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靜芝 王蓉 伍媚春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1]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應對新時代新要求,高校只有樹立“課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將思政“潤物細無聲”融入教學設計、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備課授課、教學評價等教育教學全過程,才能使專業(yè)課真正成為育人主陣地,實現(xiàn)“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筆者在教學設計中融入課程中的德育元素,以“臨終關懷”一課教學設計為例,進行課程思政視域下護理學基礎教學實踐探索,以期為基礎護理教育者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課程思政 臨終關懷 護理學基礎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9.043
Exploration of Basic Nursing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aking the teaching design of hospice care as an example
FANG Jingzhi, WANG Rong, WU Meichun
(School of Nursi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tressed a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we should comb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with[1]in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impart knowledge, but also take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s the central link. In response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only by establishing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nd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istening things silently"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uch as teaching design, curriculum scheme, curriculum standard,teachingplan, lesson preparationand teaching evaluation,ca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ruly becomethemain position of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o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 author integrates the moral education elements in the curriculum into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take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hospice car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of basic nursing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basic nursing educators.
Keyword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ospice care;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teaching reform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和必修課程,是與臨床課連接的橋梁,涵蓋了臨床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2]對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起關鍵作用?!白o理學基礎”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師在教學時非常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容易忽視德育,而學生也往往更重視臨床實踐技能的學習,忽視職業(yè)素質的養(yǎng)成。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為臨終關懷,是《護理學基礎》中第二十二章的內容,是對患者護理的最后一程,如何為臨終患者提供全面的照護,使其舒適、安詳、有尊嚴、無痛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其知識點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里,死亡是可怕的,是令人避之不及的,所以中國的死亡教育幾乎沒有,才會有那么多人在親人即將離世之時不知所措,那么多人在得知自己身患絕癥之時自暴自棄。死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會人們如何坦然面對死亡、理解死亡,而不是害怕死亡。每個人都會經歷死亡,只是時間早晚,這很正常。當人們能坦然面對死亡的時候,才會知道怎么好好去生活。生命是脆弱而堅強的,是短暫而綿長的,是有限也是無限的,人道主義精神具有超現(xiàn)實性,因為人類不可能生存在一個完美的盛世當中,永遠都有矛盾,有對立,這是生命的矛盾美,也正是生命和尊嚴的可貴之處。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臨終關懷教育時,應鼓勵他們認識生命的有限與脆弱,知道如何去面對生命之中的挫折與無奈,珍惜有限的生命,去尋求有限生命的可愛,賦予生命以積極的意義,知道如何在死亡未來臨之前好好生活,從而活得滿足而充實。將思政融入臨終關懷教育,可以讓學生對死亡有正確的認識和更深入的思考,能夠有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來看待生與死,在行為上能夠坦然的面對死亡,能夠坦率的討論和準備與死亡相關的議題,做好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建立積極的人生觀,提升生命的品質,珍視生命的價值,從而能以正確的態(tài)度和頑強的意志保護生命并在學習中感悟生命的意義。
