋼琴”的游戲,即讓智障學生把課桌當作“鋼琴”,在每次唱歌時都以大拇指為起始,每唱出歌詞中的一個字,都要換一個手指。比如,在教智障學生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歌曲時,其中的一句歌詞就是“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那么,智障學生在唱這8 個字時,就需要運動手指彈8 次: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在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智障學生挑選自己能夠控制得比較好的手,左手或者右手都可以,在鍛煉了一段時間之后,可以讓智障學生嘗試兩個手一起,或者換自己控制得不太好的手來“彈鋼琴”,進而借助手指游戲的開展及層層遞進的游戲挑戰(zhàn),增強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引導智障學生感知音樂的節(jié)律,幫助其更好地記憶歌詞。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智障學生由于自身疾病嚴重程度的不同、年齡的差異、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等,造成其對事物的認知也不同,對音樂的喜好和感受也有所差異。因此,在開展音樂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觀察智障學生的特點,然后據(jù)此設計個性化的音樂體驗式教學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盡最大可能滿足不同智障學生對音樂的需求。
例如,在某次音樂課上,我給智障學生設計了“音樂沙龍”的活動,即在教室里根據(jù)音樂中的“聽”“唱”“奏”等主題創(chuàng)設了若干個表現(xiàn)空間,即讓智障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或者挑選自己擅長的內(nèi)容進行表演。如果有智障學生選擇“聽”,那他則需要根據(jù)教師播放的聲音來分辨其中的音樂片段是哪首已經(jīng)學過的歌曲;如果智障學生選擇“唱”,那他就要選擇一首課上學過或者自己拿手的一首歌進行演唱;如果選擇“奏”,則需要從教師準備的不同樂器(音叉、鼓、豎笛等)中挑選一個進行演奏……總之,讓智障學生在課上進行自由的選擇、自由的表演,不僅能夠充分展現(xiàn)對智障學生主體性的尊重,還能充分滿足智障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其在音樂表演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美和愉悅的感受,促成其音樂個性的有效發(fā)展。
古語有云:“無心插柳柳成蔭”。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智障學生能夠不自覺地哼唱出一些難度比較大的流行歌曲,這就是反復、無意識的刺激所體現(xiàn)出的教學成果。因此,在音樂體驗式教學中,教師也要充分利用時間,不能將音樂教學僅僅局限于課上,還要滲透于智障學生的生活當中,使其在課余時間也能夠受到音樂的熏陶。
例如,在教學智障學生學習“幸福拍手歌”之前,我會有意識地在學生課間休息的時間為大家播放這首歌。開始的時候,學生對這首歌沒有什么特殊的感覺,連續(xù)在播放了2天之后,我發(fā)現(xiàn)有一些智障學生能夠跟著歌詞哼唱,還有的學生能夠跟著歌詞做簡單的拍手動作,這一點讓我非常欣慰。感覺時機已到,在課上教學時,我就給智障學生播放了這首歌,學生一聽都非常興奮,于是我問:“同學們,你們聽過這首歌嗎?在哪里聽過呢?”學生:“聽過!”“下課聽!”“玩,聽!”雖然學生的語言表達不算完整,但是我能夠體驗到他們對這首歌的熟悉,以及聽到這首歌之后的開心。在引導智障學生完整欣賞完一遍之后,我就組織學生圍坐成一圈,伴隨著歌詞開始帶領他們拍手、跺腳,感知音樂的節(jié)奏。學生學得特別快,其不僅感受到了音樂中所傳達出來的快樂,在滲透教學法的引領下,也進一步提升了自身在音樂學習方面的信心。
智障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直觀的事物、形象的動作、具體的事物,才能夠帶給其直接的刺激、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好能夠借助繪畫與音樂相結合的方式,來彌補智障學生的抽象思維,使其能夠在感知音樂的同時激發(fā)自身的想象能力,借助想象來推動自身對事物的認知。
例如,在某次的音樂欣賞課上,我給智障學生帶來了“三個和尚”這首歌曲,其以歌曲的形式講述了三個和尚一起生活,因挑水而衍生出來的故事,主要是告訴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不能自私自利,要樹立與他人互助合作的觀念,明白“人心齊,才能合作共贏”的道理。歌詞的內(nèi)容非常形象,我就引導智障學生根據(jù)歌詞的內(nèi)容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當唱到“一個和尚挑呀么挑水喝”時,就讓智障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畫出和尚挑水喝的樣子;當唱到“兩個和尚抬呀么抬水喝”時,就畫出兩個和尚抬水喝的內(nèi)容……總之,不管智障學生畫成什么樣,都是他們對歌曲內(nèi)容的理解,都是他們思想內(nèi)容的具體展現(xiàn),作為教師都要給予其鼓勵,使其能夠獲得創(chuàng)作的愉悅感,進而能夠更主動地去感知音樂世界、去感知社會生活,在豐富其想象力的同時進一步促成思維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音樂不僅僅是智障教育中的一門美育學科,同時也是智障學生康復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作為特殊教師,不僅要在生活上給予智障學生更多的關心與照顧,還要不斷總結,有效優(yōu)化音樂體驗式教學策略,真正激發(fā)起智障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滿足不同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