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晶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金課”建設為抓手增強思政課程鑄魂育人功效。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講話精神,指出高職思政“水課”的困境,理清高職思政“金課”標準,以及探索建設路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高職
中圖分類號:G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48-0158-03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為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的改革創(chuàng)新指明了方向。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增強思政課鑄魂育人功效,需要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講話精神,積極打造具有高職特點的思政“金課”。
一、高職思政 “水課” 的困境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性和吸引力(下面簡稱“三性一力”)[1]。對標“三性一力”可以幫助高校教師發(fā)現高職思政“水課”的困境。
(一)理論闡釋的困境:高職思政課堂缺乏思想性、理論性
在高職思政“水課”課堂中,思政理論闡釋容易陷入困境。任課教師對相關理論沒有理解透徹,用照本宣科掩蓋能力不足,導致課程政治性和理論性脫節(jié);用空洞的政治口號代替以理服人,撕裂知識性和價值性引領;用一言堂回絕學生的詰問和辯難,將課程建設性和批判性束之高閣。同時,高職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增加了任課教師理論闡釋的難度,任課教師往往通過降低課堂教學的思想性和理論性以期順利完成教學。
(二)課堂表現形式的困境:高職思政課堂缺乏親和力、針對性
在高職思政“水課”上,任課教師教學手段單一,缺乏授課藝術,造成課堂表現形式的困境。教師把理論講解作為唯一任務,將統(tǒng)籌規(guī)定的課程教學內容無差別地、填鴨式地灌輸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被剝奪發(fā)言權的學生失去了課堂主體的地位,面對理論和實踐的割裂,自身能力無法提升,漸漸地失去對課堂的興趣。由于缺乏親和力、針對性,思政課堂自然被學生認定為“水課”[2]。
二、高職思政 “金課” 建設的標準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曾指出“金課”標準可以歸結為“兩性一度”: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3]。結合高職思政課自身課程性質特征和授課層次等方面的考量,教師有必要理清具有高職特性的思政“金課”標準。
(一)政治性
教育部印發(fā)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提出了思政教學過程中的四項原則,其中首要原則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高職思政“金課”政治性要反映在教學的各個要素上。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談及思政課教師素養(yǎng)首要要求就是“政治要強”;同樣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改革創(chuàng)新思政課的“八個統(tǒng)一”要求,其中第一個“統(tǒng)一”就要求運用學術講政治,引導學生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做到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可見,思政課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政治性是思政課的本質屬性,高職思政“金課”建設也必須把政治性放在首位。
(二)高階性
高階性不是簡單提高課程內容的難度,而是要將教學目標提高,最終能夠讓知識走出課堂,走進學生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幫助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解決紛繁復雜的問題。部分高職學生初次遇見思政課,會認為大學思政課是對中小學思政課的重復,往往會產生輕視情緒。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若任課老師沿用中小學“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更加容易讓學生提不起興趣。實際上,大學階段的思政課教學有別于主要回答“是什么”的初高中教學,而是整體性、系統(tǒng)性、理論性地回答“為什么”以及引導學生“怎么做”的教學。對于高階性而言,大學階段的思政課要突出培養(yǎng)學生在通曉基礎知識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形成系統(tǒng)、理性的高級思維能力,并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因此,高職思政課的高階性建設應該表現為在教學中突出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和實踐性的高度融合,培養(yǎng)學生德技并修。
(三)創(chuàng)新性
創(chuàng)新性是高職思政“金課”的重要標志,缺乏創(chuàng)新性是傳統(tǒng)思政課堂活力不足的癥結。高職思政“金課”應在多維度上體現創(chuàng)新性。首先,更新教學內容。高職思政課教材為國家統(tǒng)編教材,現有教材多次改版,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課程內容的前沿性和時代性,但不足以滿足“金課”需要。高職思政“金課”在課程內容創(chuàng)新上還需要考慮更多的要素,如高職學生文化水平狀況、學生專業(yè)發(fā)展方向和瞬息萬變的外部環(huán)境等。這就需要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座談會上講話時要求的“思政課教學內容要跟上時代,只有不斷備課、常講常新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1]。其次,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在傳統(tǒng)思政課堂上,教師通過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案例或人格魅力,往往也能引起學生的關注,但灌輸式課堂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沒有新穎的教學形式,學生的關注難以持續(xù)。在全媒體時代,教師需要樹立“互聯(lián)網+”教育理念,運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和依托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思政課教學,用最前沿、最新式的教學形式,加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后,凸顯職業(yè)性。高等職業(yè)教育是以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人才為目標的,培養(yǎng)“懂技術、會操作、會管理”的學生[4]。高職思政“金課”建設需圍繞高職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5]。高職思政課要在教學內容上了解學生職業(yè)需求,在教學方式上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體現學習結果的探究性和個性化,增強思政課程的針對性。
(四)挑戰(zhàn)度
