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波
(河南省濮陽縣人民醫(yī)院內(nèi)一科 濮陽457002)
腦梗死屬于臨床常見疾病,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等特點,由腦部缺血、缺氧所致,多發(fā)于老年人群[1]。腦梗死急性發(fā)作期治療以溶栓抗凝為主,以提高存活率,進入恢復期后仍伴有運動、認知等障礙,故而針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以改善神經(jīng)損傷為主[2]。西醫(yī)多采用抗凝、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可促進機體恢復,但整體效果欠佳。腦梗死恢復期屬于中醫(yī)中“中風”范疇,由陰陽失調(diào)、腦脈瘀阻不暢、氣血逆亂所致,因此針對此類患者需調(diào)理氣血以及疏通經(jīng)絡[3]。本研究選取我院腦梗死恢復期患者98例,旨在探討依達拉奉、疏血通注射液聯(lián)合治療對神經(jīng)功能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98例,依據(jù)治療方式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9例。研究組女23例,男26例;年齡58~79例,平均年齡(68.51±5.22)歲;梗死部位:放射冠18例,腦葉15例,基底節(jié)16例。對照組女27例,男22例;年齡57~80歲,平均年齡(68.54±5.70)歲;梗死部位:放射冠16例,腦葉14例,基底節(jié)19例。兩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梗死部位)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會審核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中西醫(yī)急診診治專家共識》[4]中關(guān)于腦梗死恢復期診斷標準;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處于發(fā)病2周~6個月恢復期。(2)排除標準:合并肺、腎、血液系統(tǒng)、肝等嚴重疾病者;伴有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等其他心臟類疾病者;伴有房顫所致的腦栓塞者;對本研究中疏血通注射液或依達拉奉成分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維持水電解質(zhì)及酸堿平衡、抗血小板聚集、合理規(guī)范飲食、營養(yǎng)腦神經(jīng)等常規(guī)治療。
1.3.1 對照組 給予依達拉奉(國藥準字H20130133)治療。依達拉奉30 mg溶于25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d,21 d為一個療程,持續(xù)治療1個療程。
1.3.2 研究組 給予依達拉奉和疏血通注射液(國藥準字Z20010100)聯(lián)合治療。依達拉奉用法、用量同對照組。疏血通注射液6 ml溶于250 ml濃度為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1次/d,21 d為一個療程,持續(xù)治療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2)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包括11個條目,其中0~1分為近乎正?;蛘?,2~4分為輕度神經(jīng)缺損,4~15分為中度神經(jīng)缺損,16~20分為中重度神經(jīng)缺損,21~42分為重度神經(jīng)缺損。(3)檢測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狀況,即血漿黏度、全血低切黏度(Lηb)、全血高切黏度(Hηb)、全血還原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數(shù)。取清晨空腹4 ml靜脈血,運用全自動型血流變測試儀對血漿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數(shù)檢測、計算,運用椎/板式測量法對Lηb、全血還原黏度、Hηb檢測。
1.5 療效評定標準NIHS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90%為基本痊愈;NIHS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46%~90%為顯效;NIHS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18%~45%為有效;NIHS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18%或者較治療前上升為無效??傆行?基本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NIHS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NIHSS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研究組對照組49 49 7.293 5.934<0.001<0.001 tP治療前 治療后 t P 7.32±2.58 7.37±2.43 0.099 0.922 4.58±0.51 5.24±0.64 5.646<0.001
2.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漿黏度、Hηb、Lηb、全血還原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漿黏度、Hηb、Lηb、全血還原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數(shù)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時間 組別 n 血漿黏度(mPa·s) Hηb(mPa·s) Lηb(mPa·s) 全血還原黏度(mPa·s) 血小板聚集指數(shù)治療前 研究組對照組49 49 tP治療后 研究組對照組49 49 tP 1.83±0.35 1.85±0.32 0.295 0.769 0.80±0.21 1.38±0.24 12.731<0.001 7.79±1.47 7.75±1.43 0.137 0.892 4.30±0.53 6.44±1.28 10.813<0.001 18.79±1.83 18.65±1.62 0.400 0.689 14.06±1.36 15.16±1.25 4.168<0.001 18.63±2.14 18.95±2.06 0.754 0.453 8.15±1.51 10.37±1.77 6.679<0.001 77.05±8.36 76.38±8.60 0.391 0.697 53.72±5.80 65.80±6.73 9.518<0.001
依達拉奉屬于自由基清除劑,可清除病變周圍自由基,有助于緩解對細胞磷脂膜的氧化損傷,從而改善腦水腫,起到保護神經(jīng)功能和減輕血管內(nèi)皮損傷的效果,且依達拉奉還可有效抑制丙二醛和一氧化氮酶的活性,利于增加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進而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緩解對腦神經(jīng)損傷[5]。腦梗死屬中醫(yī)學“中風、偏癱”等范疇,病理關(guān)鍵在于氣虛血瘀,其中氣虛可致脈道澀,致使血液運行澀滯,繼而影響津液運行,津液外滲化為痰濕,蘊則生熱而致血行不暢;瘀在脈絡,而瘀血生風,繼而影響臟器,導致絡阻、痰飲、血瘀,因此其治則為通絡、化瘀[6]。疏血通注射液屬于中成藥,其主要成分為地龍、水蛭,其中地龍可祛痰、活血、通絡,水蛭可通絡、破血逐瘀,兩藥共奏通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之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水蛭可抑制血液凝固,發(fā)揮抗凝效果,且可改善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此外不良反應較小,可提高抗栓治療安全性[7]。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依達拉奉、疏血通注射液聯(lián)合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效果顯著,可明顯增強神經(jīng)功能。
血液黏滯度上升可致使血液流速緩慢和血流阻力增加,繼而減少微循環(huán)內(nèi)血液灌流,提高血管內(nèi)缺血缺氧損傷,此外血流緩慢利于血小板聚集,增強血液凝固性,促進血栓形成,加重病情[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血漿黏度、Hηb、Lηb、全血還原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數(shù)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依達拉奉、疏血通注射液聯(lián)合治療改善血液流變學,促進病情轉(zhuǎn)歸。綜上所述,腦梗死恢復期患者采用依達拉奉、疏血通注射液聯(lián)合治療效果確切,可減輕神經(jīng)缺損,改善血液流變學,促進病情轉(zhuǎn)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