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 要]在學習和生活中,該如何指導學生科學地使用大腦,提高學習效率呢?可以課前給大腦一個“啟動時間”;注意保持大腦的優(yōu)勢興奮中心;注意交替活動,讓大腦得到休息;引導學生在最佳腦力勞動時間學習;教師要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安排休息時間,適當鍛煉。學生要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作息時間,保證科學使用大腦,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科學使用;學習效率;學習習慣
大腦是人體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沒有了大腦的健康支持,人們沒有辦法工作和學習。如果大腦過度疲勞,很容易出現記憶力下降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做事情就會效率不高,得不到好的效果。對于學生而言,科學用腦有利于他們的學習和健康成長。教師在學習和生活中該如何指導學生科學使用大腦,提高學習效率呢?
一、課前給大腦一個“啟動時間”
在平時的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每天都會讓學生大量做習題,認為學生多練習才能使成績好起來;還有的教師臨近考試時搞突擊戰(zhàn)術,因為沒有休息時間,所以考試成績很不理想。教師的汗水沒少滴,學生的時間沒少用,但是沒有好的收獲。這是什么原因呢?
從課間活動到上課之間要留有兩分鐘時間,讓學生做好兩個準備:一是物質準備,放置好上課要用的書本文具;二是思想準備,回憶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熟悉即將要講的內容。這樣,大腦的活動就會轉移到新課上,學生上課時就不會溜號,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起來,這一節(jié)課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上課外,在指導學生復習功課時也要教育學生科學安排時間,首先應要求學生把學習用的書本文具準備好,然后再復習,這樣學習的時間就不會浪費,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注意保持大腦的優(yōu)勢興奮中心
要想提高學習效率,就要注意保持大腦的優(yōu)勢興奮中心。大腦工作時必須促使它形成一個興奮中心,并保持這個興奮中心不受到內部和外部刺激的干擾,否則容易造成對學習對象的思想抑制,這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分心和思想上的開小差。那么,如何不讓學生學習時分心呢?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啟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一種不可抗拒的向心力量,各種各樣的干擾都會排除在興奮中心之外。有一名學生學習成績較差,其原因主要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教師著重培養(yǎng)他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覺性,并要求其上課時集中精力不分心。上課時,教師格外關注這名學生。每節(jié)課需要回答問題時,只要這名學生舉手,教師都會讓他來回答。當這名學生回答不正確時,教師會耐心引導;當他回答正確時,教師會及時表揚并鼓勵。漸漸地,這名學生從學習中找到了自信和快樂,對學習有了興趣,并能主動、自覺地學習,上課也不溜號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習成績有明顯進步。
學生大腦中對學習對象的優(yōu)勢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主要靠教師不斷引導和點撥。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不是很高,但由于每名學生原來的知識、經驗不同,需要保持的優(yōu)勢有時會不自覺地轉向。比如,教師在講《落花生》一課時,學生聽著聽著就和在家吃花生的事情聯(lián)想起來,教師從學生的面部表情發(fā)現了學生興奮優(yōu)勢從聽課轉到吃花生上,就對學生說:“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通過品嘗花生的對話來學習說明道理的方法,請同學們討論一下本課說明了什么道理,一會兒小組匯報,我們比一比:看哪組同學說得好,并且發(fā)言的同學多?!睂W生聽教師這么一說,興奮的優(yōu)勢馬上轉回到討論問題上。課上有教師引導點撥,而課外學習時也常會發(fā)生大腦優(yōu)勢興奮中心轉向問題,那就需要學生的自制能力來扭轉了。
三、注意交替活動,讓大腦得到休息
學生在學習時要注意交替活動,讓大腦得到休息,也就是說學習時不能長時間地盯在一個問題或內容上,那樣容易引起大腦疲勞,應休息一會,或換別的科目,使大腦細胞輪流工作,保持學習內容的新鮮感。
學生的行動常常要受到興趣的影響和支配,玩得起勁時,可以一直玩下去,把功課和疲勞都丟在腦后。結果造成汗流過多,疲勞過度,學業(yè)荒廢,這就需要重視學生的生活節(jié)奏了。怎樣才能使學生學習生活有節(jié)奏呢?首先,教師要注意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科之間的科學搭配,也就是在上課時注意文理搭配,動靜搭配。例如,講《小壁虎借尾巴》這課時,當小壁虎向小魚借尾巴時,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苯處熆梢宰寣W生學小魚做“撥水的動作”;小魚向老牛借尾巴時,老牛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趕蠅子呢?!苯處熆梢宰寣W生學老牛用尾巴趕蠅子的動作。這樣,學生不再是枯燥地讀課文去理解,而是帶著動作去體會,做到了體力活動和腦力活動搭配,勞逸結合,使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這樣科學用腦,讓腦力和體力相結合,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四、學生要在最佳時間進行腦力勞動