部分高職院校側重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上至學校、教師下至學生都對思政課不重視,思政課變成了學校課程建設管理的“真空區(qū)”,成了教師隨便應付就可以完成的任務,成了學生不管聽不聽課都可以通過的課程。如此“輕松”的課程,自然會被打上“水課”的烙印。在提高思政課挑戰(zhàn)度上,并不是指思政課的內容缺乏難度和深度,高職生往往文化知識基礎薄弱,對于系統(tǒng)性、理論性強的高職思政課程的學習具有畏難情緒。因此,思政“金課”體現在挑戰(zhàn)度上要從多個維度思考:就講授內容深度而言,任課教師要在遵循高職學生認知規(guī)律,把握學生職業(yè)發(fā)展方向的基礎上,整合適合所帶學生的教學資源,堅持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相統(tǒng)一;就授課方式而言,找到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tǒng)一,找到學生學習的重點深挖講透,堅持知識性和價值性相統(tǒng)一;找到學生學習的難點循循善誘,堅持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將過程考核和結果性考核結合起來,加強對課堂互動和實踐動手能力的考查,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
三、高職思政 “金課” 的建設路徑
(一)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政課上得好不好,關鍵在教師。教師是否能夠積極地、主動地、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教師隊伍配備是否優(yōu)質,都是影響“金課”成色的關鍵。
首先,高職思政課教師應恪守堅持“六要”標準?!傲笔橇暯娇倳泴λ颊處煹膰谕小W鳛榻ㄔO“金課”的主力軍,必須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政治要強,“在馬言馬,在馬信馬”;情懷要深,心中有愛;思維要新,因時而新;視野要廣,博聞強識;自律要嚴,言傳身教;人格要正,以情感人。其次,打造優(yōu)質教學團隊。在高職院校中思政課教學不僅由專職思政教師承擔,校內黨政機關領導和部分輔導員均可兼職課堂教學。高職思政課教師團隊由來自不同部門的專兼職教師共同組成,因此集體備課制度在打造優(yōu)質思政課教師團隊方面顯得尤為重要。組織集體備課,博采眾長,資源共享。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學校黨政領導可以分析思政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推動思政課建設改革創(chuàng)新;專職教師可以和輔導員結成對子,提升兼職輔導員的授課水平;專職輔導員也可以為其他思政教師提供最新、最一線的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加強備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二)精準定位教學體系
全國高校無論本、??剖褂玫乃颊n教材為同一、統(tǒng)一教材。雖然思政課引導大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的最終培養(yǎng)目標是一致的,但不同層次授課對象的文化水平、思政課程上下貫通和整體培養(yǎng)目標等因素都將影響實際授課的具體教學體系。因此,在高職思政“金課”建設過程中,首先要花大力氣將教材體系轉化為符合高職特點的教學體系。
首先,要讀透教材。思政課教材與時俱進,更新速度較快,任課教師一定要有緊迫感,全面把握新教材中的知識體系。其次,將最新理論成果融入教學。例如當下應該積極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再次,要讀透學生。高職學生有其自身特性,例如文化基礎較弱、學習自律性不強,但興趣愛好廣泛、思維活躍等。同時,高職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也有別于普通高校,前者注重操作技術能力,后者注重學習研究能力。因此,在高職思政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過程中,要充分掌握高職學生的學習發(fā)展規(guī)律,在現有教材框架內,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因材施教,保證課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突出課程的互動性和實踐性。
(三)依托網絡學習平臺豐富教學手段
其一,完善思政網絡學習平臺資源。眾多高職院校的網絡學習平臺建設主要集中在專業(yè)課程,像思政課這類公共課投入較少。高職思政課還呈現出高質量、原創(chuàng)網絡資源較少的現狀,傾向于“拿來主義”,在各大網絡教學平臺引用其他知名院校的資源。雖然這些引用的資源有投入少、品質高的特點,但也可能存在不適應高職學生層次、缺乏針對性等問題。當前建設思政“金課”的重要抓手就是要完善平臺上的思政資源,打造具有本校特色、本地特色的原創(chuàng)慕課、微課等。其二,將網絡學習平臺融入教學全過程。各類網絡學習平臺已經成為大多高職院校課程的標準配置,學校對各專業(yè)課程使用、建設網絡平臺的情況均有詳細要求,但對于思政課沒做嚴格要求,以至于部分教師墨守成規(guī),對于網絡平臺的使用不夠深入。實際上深度使用網絡學習平臺,可以貫穿整個教學始終。課前預習方面:依托平臺,教師可以在課前發(fā)布預習任務,讓學生提前了解學習內容、知識點背景,并通過平臺監(jiān)督完成情況。思政課的內容博大精深,通過網絡平臺的課前預習,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成效。課堂教學方面:隨著網絡學習平臺的快速發(fā)展,平臺軟件已經衍生出多種功能,它不僅僅是一個存儲、提取資料的平臺,更包含考勤、點名、課堂練習、投票、分組討論等功能。這些功能的合理應用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管理效率、課堂教學成效,增強課堂的感染力、吸引力。課后拓展方面:教師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布置作業(yè),既可以布置知識點考查型作業(yè),又可以布置實踐操作型作業(yè);籍由網絡平臺,教師可以高效完成批閱,迅速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反饋在下一次課堂中。
(四)完善課程考核方式
建設思政“金課”要打破一紙試卷的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化的動態(tài)過程考核,使高職學生改進學習方式,從而促進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得到落實。
其一,細化成績組成部分。課程最終的成績由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共同構成。其中平時成績又分為三部分:課程實踐、作業(yè)完成質量以及課堂表現(含出勤情況)。細化成績組成部分這一改革舉措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最終成績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源自整個課程進程的積累,而不是臨陣磨槍。通過自己的參與和分享爭取滿意的成績,讓學生也有獲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其二,提高非標準化答案考核內容的占比。平時成績中,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分組討論、主題演講、辯論、考察報告、研究報告等,讓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學會思考,真正將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期末考試中,提高設置與時事密切相聯(lián)系的開放式考題占比,讓學生運用原理知識結合自身實際自由闡述觀點。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 求是,2020(17):04-06.
[2] 葉琴. 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提升的研究[J]. 長江叢刊,2018(25):186.
[3] 吳巖. 建設中國“金課”[J]. 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4] 婁麗莎. 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有效銜接模式的探索[J]. 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06):64.
[5] 廖海,馬偉. “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創(chuàng)新的探索與實踐——以江蘇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 黑河學刊,2012(10):113-115.
(薦稿人:姜紅明,武漢外語外事職業(yè)學院思政教學中心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