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贊華
【摘要】有效教學就是有效地給學生傳授知識,讓學生對所學能靈活運用。同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掘?qū)W生的無限可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把學生帶進快樂、豐富的語文世界,讓學生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擺脫死記硬背的枯燥學習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關鍵詞】有效教學;小學語文;學習能力;課堂教學
引言
小學語文是一門以理解和興趣為主的科目,它不僅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發(fā)散性思維,也需要學生對實際生活有一定的了解,該門課程相對于其他科目來說學習難度更大,所花時間也需要更多。因此,構建與應用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扎實基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小學生基礎知識薄弱這是共性,也是在情在理的。但是有些小學生就是因為基礎太差,沒有學習能力,從而喪失學好語文的信心,對語文學習表現(xiàn)出“順其自然”的消極態(tài)度。就如,在小學三年級的作文寫作課上,在講到要寫自己心中的春天時,學生本來很興奮,可是當學生下筆準備寫時,發(fā)現(xiàn)自己想好的一句話中有幾個字不會寫或者有些很好的詞語不會寫,等等。出現(xiàn)這種情況會大大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影響整體語文學習成績。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正視小學生基礎差這個事實,結合一些教學過程,強化基礎知識的積累。比如,在學習《那一定很好》這篇課文時,老師先要把目標放在基礎知識上,讓學生對其中的生字進行認讀、書寫,如,縮、努、莖、推、拆、吱、舊;再讓學生對其中的好詞、好句進行勾畫、積累,如,鋸子、舒服、斧子、美麗、縮成一團、吱吱嘎嘎等?;A知識是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根本,在每一篇課文教學中,都要重視這些基礎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徹徹底底學會、學透基礎知識,就能提高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也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更有信心、更有闖勁,從而為有效教學做好準備。
二、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途徑開展有效教學
教師要讓學生享受上課的過程,通過不同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獎懲法:在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以此來激勵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對語文成績好的學生進行口頭表揚或者實物表揚,對語文成績落后的學生進行關心與了解,或者讓學生進行才藝表演。游戲法:這個階段的學生都喜歡玩游戲,小學語文一般都具有趣味性,教師可以利用道具來展開游戲。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師能夠?qū)⒄n文與游戲結合,設置有趣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故事法:課文《落花生》一文可以從花生的播種、花生的收割、花生的滅亡三個角度詳細講述花生的由來,也可以選擇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與花生的有趣往事。在講述文章的開始,可以采用課文導入法,通過一個個的小故事來提起學生對文章的興趣。
三、以鼓勵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有效教學
教學方式的多樣性讓許多家長非??鄲溃驗椴幻靼鬃约旱暮⒆拥降走m合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占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這樣的上課方式容易導致學生上課沒有興趣聽,覺得老師講的課沒有意思,家長也很擔心。為了改變現(xiàn)狀,現(xiàn)階段鼓勵學生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模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在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相互討論并最終確定統(tǒng)一的方案,發(fā)揮分工合作的作用,教師將對每個小組的觀點進行點評與鼓勵。這樣的教學流程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并且體會到合作學習帶來的快樂。合作是時代發(fā)展不可少的因素之一,通過簡單的學習既可以帶動學生自主學習,減輕教師的任務負擔,又能讓學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以生活化教學為目標進行教學
學習語文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考試的高分,更多是教會學生如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讓教學內(nèi)容與自然生活相貼合,從而進一步學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法。從更深層次來說,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增加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體驗,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學生理解、接受能力各異,教師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一切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們學習不是局限于課本上的生硬知識,更需要我們利用所學的知識去學會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小學語文課文多是貼近生活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課文和生活產(chǎn)生聯(lián)想與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兩者的不同和相似之處,并進行適當?shù)谋容^,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學會更好地學習。
五、關注拓展——培養(yǎng)學生延展性學習
小學生由于對學習認識不足,在學習中特別愛靠老師,老師讓他們熟讀課文,他們就只會讀課文,文中的生字、好詞他們視而不見。家長有時候讓學生多學習,學生的回答也總是:“老師布置的就這些?!睂W生從來沒有延展性學習的意識。這不但不符合素質(zhì)教育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意識的培養(yǎng),對于有效教學也非常不利。其實,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小學語文課本無論是在內(nèi)容上還是版式上的設計,都非常適合小學生的接受習慣。就拿每個單元后面的“日積月累”來說吧,不但是對課文中基礎知識的拓展,也是課外學習的一種引導,非常有利于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延展性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非常有利。
綜上所述,要想實現(xiàn)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老師要轉(zhuǎn)變觀念,吃透新課標的核心價值和教學要求,從了解學生、扎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拓展學生的思路和視野、增強學生想象力入手,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高其學習能力,就一定能為有效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
參考文獻:
[1]王倩.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J].中華少年,2017(29):72-73.
[2]楊僖鵬.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的策略構建[J].基礎教育研究,2020(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