一個人在最佳時間進行腦力勞動,學習和工作效率會進一步提高。一天中記憶力最好的第一個高潮點是早晨6時至7時。這時,人的大腦已在睡眠中完成了前一天所輸入信息內容的梳理編號工作,因為不會受到“前攝抑制”的影響,因此,記憶力和邏輯性更強。教師可以建議學生每天晨讀,內容不限,可以讀英語、背古詩文等。有些教師為了鼓勵學生能夠堅持下去,還組建了晨讀群,大家每天錄制晨讀小視頻,互相監(jiān)督,互相學習。我所教的班級在一年級時,每天學生到校后讀“三字經”,每個星期上學五天,這五天每天讀同樣的內容。一星期后,這些內容不需要刻意去背,已經由熟讀變成熟記在心了。之后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能夠達到理解和運用的程度。等到第二個星期的時候,繼續(xù)往下讀,收獲很多。要想提高學習效率,利用記憶力的第一個高潮點進行科學、有效的學習是一個好辦法。
五、用新穎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天中記憶力最好的第二個高潮點是早上8時至10時。歷經幾個小時的活動,腦的激動度進一步提高,活力升高到最佳。這段時間是學生在校時間,在學習過程中如果用腦超過限度,就會造成大腦細胞活力減弱或喪失,造成抑制狀態(tài)。有些學生每天被題海戰(zhàn)術包圍著,運動量不足,情緒煩躁,學習效率下降。怎樣才能防止這種超限抑制呢?教師要認真?zhèn)浜谜n,用新穎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大腦活力升高的最佳時間充分利用好大腦。例如,講《月光曲》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音樂導入本課。音樂也是一種語言,它是不分國界的,它特有的旋律可以使人心靈相通,產生共鳴。上課伊始,教師把《月光曲》播放給學生,聽完曲子后問:“喜歡聽這首曲子嗎?知道誰譜寫的嗎?關于這首曲子的譜寫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边@樣做,很快就引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讓學生在音樂中更好地理解課文,達到感情的升華,教師可以在學完課文后再次播放《月光曲》,這時學生對曲子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能夠聽出哪部分是月亮初升時的畫面,哪部分是月亮升起時的畫面,哪部分是月光照耀下波濤洶涌的大海畫面。音樂用其魅力感染學生,這樣有效保證了40分鐘的教學質量。教師通過新穎的教學方法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認真聽講,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提高學習效率。
六、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想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用腦,還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實踐中,有不少教師在學生作業(yè)中花了大量精力,每天留很多作業(yè)。學生一看到作業(yè)量大,心情很煩,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作業(yè)馬虎和字跡潦草的習慣。要想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減輕他們的作業(yè)負擔,課外作業(yè)要留得少而精,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樂于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家里積極完成作業(yè)。雖然學習的時間少了,但學生學習得很愉快,學習的信心也增強了,學習效率提高了。
七、合理安排休息時間,適當進行鍛煉
合理安排休息時間就是勞逸結合,在學習的時候適當休息一下是很有好處的。休息能幫助學生解除疲勞,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許多。想要達到科學用腦,就要注意勞逸結合,注意適當休息。鍛煉可以增強學生的抵抗能力,這對大腦的發(fā)育也是有利的。有時,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適當進行鍛煉可以緩解壓力,而且還可以緩解腦力疲勞,對于科學用腦和提高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幫助。此外,學生吃的食物要營養(yǎng)均衡,食物中的營養(yǎng)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所需的能量,這種能量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健康的飲食習慣使學生大腦獲取充足的能量,學習起來更有精力,從而更好地保持好的學習心態(tài)。
總之,指導學生科學用腦,主要是讓學生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促使大腦健康。大腦健康了,學習效率才能提高,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大衛(wèi)·蘇澤著.教育與腦神經科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約翰·瑞迪,埃里克·哈格曼著.運動改造大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