1教學分析
1.1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全日制本科三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生,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但對知識的整合運用能力還不夠,學習心理上有對課堂傳統(tǒng)學習的厭倦心態(tài),但具備一定的好奇心,善于模仿,在實踐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小組協(xié)作能力,但聯(lián)系實踐能力不夠強,職業(yè)素養(yǎng)和溝通意識還有所欠缺。
1.2教學目標
根據(jù)學生的特點,結合“護理學基礎”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形成以下知識、能力、情感、育人四維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正確解釋相關概念;學生能正確陳述臨終關懷的意義和基本原則。(2)能力目標:學生能判斷患者的心理反應分期并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學會與患者溝通、相處。(3)情感目標:學生能把患者當作自己的親人來關心和愛護;以人為本,感悟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4)育人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大愛精神與奉獻精神;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人道主義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評判性思維和能力。
2教學理念與方法
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理念,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教學。
3教學實施
3.1課前
學生4~5人一組進行自主合作學習,課前完成以下學習任務:任務1(知識):通過網(wǎng)絡媒體與書籍資源查閱搜集臨終關懷的資料,結合教材內容,談一談對臨終關懷的理解。任務2(能力):請根據(jù)案例編寫一個“臨終關懷小劇本”,填寫劇本設計表,并進行3分鐘的角色扮演,拍攝微視頻上傳至學習平臺,通過線上投票選出最佳微視頻團隊在課堂展示。任務3(情感):線上試玩文字劇情類小游戲《平行時空——我要如何說再見》,談一談自己的感想和對生命的感悟(學習通發(fā)布主題討論),通過學習通形成詞云,將言之有物的感想分享給大家。
3.2課中
導入新課(5min):播放一分鐘小視頻進行氛圍、情境引入;案例導入新華社的兩則新聞,結合課前任務1與同學們提問交流,完成概念理解部分的學習。
知識點精講——結合案例與思政素材(25min):以視頻、圖片、文字的形式呈現(xiàn)案例或故事,引導同學們討論分析,老師再進行點評小結,從“知識點”到“知識面”,完成基礎知識的融會貫通。主要知識點有臨終關懷的基本原則、臨終患者的心理反應分期與護理。臨終關懷的基本原則部分,結合視頻和圖片,將基本原則蘊涵在一個個現(xiàn)實故事中,引發(fā)學生思考;臨終患者的心理反應分期部分,引導學生分析每一個分期的關鍵點,讓學生帶著問題看視頻,通過視頻引出案例進行分析,抓住患者的關鍵性心理進行護理。知識點跟思政元素融合主要采用的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和使用的素材見表1。
角色扮演(8min):課前發(fā)布任務,請同學們根據(jù)案例編寫一個“臨終關懷”小劇本,填寫劇本設計表(示例見表2),并進行3分鐘的角色扮演上傳微視頻。案例可由老師提供幾個范本,同學們也可以自己去搜集案例,在案例的基礎上去設計劇本。課前任務中選出的最佳微視頻團隊在課堂進行情景模擬,其他的小組點評,教師總結。
歸納總結(4min):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來進行重點知識的回顧,從概念到基本原則到心理反應的分期和護理要點,每一個點可以引導學生去延伸出對生命,對職業(yè)精神,對倫理道德的感悟。同時通過隨堂練習來進行知識鞏固。
布置作業(yè)(3min):學生通過討論提出辯題,并線上投票選出一項在課后進行專題的辯論活動,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物的兩面性,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相關的辯題示例有:(1)安樂死應不應該在中國合法化;(2)是否應該把父母送進養(yǎng)老院;(3)親人得了絕癥,我們該不該勸TA放棄治療;(4)應不應該在中國廣泛推崇臨終關懷志愿者;(5)應不應該告訴癌癥患者真實病情;(6)晚期癌癥患者應繼續(xù)治療還是轉入臨終關懷病房。
3.3課后
每個班級推選出11名學生參與辯論賽,其中8名擔任辯論賽正、反方成員,同時有1名主持人和2名計時、計分人員,其余學生作為自由辯論環(huán)節(jié)應援團,圍繞辯題展開辯論,教師最后圍繞辯論過程中的課程知識、溝通技巧、人文關懷意識、職業(yè)情感、團隊協(xié)作精神、法律意識、倫理學相關問題等進行點評總結。
4教學反思
4.1教學特色與創(chuàng)新
(1)課前采用線上文字劇情類小游戲形式調動學生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2)課中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用視頻與案例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將思政元素融入其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3)課后組織專題辯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物的兩面性,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
4.2不足之處與改進方向
(1)實踐環(huán)節(jié)還有待加強:目前實踐內容主要以學生自行設計參與為主,缺少實地的認識和觀察。今后可與開設有臨終關懷護理服務的機構合作,帶領學生進行實地參觀,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和面對死亡,同時加深對臨終和臨終關懷的認識。(2)教學評價的方式可以更加多元化,可以設計相關問卷進行調查,如自我學習能力評價問卷、教學內容評價問卷、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問卷等。
4.3“護理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探索的感悟
4.3.1教師是課程思政的主要引導者,應樹立“課程思政”育人理念
