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松巴姆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應堅持著以生為本的原則,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語感,挖掘學生潛能,促使他們自信地突破自我,不斷提升認知水平,充分發(fā)揮主體優(yōu)勢,在接下來的綜合實踐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很難一蹴而就,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教學內容的及時補充等至關重要。只有提高了整體的教學質量,才有益于小學生感受能力、讀寫結合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感培養(yǎng);對策分析
引言:
語感是迅速感受、敏銳感知語言的能力。有序推進學生語感的培育工作,不僅是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更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能夠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優(yōu)化設計教學方案,組織形式多樣且內容豐富的課堂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促使學生們一邊感悟一邊理解,最終形成深刻地記憶,這樣的語感教學獨具特色,語文教育事業(yè)長遠規(guī)劃進程的加快指日可待。筆者針對小學生語感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進行了總結分析。
1、朗讀蘊積語感
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不僅說明了閱讀學習的重要性,也說明了語文朗讀的重要作用。朗讀是將文字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過程,需要多種感官的同時參與。不斷反復朗讀的過程,對于小學生語感的形成、思維的活躍、能力的發(fā)展而言大有助益。另外,在朗讀過程當中,學生還可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機會深層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牢記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后,他們的感悟水平會有更大程度的提升[1]。語文課堂的朗讀訓練形式有兩種,一是整體朗讀,需要教師的評價性的點撥;二是情境朗讀,更容易引起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調動他們深度學習、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如學習古詩《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句時,這兩個詩句可謂是此詩中最為精彩的部分。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藝術夸張,再現了遠眺瀑布時所見到的逼人的雄渾氣勢。在教學時,筆者會讓學生高聲反復誦讀,去體味瀑布的雄渾、壯麗的氣勢,去感受作者此時此地于此地的心境,慢慢地,語感自然而然會沉淀于學生心中。
2、強調多思多悟
語感的培養(yǎng)是一個不斷積累、同時不斷進行內化的過程,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著重積累和運用。另外,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以及閱讀感悟能力,適當地為學生推薦一些課外閱讀的書籍,督促指導學生們進行正確的閱讀感悟。讀書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但是不能機械地讀,而是應該有感情、有思考地進行閱讀理解,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多思考,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敏捷度,從而獲得較為準確的語感。如學習《荷花》這一課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思考為什么要在文章中用“冒”字而不用“長”字,學生通過深入的朗讀后,再進行相應的討論,在培養(yǎng)了較強語感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就會得出結論:“冒”字更能夠生動地表現出荷花旺盛的生命力。從而感受到作者用詞用句的意義,提高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對生活的感悟。
3、鼓勵大膽想象
小學生理解事物是直觀和形象的。但語言文學是抽象的有直接可感性,教學中應充分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引導他們借助聯想和想象,化干癟枯燥的語言文字符號為生動的“圖像”材料,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陶冶情感,感悟課文的意境。如《小池》整首詩語言清新、活潑,描寫了小荷花池美麗的景色。這首詩的字里行間都給我們留下了廣闊的想象天地、意味綿長……想象不是憑空而來的,形象的畫面,美妙的意境,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古詩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對“惜、愛、露、立”進行理解,體會在優(yōu)美、寧靜的畫面中充滿著無限的生機,從而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把握詩歌的主題。還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大自然蓬勃的生機,想象那紅紅的蜻蜓飛舞著,靜靜地觸在荷葉的葉邊……將學生帶入了那個夏天,見到了詩人曾見到的那副美景。這樣不僅領悟出古詩賞心悅目的美,而且增強了學生熱愛大自然。最后吟誦古詩,繼續(xù)發(fā)展想象。
4、做到讀寫結合
語感是學習規(guī)范語言長期積淀的結晶,只有強化讀寫的實踐,持之以恒,養(yǎng)成良好習慣才能形成對文章的感受能力。教師應經常督促學生寫日記、寫隨筆、寫讀書心得,還應當重視語文的綜合性學習,使學生在不斷運用語言中,進一步實踐與積累,逐步培養(yǎng)語感能力[2]。如學生學習了描寫春天的詞語后,筆者會組織學生到公園去春游,把公園的美景寫下來并運用這些優(yōu)美的詞語。有一位孩子這樣寫到:春天來了,萬物復蘇。柳樹發(fā)芽了,小草露出了頭,花兒露出了笑臉。小朋友們脫掉的毛衣換上了漂亮的新裝。星期六,我和奶奶一起去公園。一路上都能看到碧綠的大樹,草地上百花齊放,碧紅的,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有綠的,還有藍的,五彩繽紛真好看!在茂密的大樹上,棲息著許多叫不出名字的鳥兒。從山下一直走到山頂,放眼望去,一眼能看到簡陽的體育中心,還有來來往往的車輛、熙熙攘攘的人群,整個簡陽盡收眼里,啊,公園景色真美呀!文中不僅運用了春天的詞語,還運用了擬人句,把美麗的自然景色指寫得惟妙惟肖。
結束語
總之,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并且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使他們真正愛上語文知識的學習,不斷提升語言表達水平后,輕松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海波.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對策[J].學周刊,2020(02)44-45.
[2]張洪秋.如何提高學生語感——以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為例[J].內蒙古教育,2019(30)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