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超
摘要:良好的音準感對學生音樂能力和音樂感覺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小學低段由于學生的身心特點關系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因此在小學低段時期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字:音準 ?小學低學段
現在的孩子普遍很聰明,一年級的小朋友在音樂課上,只要認真聽課,前十分鐘就能輕松學會一首歌曲。但是就“音準”這一塊,為什么孩子們會出現“低八度”唱歌現象?為什么有的孩子集體演唱時就聽著沒問題,一單獨請上來演唱就跑調?今天就想圍繞這些問題和大家談談自己的收獲與感想。
歌唱屬于音樂表現范疇,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于是“新課標”提出要重視演唱中對演唱姿勢、呼吸方法、節(jié)奏和音準等方面的要求。所謂音準,是指建立正確的音高和音程概念。音樂教育家愛德溫·戈登提出:“經過實驗和檢測得出,要關注兒童音樂才能的早期培養(yǎng),從時間上來說,越早越有效?!毙W低段由于學生的身心特點關系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因此在小學低段時期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也在平時教學中不斷摸索和思考中。
一、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音準問題的成因分析
在音樂任教過程中,我經常擔任學校低段的音樂教學任務,以一年級為例:小朋友學習音樂的熱情非常高,但是很少發(fā)現有孩子能夠用準確的音高音準進行歌曲演唱,只能模仿歌曲旋律的大致走向進行演唱,雖能大致入耳,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我分析,小學低段許多學生音高音準不到位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生音樂基礎功底薄弱
目前,雖然許多家長在孩子幼齡階段便幫助其報許多音樂學習班,但是大部分小學生在初次接觸音樂時,都是缺乏音樂基礎的,而且,小學音樂教學大部分以感性教育為主,以技法指導為輔,在這種側重性極強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自然偏低。所以,音樂基礎功底薄弱,是學生存在音準問題的主要原因。
2.音準教學未能形成系統(tǒng)
小學生欠缺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原因是他們在接觸音樂課的時候,音樂教學本身未能在音準訓練上形成一個完善的系統(tǒng),以至于他們在唱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喊歌、破音等諸多問題,這不但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正常發(fā)揮,而且不利于幫助學生區(qū)分高音和低音。另外,小學生還未經歷變聲期,他們的氣息都較短,由于缺乏規(guī)范的氣息使用技巧,他們的音準不到位,從而影響他們的歌唱效果和質量。
3.教學方法脫離實際現狀
目前,大部分小學音樂教學都采取傳統(tǒng)的聽唱教學法,雖然表面上看不無道理,但是在深入分析的時候可以發(fā)現這種教學方法并沒有深入明確到音準教學中。很多小學音樂教師盲目地追求課堂的熱鬧,忽略了對小學生音準能力的培養(yǎng)。筆者認為,教育應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進步,其中包括了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采取更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展歌唱教學,這是音樂教師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二、小學低段音準訓練方法探究
1.發(fā)聲準備,合理鋪墊
教學中,常有學生因為沒有打開口腔就急于歌唱,往往是隨便喊唱一番,結果是既損傷聲帶,也難免跑音跑調。這是因為小學生的歌唱發(fā)音器官的肌肉協調活動能力發(fā)展得還不夠,聽覺器官發(fā)育也不夠完善。進行發(fā)聲練習的時候,可以針對小學生聲帶尚未發(fā)育完全的生理規(guī)律,采取打哈欠、打噴嚏的引導方式讓學生逐漸熟悉發(fā)聲的位置等。
2.律動并行,體驗音準
對于小學生而言,音準比較抽象。所以,采取身體律動的方式幫助學生感受音準,是促進學生對音準概念理解能力的重中之重。比如,采取柯爾文音階手勢法將每個音階以一個手勢替代,讓抽象的音階變得形象具體,以此讓學生在視覺上對音階建立認知。以《其多列》為例:在演唱“5 33| 5 33︱66 13︱”這個部分時,我便要求學生利用手勢來表現出其中的高音變化特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專注聆聽,培養(yǎng)良好習慣
首先,在新歌教學時培養(yǎng)學生靜聽教材的范唱,初聽歌曲是建立對歌曲音準把握的關鍵點,此時如果學生跟唱一旦發(fā)生音準問題就很難糾正。其次要注意聆聽自己的歌聲,引導孩子們從要求自己怎么唱的關注點轉移到集中聽自己歌唱的聲音上來。在音樂教學中,我提倡學生用輕聲歌唱法歌唱,就是要求教師和孩子們在學習音樂過程中,演唱歌曲的時候都必須在控制發(fā)聲的音量,做到用輕聲演唱的一種教學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傾聽興趣,我還采取一些游戲的方法,如“搶答賽”,老師彈奏幾個音,讓學生來搶答,答對的給予獎勵;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喜歡傾聽的興趣。
4.伴奏彈和弦,提高聽覺免疫力
如果在音高概念還不明確的情況下,用鋼琴彈旋律,讓學生隨著旋律歌唱,就會使鋼琴成為歌唱的拐杖,會失去集中思考音準的責任心,而這種責任心對于培養(yǎng)學生內心的音高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使用和弦伴奏,可以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音準概念,促使他們去聆聽和思考自己的音準。
現代科學證明,真正五音不全的學生是極為個別的,絕大部分的少年兒童經過系統(tǒng)有效地音高音準練習后都將取得進步和改善。掌握音高音準雖是一個長期、綜合的過程,只有不斷學習、探索,沖破陳舊的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使每個孩子從歌唱中得到快樂,從歌聲中得到發(fā)展,真正快樂的歌唱!
【參考文獻】:
1.《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存在的音準問題及對策》陳晶
2.《淺談低學段孩子的音準問題》汪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