“課程思政”不是一門或一類特定的課程,而是一種教育教學理念。[3]高校專業(yè)課教師作為課程思政的主要引導者,要把立德樹人作為育人的首要目標,與專業(yè)發(fā)展教育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有意、有機、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傳統(tǒng)的專業(yè)課教學中,教師往往更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傳授,認為思想品德教育應交給思想政治類課程來完成,但其實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應當教授做人的道理,任何一位教師都可以在課堂上將道理蘊藏在知識中傳授給學生,這也是課程思政的內涵所在,是新時代對于所有教師尤其是高校教師的新要求。因此,高校教師必須樹立“課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備課授課、教學評價等教育教學全過程,才能讓課堂成為育人的主陣地?!白o理學基礎”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學生人文素質和職業(yè)道德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教師在專業(yè)課的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關懷意識、溝通意識和奉獻精神,以身作則,起到榜樣示范的作用。
4.3.2護理中的“課程思政”元素與切入方式
吳月齊在談高?!罢n程思政”時提到:[“4]課程思政”要充分發(fā)揮課程的德育功能,運用德育的學科思維,提煉專業(yè)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將其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載體。提煉專業(yè)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簡單來說就是要充分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大學生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政治信仰、社會責任,從而充分發(fā)揮課程的德育功能?!罢n程思政”元素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系統(tǒng)組織、規(guī)劃和挖掘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資源是實施“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5]專業(yè)課教師可以從專業(yè)相關的國家政策、社會熱點新聞及視頻、名人故事、電影電視影像資料、書籍文獻、臨床案例等各個方面搜集資料,在引入和分析過程中切入思政元素,加強價值引領。
比如在“護理學基礎”的臨終關懷這一課中,引入巴金、瓊瑤、婁滔等多位名人故事,從新冠疫情臨終患者新聞事件中提取思政元素,讓學生能夠從真實故事中進行思考和感悟,使知識點與思政元素能夠融會貫通?!镀叫袝r空——我要如何說再見》是一個文字劇情選擇類小程序,學生代入主人公陳吉的視角面對肺癌晚期的母親陳緩,在每一個劇情轉折點作出自己的選擇引導劇情走向,通過劇情故事感受平行時空下的自己面對身患絕癥親人的掙扎與痛苦,同時學習如何正確的對待臨終患者,樹立正確的生死觀?!霸谡嬲呐R終關懷中,它并不勉強搶救病人的生命,而是會將死亡看作一個自然的過程,只在照顧的過程中關注心理和精神方面,幫助病人盡量安樂的活著,尊重病人的價值觀和需要,讓他們在余下的日子里面活的舒適有尊嚴”“生的喜悅和死的坦然都應成為生命圓滿的標志”“我們無法讓黑暗消亡,但我們可以是黑暗中伸出的一雙手”“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質量。我們無法決定生死,但可以活出生命的質量。即使不得不面對告別,我們也應當認真生活。保持熱愛,堅守善良,用心生活,就是對生命最大的敬意”“生命既偉大又是那么渺小,在生命凋零的最后一段時間,我們應該以患者最大,完成他最后的心愿,給予他最大的尊重和幫助”“對于臨終的患者,當生命得不到延續(xù)時,我也會盡我自己的能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姑息療法的作用,讓親人充分了解患者的想法,不做‘自私留住親人,繼續(xù)化療’的殘酷決定,我們要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不要因為愛,而讓我們愛的人更痛苦”“也有一些偉大的生命,愿意將自己的遺體捐贈給其他有需要的人,挽救他人的生命,讓生命得以延續(xù),這也是一場離別的壯舉”,同學們在自己的感悟中寫道。
“課程思政”內容設計充分后,如何把握課堂節(jié)奏,選擇合適的思政元素切入點和切入方法也值得斟酌。[5]切入時機恰當方能充分體現(xiàn)“潤物細無聲”的“課程思政”原則,如講解臨終關懷基本原則的知識點時,結合名人的典型事例,引導學生從中領悟倫理道德規(guī)范、人道主義精神,強化職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弘揚大愛精神,做好立德樹人工作,激發(fā)學生同理心、共情心,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思政理念內化,發(fā)揮思政育人功效。同時創(chuàng)新和改革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采用超星學習通平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教學,強化以學生為中心,增加學生參與度,提高學生的團隊協(xié)助能力、思辨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通訊作者:王蓉
基金項目:2020年南華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2JXJ047);2020年湖南省教育廳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HNJG-2020-0432);2017年南華大學船山學院高等教育研究與改革課題(編號:2017CZ006);湖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護理學基礎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王娟,王希梅.護理學基礎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與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19,16(04):250-253.
[3]高涵,張春晶,李淑艷,等.“課程思政”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20(3):77-78.
[4]吳月齊.試論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三個著力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1):67-69.
[5]張宏晨,李艷,武佼佼,等.護理倫理學“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中華護理教育,2020,17(0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